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温暖世界”10月16日文章】2014年10月14日,原国务院总理,南开中学1960届校友温家宝重返母校,在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市长黄兴国、市委秘书长段春华、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丽萍、副市长曹小红等市领导陪同下,利用一天时间看望师生,参观校园,了解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果,并为祝贺母校南开中学110周年校庆题词“一定要把南开办成中学模范”。温家宝在南开公能讲坛做了题为《我在南开中学的日子》的报告,全校师生和校友代表聆听了报告。
温家宝在南开中学与师生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7:45,温家宝乘车抵达南开中学南院校区,来到传鉴楼8年级5班教室听地理课。8:50,温家宝来到南开中学北院校区翔宇楼三楼高一9班教室听语文课。9:45,温家宝观看情系南开钟碑和纪念钟亭。9:50,温家宝与全体学生一起做广播体操。
10:10,温家宝将鲜花敬献在周总理铜像前。10:15,温家宝与南开中学领导班子及各部门负责人在瑞廷礼堂前合影,并参观严修、张伯苓铜像和纪念井。10:20,温家宝来到伯苓楼参观周恩来中学时代纪念馆和南开中学校史馆。11:00,温家宝来到范孙楼参观敬修堂和珍藏图书阅览室,以及庆祝南开中学建校110周年书画展。11:25,温家宝来到含英楼参观南开中学体验创意中心。
12:00,温家宝在学校食堂与学生们共进午餐。
16:00,温家宝在瑞廷礼堂接待室与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座谈。16:50,温家宝应邀和学生进行三对三半场篮球对抗赛。17:15,温家宝在校园散步与学生合影,来到西斋参观周恩来在校宿舍纪念室和自己当年上学时曾住过的宿舍。
18:30,温家宝在含英楼会议室与教师代表座谈。
20:00,温家宝乘车离开母校。
我在南开中学的日子
(2014年10月14日)
温家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再过四天,我们的母校——南开中学就迎来建校110周年的大喜日子。海麟同志和马校长希望我能在“南开公能讲坛”讲一讲。在校庆之际,我想还是利用这个机会回忆一下我在南开中学学习生活的日子,与大家共同分享学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之恩,以此作为对母校生日的祝贺。
1954年9月,我考进南开中学,一个不满12岁的孩子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小学毕业时,我是瞒着我妈妈报考南开中学的,因为妈妈怕我考不上。结果,我被南开录取了,而且是我上的那所小学中唯一考上南开中学的学生。
南开中学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她是在1904年由维新派人士严修和教育家张伯苓创办的。对刚踏进南开中学的我来说,学校完全是另外一个新天地。在我的眼里和心里,她都是美的,神圣的,深邃的。
校舍全都是古典建筑。建于1907年的东楼,正门楼的上方镌刻着“天津南开学校”几个大字。北楼、中楼、范孙楼、瑞廷礼堂,风格各异,或古朴典雅,或蔚为壮观。建于1906年的北楼是学校保存最古老的建筑,那上下二层的灰色砖楼,及它前面具有拱形立柱的长廊,可谓中西合璧。那独具园林特色的绿色长廊,以及它西侧的四排平房宿舍,更是别具特色。周恩来早年就读南开中学时,曾住在“四排三”宿舍。我读高三时,也曾住在“四排四”宿舍。小花园被常绿的侧柏围着,每到春天绽放出美丽的鲜花。花园再向西被称作“西后院”,那里是一个有200多米长跑道的操场。
入学的第一个开学式,至今还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天,瑞廷礼堂坐满了师生,校长杨坚白、副校长杨志行,都穿着米黄色中山装,并肩站在主席台上。杨坚白身材魁梧,浓浓的眉毛,留着一副“大胡子”,神态威严;杨志行,消瘦,戴着一副眼镜,举止文雅。他们都是教育家,是我幼小心灵中崇拜的偶像。
我进入南开中学,真像是长大了。我的童年生活,动荡而艰辛,一直和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在一起。这增加了我的阅历,培养了我的同情心,使我成为一个懂事、向上、勇于进取的孩子。
我从小能吃苦而不叫苦,遇事爱说“我不怕”;我脑海里装着许多仁人志士的故事,经常对自己说“我要像他们那样”:我心底越来越宽广,一入中学就立下誓言“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生活得更好”。我确实比别的孩子早一点成熟了。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批人才,许多同学的理想是将来做一个工程师,许多家长也要求孩子学好数理化。入学后,我对各门课程都很热爱,求知识如饥似渴。我知道,中学是打基础的时期,所有学科都很重要,将来做人,成才都用得上。
我在小学时,数学就很好,到中学后愈发下功夫。我一直认为,数学训练了我的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分析、逻辑、推理。有时,为了一道题,我常花费很大力气,寻求几种方法。我担任过数学课代表,高中数学竞赛还获得过名次。
我喜欢物理、化学。它们同数学一样,都是学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会儿,南开中学物理、化学实验室都在南楼(即范孙楼),那是学生做实验、动脑动手的地方。后来,上大学学地质专业,我深深感到理化的重要。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而矿物是具有一定密度、硬度和晶体结构的独特化合物。那张深印在我脑海里的元素周期表,还是中学记下的。我对每种元素及它们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征的认识,一步一步加深。然而,基础还是中学打下的,地球科学离不开物理,最主要的是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参加工作以后,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力学。
那时,我学数理化从不满足考分,而是用心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事物充满了好奇,经常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任何事物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这养成了我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志向。这些都让我终身受益。
我爱语文。我从课本里知道了古今中外那么多作家,那么多名著。牢记在我脑海中的一些古典诗词和感人的名家名篇,还是那时背下来的。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鲁迅的《一件小事》,至今都能默诵。
在中学,带我了解世界的主要“向导”是各类书籍。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获得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学校以外广阔的世界。在学校,我经常抢着在图书馆借阅中国古典名著。一段时间,还迷上了武侠小说,后来渐渐开始读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等现代名著,也涉猎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莎士比亚、普希金、托尔斯泰的作品。我从这些鸿篇巨著中,看到了人类历史的辉煌,也看到了历史和现实中丑恶的一面。我更看到,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追求真善美,一直为公平正义而不懈斗争。经过历史淘汰,能够流传下来并为人们爱读的书籍并不多,而这些书籍所具有的强烈震撼力尤为宝贵。我常含着热泪阅读这些不朽的作品,并把感情全部投入进去。在阅读中,我时常联系社会,思索人生,想着社会发展的道路,想着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学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历史人物屈原、司马迁、文天祥。从屈原身上,我看到一个人极高寒之理想,极热烈之感情,他可以为理想信念“九死不悔”,最终不惜以死肯定自己生命之价值。一部《史记》,不仅让我看到司马迁严肃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而且使我认识到为了真理,人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无辜受腐刑、隐忍苟活的无限悲愤和常人不可想象的坚韧毅力,深深打动了我。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直为我喜读,这首自叙身世、自明心迹的诗作,直抒胸怀,气贯长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我立志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格言。
通过南开中学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一所学校要办得好,必须要有一批好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圣殿的支柱,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时,学校拥有一批各具特色的名师,他们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渊博知识无不使学生受益。
我爱我的老师们。在六年的中学生活中,我尊重每一位老师,细心观察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不仅从他们身上学知识,而且学品德。
生物老师孙养林业务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他自编生物教材,自制教学器具,自绘教学挂图。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一口地道的天津话,讲课认真动听。他常说:学习知识就是三句话、九个字“学懂了,记住了,会用了”。他上课时常用质朴的语言,顺手拈来许多生活中的生物趣事,启发学生们对生物学知识的追求,把一门原本枯燥的生物课讲活了。在生物实验课上,我第一次亲手解剖了青蛙,了解生物的器官构造,感到十分兴奋。那课堂的情形,我至今难忘。2003年11月底,孙先生不幸去世时,我送了一个花圈。花圈缎带上写着“恩师孙养林先生千古学生温家宝敬挽”。
有“代数王”、“几何王”、“三角王”之称的刘铎、安同雷、乔慈忠三位老师,被誉为南开中学数学教师的“三驾马车”。他们不仅给学生讲授清晰的教学概念,而且用大量习题,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安老师的特点是,多容易的题也要让你感到难;而刘老师的特点正好相反,多难的题,都讲得很容易。在他们看来,难易是互相转化的,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
语文老师陈东生、傅越秋都是严谨,有学识的老教师。他们善于运用教材中的范文,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诗词、散文、小说、政论等各类文章体裁的特点,让学生们懂得如何利用史实,如何体察生活,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如何深读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如何写好文章,如何从课文中学会真知、学会做人。
音乐老师姜韵泉的教学方法,一直让人回味。在他的每堂音乐课上,除了课本学唱内容外,他总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欣赏音乐,或是放古今中外名家名曲(包括京剧)的唱片,或是自己弹奏钢琴。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的旋律,我还是从他的课上听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次我访问奥地利萨尔茨堡莫扎特故居时,故居工作人员用莫扎特用过的钢琴弹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时,我马上想起了姜老师的音乐课,随口说出了曲名。
师恩如山。南开中学这些有风格、有特点的老师,给我影响很大。他们的音容笑貌,至今难以忘怀。他们以极大的爱心教育学生,是不图回报、默默耕耘的园丁;他们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他们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不时加以鼓励。高三班主任刘淑莲老师说我是“有主见、守纪律、学习刻苦的好学生”。代数老师张学聪谈到我时说到,“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那永远工整、明了的作业本;二是他从中学时代就表现出极强的自理、自律和自强精神。”至今,我仍把老师的这些话看作是教诲、鼓励和鞭策。
我喜欢我的同学们。那时,南开中学是男校,我的同学都是像我一样大小的男孩子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父母大多都是平民,生活十分朴素。班上好像是一池宁静的水,那样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污秽和波澜。他们的性格、爱好不同,但都是那样单纯,彼此没有丝毫的隐瞒、歧视、嫉妒和防备。我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中增进了认识,加深了友谊。许世佺是我初中好友,他出身贫苦,聪明活泼,十分爱读书,特别是古典小说,后来成为一名出色的驻外记者;李铁林是我高中同窗知己,他不仅作文好,而且爱画画,他对生物的热爱使他成为一名医生;张承萌、于家成都是班干部,也是我的入团介绍人,在一群少年中显得老成持重。他们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同学很友善,后来都上了名校,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于祺明爱读政治书籍,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全班同学中第一个攻读《资本论》。我们爱在一起讨论问题,后来他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周幼方高高的个子,篮球打得好。每天下学,我们一路回家。下学后,我们一起从学校出来,过兴树里,到南马路。我们一路上打打闹闹。我经常出其不意从后面跳起来把他绊倒,他总是笑嘻嘻地站起来,一点也不生气。我们又蹦蹦跳跳一起回家。后来,他成为一家大企业的负责人。那时我和同学们相处得像兄弟一样,感情真挚纯洁,彼此没有闹过意见,没有吵过架。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南开中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而活跃的。学校有合唱团、话剧队等文艺社团,也有航模社、无线电等科技社团。每到周末,各个社团都开展活动。我曾参加过口琴队,周末常到南开女中(女七中)练口琴。这也是我们唯一接触女生的机会。我生性活泼,酷爱运动。初中时,我们在中楼上课。那是一座建于1919年的长方形教学楼,半地下室摆放了几个乒乓球台。中楼的南面是篮球场,有四个标准场地。那时,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课间休息十分钟。其中,上午两节课后,要休息20分钟。我们常利用课间这点时间跑到地下室,抢占乒乓球台打上一会球。下午课后是我们玩的时候,开始打小皮球,后来打篮球。我参加过学校的少年篮球队,这个队获得过全市第六名。我喜欢跨栏跑,在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得过奖。一段时间,我还对垒球(即现在的棒球)着了迷,以至到六十岁还能挥棒击球。我也很喜欢足球。有一次踢球时,我把范孙楼后面窗户上的一块大玻璃踢破了,要赔一元四毛钱。我家教很严,家境贫寒,我不敢回家向妈妈要钱,只得把每天吃早点的三分钱慢慢积攒起来赔给学校。那些天,教室门上的信孔中总要伸进一张纸条,催我到总务处去交钱。我最怕看到它。从此后,我就再也不踢足球了。
我在学校学习,不仅注重文化知识,而且注重人文素养。现在回忆起来,每当老师、父母给我讲一些古今中外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故事,我常听得热泪盈眶。我经常以人类历史上的英杰、名人为榜样,把他们作为指引我前进的明灯。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给人以灵智,给人以意志,给人以抚慰,给人以力量。我以为,老师在讲述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革命史、思想史、军事史、科学史、艺术史等,给学生们讲些代表性的人物。这些人物的经历和精神,对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贝多芬传》的翻译者、文学艺术家傅雷曾感慨地说:“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当代学者赵鑫珊,读了《居里夫人传》后激动第写道:“我的内心所受的震动是难以描述的。从此以后,每当我半夜醒来,听到窗子被北风吹得咯吱咯吱作响,我开始追问‘人是什么’这个最古老的问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居里夫人所说的蚕吐丝作茧的类比。”百余年来,南开中学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校友,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革命烈士马骏,以及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事迹就是一部部鲜活生动的教材。
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刻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个至理名言。只有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做到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终身努力、孜孜以求;才能懂得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甘于奉献、永不退缩;才能学会做人、无私无畏、不懈奋斗,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我的理想是从苦难的童年到中学期间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是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这一理念是建立在文化、同情和道义基础上的。我从小就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在中学又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因而不断培育了自己的爱心。我懂得,只有爱家乡、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才能爱国家、爱人民。只有爱,才有同情;只有同情,才有道德;有道德的人,才是一个纯粹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
算上这次,我毕业后回南开中学已是第5次。每次回母校,我都能感受到学校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每次回母校,我都能感受到同学们所迸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我仿佛又回到激情燃烧的中学时代。
我曾说过,南开是我心中的一块圣地,南开精神是我前行的一盏明灯,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应该做到继续努力,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步,做一个真正的南开人,不辜负母校对我的厚望。
2009年2月15日,我在南开大学曾讲过南开的道路,南开的品格、南开的精神。这里,我想在引用一下当时我说过的话,作为对南开中学110周年校庆的祝贺:“为民族解放和复兴,为国家独立、富强、民主和文明而培养和输送人才。这就是南开的道路。为公、奉献、改革和创新。这就是南开的品格。充满朝气,面向未来,永葆青春。这就是南开的精神。”
我讲南开的道路、南开的品格、南开的精神,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是我们的许多学长,我们的前辈,用他们不平凡的经历和勇于献身的精神铸成的。这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们要坚持走南开的道路,坚持培育南开的品格,坚持发扬南开的精神!
谢谢大家!
14岁的温家宝
以上文字是官方版,发表于《1904——2014纪念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活动集锦》。睿睿纯手打,图片视频是另配的。下面是现场速记版,南开中学田菁同学整理。之前发的有些错字的地方,睿睿已经校对更正。两个版本略有区别,可能是宝现场即兴发挥。转载请用上面官方文字。以下仅供宝饭HC。
我在南开中学的日子
三天后就是建校110周年的日子了。我很想念学校、老师们、同学们,特别是曾经教过我的老师,曾经的同窗。今天我讲一讲我的中学生活,以报答学校对我的培养、教育之恩。
人不能忘恩,我将学校的培养牢记在心。1954年我进入南开中学,那时还不到12岁,到现在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当时考南开中学,妈妈并不知道。虽然担心考不上,我还是偷偷报名了。考上了,母亲也很高兴。当时我们的小学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南开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04年维新派人士严修和教育家张伯苓创办了她。对于刚入校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完全的新天地。在我的眼里、心里,她都是美的、神圣的、深邃的。她有着古典的建筑:建于1907年的东楼,上方大字写着“天津南开学校”。北楼、中楼、范孙楼、瑞廷礼堂风格各异,或古朴典雅,或蔚为壮观。建于1906年的北楼是最古老的。灰砖、拱形艺术长廊,中西合璧。然后是长廊,然后是四排宿舍。敬爱的周总理早年曾住在四排三宿舍(文献中写的是二排)。我读高三时住在四排四宿舍。旁边是小花园,有着常绿的侧柏,花园春日常开。西边是西后院,是活动的场所,有一个200米的跑道,两个小足球门。入学第一天,礼堂坐满了人,校长杨坚白、副校长杨志行身着米白色中山装,站在主席台。杨坚白校长身材魁梧,浓眉、大胡子,神态威严。我们那时讲一个笑话:这张照片中他没有胡子,因为已经是晚年时期了,可是找他的传记,发现里面全是大胡子。副校长杨志行身材清瘦,戴眼镜,举止文雅。他们都是教育家,是我幼小心灵的偶像。
一进入中学我好像就长大了。童年时期十分动荡艰辛,曾看到过社会最底层,增加了我的阅历,使我有了同情心,让我成为了一个懂事的、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从小我就能吃苦,从不叫苦,遇事常说“我不怕”。脑海中有许多仁人志士的故事,我常对自己说要像他们一样,心胸宽广。我在进入中学时便立下誓言:“要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我比别的孩子早一点成熟。那时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需要人才,孩子们都想要当工程师,家长要孩子们学好数理化。我热爱所有的科目。中学是打基础的时候,所有学科都很重要,对于做人、成才都是需要的。我小时候数学就很好,中学更下功夫。数学训练人的思维:想象、分析、逻辑、推理。为了解题,我常费力寻几种方法。我那时是数学课代表,数学竞赛还拿过名次。我喜欢物理、化学,同数学一样,它们是自然科学。那时实验室在范孙楼,我们能动脑、动手。上大学学习地质时,物理、化学非常重要。地球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有着一定的密度、硬度、晶体结构。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元素周期表,还是中学时记下来的。大学时对每一个元素、化合物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但基础是中学打下来的。地球科学离不开物理,要学习地球物理、天体物理。在工作后,课余时间,我还努力学习力学。我学数理化不满足于满分,而是理解、认识、思辨能力的培养。我对事物都很好奇,会发现、提出问题,问为什么。这种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让我终身受益。我也爱语文。我从课文中知道那么多名家、名著。那些感人的古典诗词、名家名篇,我至今还能默诵。中学时用各种书籍来了解世界,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认识学校以外的世界。那时东楼是图书馆,有一间大阅览室。我抢着借阅中国古典名著。有一段时间我很迷武侠小说,那时候还不是看金庸,我看的是《三侠剑》《小五义》。后来我读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书,我看到了历史规律,看到了历史、现实中丑恶的一面,看到了社会在发展、进步,看到人们追求真善美,为公平正义而斗争。经过历史的淘汰,留下来的好作品是不多的。我把热情全投入书中,这是一个学生难得的机会。读书时我常联系社会,思考人生,想社会发展道路,想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影响我最大的历史人物是屈原、司马迁、文天祥。我从屈原身上看到了一个人高寒的理想、热烈的感情,为理想信念九死不悔,以死来肯定生命的价值。《史记》严肃,富有历史感、责任感。为了追求真理,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司马迁遭受了腐刑,他隐忍苟活着的那种悲愤,常人不可想象的坚韧毅力,深深打动了我。《过零丁洋》中文天祥自叙身世,直抒胸怀,气贯山河。这成为了立志为正义献身的我的格言。
一个学校需要有好的风气,一个班也是。从初中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有震撼力的书,常使我们爱不释手。通过中学时期的经历,我体会到要办好一所学校,一批做支柱的好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社会上的择校现象,本质上是择师。那时,南开中学有一批各具特色的老师,他们十分敬业,富有人格魅力,他们教的知识使人受益。我爱我的老师,我尊重每一位老师。我观察他们的优点、特长,学知识、学品德。我的生物老师是孙养林老师,他功底厚,还自制教材、教具、挂图。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着地道的天津话。他说,“学知识就三句话,九个字——学懂了,记住了,会用了。”他上课常用的语言来说生活中的趣事。他讲解生物现象,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原本枯燥的知识讲活了。在生物实验课上我第一次解剖青蛙,了解了生物器官的构造。这使我十分兴奋,令我终生难忘。他于2003年11月去世,我为他送了花圈以表达哀思。刘铎、安同雷、乔慈忠被誉为南开数学老师中的三驾马车。他们不仅讲概念,还用大量习题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安老师曾说,“多容易的题我也能让你觉得难。”刘老师则相反,多难的题都可以讲容易。难易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关键就在于能力的培养。我的语文老师是陈东生老师和傅越秋老师。,他们讲教材中各类文体的特点,让学生知道利用史实、体察生活、运用文字、深读名著、写好文章,从课堂中学真知,学做人。音乐课总是让人回味,每堂音乐课除了课本知识,老师还花大量时间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名家名曲,或是自己弹琴。他每节课都会弹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我就回忆起姜老师的音乐课。后来和音乐老师谈心,谈到音乐是美学课,美学的最高境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音乐课、美术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上午我参观了美术陶艺实验室,同学们要我为他们的表演写一句话,我写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应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科学家多是美学家,喜爱音乐或是美术。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李四光谱写的。钱学森先生生病时,我常去看望他,他总是对我说:“学科学要懂一点艺术,学文科也要懂一点科学。”他的许多灵感是通过夫人蒋英女士点燃起来的(他在演讲中也提到过)。
师恩如山,影响巨大,难以忘怀。中午我见到许多多年未见的人。他们不图回报,对每一点进步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对我加以勉励。高三时的班主任说我是个有主见、守纪律、学习刻苦的学生,高三时的数学老师张学聪老师(是位女教师,现在已经80多岁了,今天还来到了现场)说对于我的印象,一个是永远工整明了的作业本,一个是极强的自理、自律、自强的品质。我把老师们的这些话当教育、鼓励、鞭策。
今天有十一位同学在现场,我心里十分高兴。那时的南开中学是男校,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父母也多是平民。班上的大家就像宁静的水,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污秽、阴暗。大家都很单纯,没有隐瞒、歧视、嫉妒、防备。大家相处得很好,在打闹中增进了友谊。初中时的好友许世佺,出身贫苦,聪明活泼、爱读书,尤其是古典小说。后来他成为了出色的记者,我们至今还有交往。李铁林是我高中时的知己,他作文好,爱画画,尤其喜欢学生物,后来成为了一名医生。前几年张承荫从美国寄来一张素描(中学时代的温家宝),他和另外几人都是我的入团介绍人。他们老成持重,对人友善,只可惜现已辞世。于祺明喜爱政治,他是班里第一个读《资本论》的人,后来他成为了大学教授。周幼方篮球好,我们放学一起回家。东门外是住宅区,往北是兴树里,再到南马路。我总是从后面抱住他让他摔倒,但他很多次都不生气。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大企业的负责人。我们相处得像兄弟,感情真挚纯洁,没有打过架,到现在还很温暖幸福。那时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十分活跃。我们有许多社团,比如合唱团、话剧社、航模社、无线电社、口琴队。那时我可以同时吹奏两个口琴。
小时候我酷爱运动,初中时在中楼上课。中楼建于1919年,长方形,有着半地下室,里面有乒乓球台。后面有4块篮球场。那时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课间10分钟,大课间20分钟。我们课间去抢乒乓球台打球,下午放学后去玩,一开始打小皮球,后来打篮球。我参加了少年篮球队,曾拿过全市第六名。那时穿着一件校衣绒衣很高兴,那是老队员不知穿过多少次的。我还喜欢跨栏,100米高栏,200米低栏,400米中栏。我还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拿过奖,抱回家许多笔和本子。我还对棒球着迷,60岁时我去日本访问,还能挥棒击球。我还喜欢足球,初中时几人凑钱买球,踢破了范孙楼一块大玻璃,要赔一块四,我不敢向妈妈要钱,于是攒起了每天早饭的三分钱。中楼的门缝上总塞着一个条,上面写着“温家宝去总务室一趟”。那时我很害怕,总对老师说等两天。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踢足球了。
学校十分注重人文素养,我常回忆起老师、父母讲的古今中外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以他们为榜样,被指引前进。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能给人意志、抚慰、力量。至今我还认为,在老师讲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结识革命、思想、艺术史上的代表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经历和精神。我退休后,自己做公益事业,给中学的孩子们讲地理,我背下来了地理书7、8册,做教案,写成讲座。第一讲的主题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我讲了许多科学家的事迹、思想: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为捍卫日心说而牺牲的布鲁诺;提出大陆漂移学说,54岁时在格陵兰岛考察时被冻死的魏格纳(他的遗体在一年之后才被发现)……孩子们可以记不住知识,但要记住奋求真理的精神。傅雷译《贝多芬传》写道:“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他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百年来,南开中学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校友,各行各业优秀的人就是我们鲜活的教材。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当学生成为胸怀大志、不畏艰险的人,才能做到独立学习、刻苦学习、自主学习,才能独立自主、奉献,才能无限奋斗,达到光辉顶点。我中学时就是有理想的孩子,热爱祖国、人民,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复兴、中国伟大富强。文化让人有同情心,有道义,这是人的基础。我中学时受文化历史熏陶,有爱心、爱家乡、爱同学,才能爱国、爱民。有爱,才有同情,才有道德。“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才是纯粹的。
我毕业后回学校,这是第五次了。有一次是悄悄来的,晚上9点来到学生宿舍和学生谈心。有一次和母亲来,门卫不认识母亲,把她留在了外边。每次回来,我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变化、学生的激情,好像我又回到了中学时代。南开是精神圣地,前行明灯。现在我还要继续努力,走好人生的最后一步,不辜负母校厚望!
2009年2月15日,我在南开大学讲了南开道路、南开品格、南开精神,我在这里引用,作为对校庆的祝贺:
为民族解放和复兴,为国家的独立、富强、民主和文明而培养和输送人才——南开道路。
为公奉献、改革创新——南开品格。
充满朝气、面向未来、永葆青春——南开精神。
人有灵魂,学校也有。我们要坚持走南开道路,坚持南开品格,发扬南开精神!
(正文完)
提问环节
Q1:您在社团活动中有何感触?您如何处理好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A1:我一直以为中学,小学教育都是启蒙,对每个孩子,除了基本知识,最重要的是品格、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是启迪心智的有益安排,南开一直如此。减负不是放养,而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锻炼体魄、领悟人生,这比课堂更重要,这些事完全必要的。小时候我是个顽皮的孩子,后来变得不爱说话,但思考问题都是在蹦蹦跳跳中产生的。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常闻、常思、常修,这样对待活动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Q2:您不断在书本中探求知识,请问您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建议?
A2:谈到读书,每个爱书的人不会推荐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偌大的图书馆中,经过历史淘汰的至今还震撼人心的书是不多的。重在选择。有些书不仅要读,更要常读,有些涉猎即可。选择和爱好、志向、奋斗结合,学会选择书籍,它会成为在你困难时扶植心灵的一股力量。
Q3:我们怎样在实践中弘扬南开精神,成为中学模范?
A3:“办成模范”是前辈提的,作为奋斗目标和口号的是我为南开中学110校庆的题词:“一定要把南开办成中学模范。”所谓中学模范不单是升学率、录取人数比例,而是学校真能培养多少国家需要的人才、肩负民族复兴的任务的人才。办成模范要老师、同学共同努力,要学校的创新办学精神。对同学来说,要做到有德(品德良好)、有志、会思(有独立之精神)、勤奋(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奋斗终生)。对老师来说,要重视启发教育,通过教学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事,要重视运用。学知识完全是为了用。在参观校园时,我感到孩子们不仅会动脑还会动手。对学校来说,一要严,要严以治学,严以治校,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对教师、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对纪律要严格要求并执行。学校若不“严”字当先,松了垮了绝对办不好。二要苦,在艰苦中探索办学道路,大家都要付出心血。三要优,优在创新、模范,优秀表现在创新,只有创新精神才能让学校发展得更好。四要爱,以爱育人,老师用爱教育学生,学生要从学校中培养出对广大人民的爱,这是终身的奋斗目标。学校、老师、学生要共同努力,才能把南开办成中学模范!
(提问部分完)
睿睿的一点感想:
看完温总理的这篇演讲,我兴奋了好久。曾看过温总理的很多演讲稿,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在学校里的演讲和与青年学生的谈心,可能是因为我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原因吧。我喜欢看总理回忆自己成长、求学道路上的旧事,趣事,喜欢听他讲述科学知识,感悟人生道理。而南开中学的这次演讲,也让我回想起我的中学生活,如果早几年看到,那我一定也要像总理一样,刻苦学习,文理并修,文艺体育全面发展,做个志存高远的好学生。
温总理每次和青年学子交流的时候,我都能感受这位老人对后生晚辈的关爱和厚望,他希望青年们立志成才,为国所用。我曾经被总理的赤子深情触动,那种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不是一朝一夕而成,不是仅仅挂在嘴上,而是植根在深厚的中国文化,感召于浓浓的公能校风,萌发于童年对战乱贫苦的切身感受,和四十五年如一日的奔走奉献。温总理不仅一次谈到爱国,每次都让我不禁动容。也许,从我把总理当作自己偶像的那一天起,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就是我一生的情感所系。
温总理知识渊博让我很羡慕,每次看他引用古文名句的时候,我心里都有个疑问,这些都是他什么时候背的。现在知道了,原来在中学时代,他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拥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又不乏饱满的情感世界,一位地质专业的工程师,却爱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名言佳句信手拈来。可是我在读书的时候却很挑剔,只看自己喜欢的门类,导致偏科。由此可见,广泛涉猎,多学知识,并不会吃亏。
我也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每次和别人谈到自己的理想,就会受到嘲笑,被认为不脚踏实地。当我看到温总理为他的理想执着前行时,我就感受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鼓舞着我不能放弃。总理总说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有理想。也许就是他年轻时的理想,让他刻苦努力不畏艰辛,支撑着他走向人生顶点。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年迈的总理在风雨里奔走,不顾非议指摘,以屈原为榜,以文天祥为样,便知他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苦行僧。
说来还有一点点遗憾,总理回南开那天,我就在校门口的翔宇广场上等了他一整天。进进出出的考斯特里,坐的是不是他?听到校园里的广播操声音,就想象他做操时手臂伸得直直的,乖乖地样子。看到一群人在校门口簇拥着进入范孙楼时,便猜到了他应该是去看书法展览了。后来我在操场边的马路上看到很多便衣,而场内有几个篮球,心想他看到了会不会手痒,随手抓一个,来个三步上篮……
(2015年10月16日)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警报拉响 暴跌开始了 |
2 | 美第二号权势人物,不是万斯,更不是马斯克 |
3 | 王毅违规打高尔夫球 被开除党籍 |
4 | “只要是我看上的男人,就没有我得不到的” |
5 | 细节露陷!普京惊天发射,为啥北约没当回事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
2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3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4 |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
5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6 | 大佬落马!习“数字人民币”大梦烂尾 |
7 | 警报拉响 暴跌开始了 |
8 | 美第二号权势人物,不是万斯,更不是马斯克 |
9 | 许多人要失业 近2000家中国电视台面临倒 |
10 | 北京这一最新公告 粉碎海归的“考公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2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3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4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5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6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川普为什么要取消教育部 | 大卫 |
9 | 奔赴自由!中国籍乌克兰国际军 | 艺萌 |
10 | 回忆小学时光:十岁的女霸凌 | 三里半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万年太久争朝夕.MAGA洪流如决 | 老尚童 |
2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3 | 大刀阔斧,霸气冲天! | 水蛇 |
4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5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6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
7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8 | 川黑何去何从 | 施化 |
9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10 | 美国大选段子集锦之十二:新官 | 爪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