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诺贝尔奖除经济学外,都已名花有主,如无意外,中国将无缘本届诺奖。有一点需要指出,与往年尤其是去年相比,今年内地舆论对诺奖的重视似乎大不如前,不知是因为莫言去年获奖耗费了国人的热情,还是舆论开始淡然对之。
诺贝尔当年设立奖项的初衷,就是奖励为人类进步与和平有杰出贡献的人士。而中国无论从历史还是人口规模来说,理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否则,就不足以证明中国真正成功崛起。但这个宏大命题同现实形成了强烈反差,令中国人自惭形秽。
鑑于文学与和平奖有时会搀杂一些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没有自然科学奖纯粹和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标准,且从中国人的实用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更能衡量和推动一个社会的进步,故中国人更看重的是物理、化学和经济理论方面的奖项,而恰恰在这几方面,中国至今尚未取得零的突破。
制度官僚 急功近利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改革以来没有取得诺奖级别的科技成就,近年来,内地在一些重大或原创科技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可中国本土科学家和经济学者无人获奖这个事实也表明,内地确实在科技和经济理论的原创方面同国际先进水平落差很大,与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佔有的分量不相称。
诺奖不是贫困的产物。譬如,印度也是历史和人口大国,而且还有英语优势,但因经济落后,只能成为诺奖的看客,说明经济和科研投入对取得重大和原创科技成就作用显著。不过,内地在这两方面现在大有好转,经济已是世界老二,近年研发投入比例也已超过日本,因此,这就需要换个角度来寻找中国落后之原因。很多人想起了科学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本人的解答是,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这个解答在今天还是颇适用。内地的官僚体制、党文化以及急功近利的科研环境,都是阻碍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以及文学创作等,需要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拿钱是砸不出诺奖来的,尽管经济也很重要。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5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6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7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8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9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