![]() |
|
今年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颁奖典礼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由于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成为爱明诺夫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的第46位得主,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2008年初,施一公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全职回清华大学工作。“作出回国的决定,只用了一个晚上。很多人认为我疯了。连我在美国的亲戚都觉得我脑筋有问题。”
“就科研环境来讲,国内大学目前还无法与普林斯顿比肩,但回国就是出于一种特别朴素的感情,有什么好奇怪的呢?”他说。
施一公说,中国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改进,从科教体制到大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于美国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比较起在美国,我觉得我回来以后可以对清华、对国家有更多的回馈,这种成就感对我来说很重要。
许多国外科学家认为,施一公会带动一流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工作。中国大学的教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需要一大批国际性的大师级人物来领衔。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为“施一公效应”。
回到清华的施一公比在普林斯顿时工作更加“玩命”。他没有节假日,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夜里两三点,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4个多小时。他在细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机器组装及调控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世界瞩目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
比如,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了细胞凋亡小体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与老年痴呆症直接相关的早老素原核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他和团队的科研成果不仅清晰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基于该研究的一项专利成果已被转化为治疗癌症的新药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在科研工作的同时,施一公实践着“育人”这一归国的首要目标。他为学生讲授《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生命科学前沿》等课程,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
目前,他已培养博士生10余人,在读博士生有30余人。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创造自由探索的宽松氛围,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造就创新型人才。他重要科研论文的第一作者基本是年轻的博士生,多位研究生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
最新一位顶级科学家离开美国 回到中国 | 又见海归 34岁麻省理工科学家王江涛加盟北大 |
海归女硕士婚前跳楼自杀 多方发声 | “不要捂嘴要自由” 海归呐喊告诫:不要回国 |
一组数据令人震惊 | 中国“海归”求职者 大增19% |
抢人大战 全球顶尖海归AI科学家加入阿里巴巴 | “天才少女”海归回清华 |
海归教授成中国版“绝命毒师” 判刑15年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停止对华出口!北京报复战略遭重击 |
2 | 习公主登场亮相?习彭出现重大矛盾 |
3 | 马斯克出手王牌被废 北京后悔莫及 |
4 | 形势危如累卵,万众瞩目贵宾突访北京 |
5 | 41岁国家一级演员自缢去世,11岁儿子成遗孤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