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李鹏退休后 向温家宝提了四点意见

www.creaders.net | 2017-05-19 21:54:13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李鹏电力日记》记载,2003年8月19日,李鹏曾和“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通电话并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意见。李鹏究竟为何事给温家宝打电话?又提出哪四点意见?本文选自2013年第5期《一读》杂志,原题为《总理们之间如何相处》,作者王钟的。

  对于中国总理,大家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共和国的“大管家”。

  “管理国家要比管一个家难多了,不当家真是不知道柴米贵啊!所以大家要对总理这个‘大管家’给予充分的理解!”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当好国务院“大管家”的不容易。

  而刚卸任的“大管家”温家宝,在今年两会上听取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珍惜人民给了我为国家服务的机会……如果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好,那是由于我个人的能力所限,希望得到人民的谅解。”

  而前任“管家”朱镕基在最后一次人大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则是:“请大家提问题,分秒必争。”

  朱镕基的风格一贯如此,比如今年的新科副总理汪洋当年在安徽任职时,就差点被时任总理朱镕基“撤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汪洋谈起了当年这件趣事。他曾建议国家成立粮食风险基金,不料遭到朱镕基反问:“这基金,那基金,现在基金还少吗?”“谁再谈基金就撤了谁”,朱镕基放出狠话。

  当然事后朱镕基也说了,“汪洋是不能撤的”。

  惺惺相惜的总理们

  尽管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们在业务管理上各有分工,少见公开评价彼此工作。但是总理和副总理之间,前总理和现总理之间,以及总理对具备“潜质”的下属,多有“惺惺相惜”的表态。

  一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闭幕后,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时间就来了。如果当年适逢政府换届,总理就会带着副总理们一起在这场媒体眼中最高级的记者招待会上亮相。

  在接受记者提问之前,按惯例,总理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搭档。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这么介绍新当上副总理的李克强:“坐在我旁边的是李克强,他是我们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记者们往往还会追问新任总理对上任总理的评价。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总理温家宝就遭受媒体“追问”。

  第一个问题由央视提出,要温家宝谈对朱镕基工作的评价,温回答说:“上届政府在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人民是满意的。”

  抢到第二个提问机会的是外媒德新社,记者“不依不饶”地要求温家宝比较其与前任工作风格的差异。温总理说:

  “朱镕基总理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个领导人,他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至于我自己,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我也是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作为同事,总理和副总理们之间是否会有矛盾?

  朱镕基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朱镕基讲话实录中,他直接说道:“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会不会有矛盾、不团结?大家不要担心,没有!在大的问题上,我们是完全一致的,你们不要有任何顾虑。

  “我们都是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国务院一定会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现在建立了一种制度,停办国务院办公厅《昨日情况》刊物,改登国务院领导同志每天的批示,争取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在两天内登出,这样,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随时可以沟通情况。”

  “现在,我对其他几位副总理的工作不是很清楚,清楚一点的就是财政和金融工作,就是这些有的也不是很了解。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领导同志之间每天要了解彼此的工作情况,并且尽量使我们对外的意见保持一致,以免使下面难以工作。”

  同样,《京华时报》曾报道吴仪临危受命,在“非典”爆发后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卫生部部长时,身为副总理的她和时任总理温家宝的一段对话。吴仪回忆说,自己当时压力不小:“(温)家宝同志当时告诉我说,‘没关系,你先帮我把农村合作医疗的工作给抓好就行’”。

  她说:“我对家宝同志许诺过,既然许诺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做好。”

  前任总理退休之后,也会向在任总理提建议。据《李鹏电力日记》记载,2003年8月19日,李鹏在北戴河游完泳,下午和“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通电话。他说到中国应从“美加大停电”中吸取教训,并提出了自己的四点意见。这位“主要领导同志”回复李鹏说,会认真加以研究。

  总理和下属的相处之道

  在将自己与朱镕基进行比较时,温家宝用“温和”形容自己。与此呼应的,是前任朱镕基在上任那年的记者招待会上,留下了形容自己风格的名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讲话实录》记载了他批评国务院办公厅的“严厉”作风。

  书中记载说,朱镕基说自己最近在批评一件事,“我在一年半之内做了差不多十次批示,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因此那天开总理办公会议,我做了非常严厉的批评。可到现在也还是没有结果,认识还没完全统一。一件明明是非常正确的事情,一年半也办不动,批示了十次之多也贯彻不了。”

  朱镕基说:“就是有些人凭自己的想法办事,管你是总理讲的还是副总理讲的,他都不当一回事,随随便便就给你否了或者给你拖延。这么下去怎么得了!我一想到这件事就非常痛心。”

  其实,雷厉风行一直是总理们的作风,自认为温和的温家宝也有“发飙”时。比如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因教育改革问题,温家宝对教育部“已经批评了不止一次”。

  批评之外,总理也会替特定部委“撑腰”。比如,朱镕基谈到海关工作人

  员的高薪问题时就“力挺”:“海关人员的工资就应该高,这是我说的。海关缉私有功的人应该重奖,现在这点奖励不行。你们狠狠地打击走私就是了,打得财源滚滚进来,给你们发奖金。”

  总理有时候也要“安抚”。朱镕基在2002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刚才,李泽民(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同志实际上是在批评我,说盼望了多年我才去过浙江一次。请同志们谅解,作为总理,我不能老到经济发达、钱包很大的地方去,我要到贫困地区去;不然,他们要批评我嫌贫爱富了。”

  也有部委对所谓的总理批评“辟谣”的。比如据《新京报》报道,2011年两会期间,民政部一位副部长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澄清,此前温总理并没有批评民政部对“微博打拐”回应不够,而是责成民政部对流浪儿童救助进行研究。

  既要“协调”也要“突破”

  部委之间“闹矛盾”,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事情闹得有点大时,作为共和国“大管家”,总理们往往就要身兼调解各部门纠纷的重任了,而且往往这些调解,更是为了突破。

  比如为了打破部门利益障碍,由国务院领导挂帅的“小组机制”应运而生。多年以来雷声大雨点小的三网融合改革,就是因为国务院成立了一个“神秘小组”,才有了“破冰”希望。

  《中国经营报》曾介绍,2010年年初,“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这个新名词出现在了领导人活动报道的文字中。这个小组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当组长,当时的广电总局和工信部领导都是小组成员。

  甚至为解决2007年的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国务院还成立过应急领导小组。新华社公开消息显示,该小组成员来自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以及工商总局。其间时任总理温家宝还曾多次亲临猪肉市场—一场保卫猪价的战斗就那样展开了。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大管家”也会有“偏心”——总理在设计改革方案时,有时会有意扩大某个部委的权力。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就记录称,朱镕基从副总理时期就努力打造了“超级大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通过这一“超级大部”,国有企业被重组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实现了市场调节下自主经营。

  在完成历史使命后,2003年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了该委员会,其职能被分散到新设立的国资委、商务部和发改委头上。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