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为什么西方不怕索罗斯 中国却很怕

www.creaders.net | 2016-02-07 11:45:54  凤凰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2016年A股的开年大戏是“熔断机制”。轰轰烈烈开幕,草草结尾收场。亿万财富不到一周内被蒸发,期待甚高的开年大戏成为一场闹剧,令人唏嘘。

  在欧美成熟市场应用广泛的熔断机制在中国却水土不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英国有非常成熟的金融市场,也有规范的熔断机制。中国能否学习借鉴英国金融经验?会出现南橘北枳的问题吗?

  带着一系列问题,凤凰财经在伦敦独家专访了多位英国政商大佬(编者注:为方便阅读,将对话体改为第一人称叙述)。

  凯恩爵士(前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总裁、华为顾问及董事):西方人也不喜欢熔断机制

  我注意到关于“熔断”有几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以为西方股市单靠熔断机制就能获得保障。如果有的人以为,西方仅仅靠“熔断”机制,就取得了成效,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你可以用熔断来遏制极端的情况,你可以设计在特殊的情况下,如何使用这一手段。 显然在中国行不通,因此中国的监管机构很明智地叫停了这一制度,进行重新的设计。

  第二个误解: 以为西方人喜欢熔断制度。股市的成功在于是否足够开放,流动性好,交易无阻滞和障碍。不仅中国人不喜欢熔断机制,西方人也不喜欢熔断。所以我认为只能在困难的情况下,才能用这种机制。

  第三个误解:笼统地认为,仅有一种熔断机制,且只适合西方市场。

  你可以设计不同的保险丝,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触发,罚则是什么,如何冻结价格等等。错误不在于熔断制度本身,而在于特定的设计者是否设计出适用于市场情况的具体规则。每一种困境,又有当时的情形和条件。中国股市的熔断制度夭折,不能简单地说,适用西方的“这一种”熔断制度不适合中国。只说明了中国所设计的特定条件地熔断机制,给市场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最后放弃。 有人以为只有一个单一的设计,此设计只适用于西方,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是,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有的设计,西方市场也不会轻易使用,只是在极端困难情况下才启用。

  我认为政府的责任是设置清晰的规则和法治。 政府提供稳定、确定和可预见的规则、制度。 我不认为政府的作用在把市场设定到什么水平,因为这应该是市场机制和力量决定的。 所以我觉得政府不要试图设计股市的交易量达到什么水平,而是创立清晰、透明、公平地保护投资者的环境,这一点更为重要。清晰的监管和法治,绝不同于决定价格和价值, 政府要抑制操纵市场的冲动。

  斯蒂芬•佩里(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中国不想要索罗斯,所以股市才停留在初级阶段

  我觉得中西方股市完全不同。

  中国政府对投机并不感兴趣,西方的股市非常开放,有很多大的投机者,比如乔治索罗斯。中国不想要索罗斯,因为中国想要为生产资金,发行债、银行贷款等,这是和英美股市很大的不同。中国仍停留在希望股市为生产输血的初级阶段,希望获得股市资本作为生产的循环资本。现在在西方,你会看到金融资本中很多投机工具的使用,比如对冲基金、私募股权,这是更高端的资本制度,更高层次的市场经济。

  中国在香港开放市场,我们也看到了比上海股市加倍的投机。这是一场博弈,在管理层,以及中国以外的投机力量,以及中国以内的投资者。多长时间能够获得稳定,我认为不会太久。 建议股民等待3-4年, 中国股市更稳定需要3-5年时间。

  琼斯勋爵(英国国会上议院议员):熔断机制是疯狂的举动

  熔断机制简直就是疯狂的举动。政府试图控制市场,但却起不到效果,应该让股市自己调节,不论是起还是落,政府都不应该干预。 我认为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这样的说法都不好。伦敦的市场背后没有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手, 自由市场就应该如此。

  我不认为熔断机制适用于西方,在任何地方的股市,任何时点上, 我都认为投资者会自然对市场作出反应,应该允许他们自行寻找价格水平,对他们来说,熔断机制是一种挑战。好在上海股市已经停止使用这种机制,A股市场会有好转的。

  我不赞成使用任何熔断机制。所以中国的监管者能看到这样的机制并不是有效的,这一点是比较明智的。

  规则是来保证交易公平的,政府制定规则不意味着干预市场, 但一旦市场有了浮动,就用停止交易来组织波动,这样一点儿也不明智。合理的规则和设置熔断是完全不同的,上海股市已经非常的脆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张黎来(华融鼎立基金部总监):有了涨停板,不再需要熔断机制

  我认为熔断制度适用于成熟的市场而不是不成熟的市场。 前几年欧洲金融危机,也用过个股的“熔断”,其目的是为了让市场冷静一段时间,有15分钟能对大跌作出更理性的反应。中国目前已经有10%的涨停板,又加上熔断制度,让股民担心失去了流动性,在第一次熔断后又再次熔断,股市跌得更厉害。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应该占到绝大多数, 比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为了赚取长期收益率的投资者。当绩优股大跌的时候,这些机构投资者会冷静买入抄底。 但中国却很少有抗跌的好股票,往往好的,坏的股票一起被抛售,都怕被套牢。 我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具备涨停板的同时,设置熔断制度。

  孔令洲(资深对冲基金人士、剑桥博士):中国熔断机制阀值应该比欧美更大

  我认为熔断制度的出台过于仓促。 新兴市场波动率大于成熟市场,成熟市场的波动小。中国目前的熔断制度所设置的阀值应该是参照美国的,阀值低, 当中国市场波动很容易触及,引起群羊效应,领头的羊跳下去,后面的羊,会不顾一切往下跳, 很多人被迫平仓, 资本急于出逃, 引发更加恐慌的局面。 而同时中国可以对冲的工具并不多, 尤其是股市下跌一些工具被禁止,流动性不足。

  股市的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这属于市场风险( market risk),另一类是小概率的尾端风险(tail risk),比如仅有1%的几率可能触发的。我个人认为股市的波动符合正态分布而呈现的市场风险,政府不应该干预。而如果出现极端的情况,小概率的尾端风险,则可以引入熔断制度。

  熔断和暂停,是为了管理者和投资者争取思考的时间,让投资者更加冷静,也让监管者观察是否需要干预市场,这样不会过度人为干扰,也阻止群羊心理的蔓延。但中国的股市散户居多,遇到波动只能想到赶紧出仓,并不会冷静思考。 同时,目前熔断制度阀值设置过低, 混淆了市场风险和尾端风险,从而导致过度干预。这个阀值,更多是证监会拍脑袋想出来地,应该有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讨论,仓促出台,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设置熔断制度,是为了把极端的情况控制住, 我可以理解不少人对于人为干预市场的反感,设置一个合理的熔断制度可能造成交易的不便,但也是对散户投资者的保护。

  证监会监管的存在本身是合理的,其宗旨是对的。中国股市的救市过程缺乏透明度,目的不清晰,当市场无法理解这些救市举动而产生了更多的猜疑。 相对而言,西方的股市透明度更高,透明可以减少市场恐慌。 所以决策的逻辑关系应该清晰,让大家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操作层面上减少恐慌。监管机构主要应该做的,不是救市,而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和制度层面监管,给参与者更大的自由度来寻找价格空间。中国的监管机构还太年轻,需要学习和吸取教训,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监管也会越来越完善。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