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北戴河会议,当时即将交出军权的江泽民与接班人胡锦涛就“995工程”(军备发展计划)有过一次对话。军方人士透露,当时江泽民面对军方两万亿的装备拨款要求曾提到自己多年以来是反对中国部署航母的,甚至为此曾撤职海军副司令员。
胡锦涛表示,这是中央一直考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第一,学术界对于航母是否是未来海上主战装备有争议;第二,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达不到。 早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海军究竟要继续发展核潜艇还是航空母舰,曾经引起海军内部乃至中共高层分歧。“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曾喊出这句话的“中国航母之父”、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1980年代初继任海军司令员。早年既曾主持舰船建造的他再三向中央军委陈情,力主发展航母、新一代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
然而,现实不会让鱼与熊掌兼得。从客观条件看,核潜艇开发计划显然更具灵活性,其隐蔽性、较低成本(相对于航母)、适合近海作战等性能,使得其在相当程度上符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上水平低下、以及军事上近海防御战略主导的现实。而航母建设无论是前期论证建造的技术要求,还是后期维护成本来说,对当时的中国都是难以承受的。
一直到1990年代,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近海防御水平的提高,潜艇派与航母派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一度平分秋色,但随即天平便转向了航母派。彼时虽有声音主张航母耗资巨大必须循序渐进,而海军少壮派频繁发声,论证作为一个大国,航母不仅是走向“蓝水海军”、拓展国家利益的必然,而且一种国家实力的象征和战略威慑。这几乎已经成为基本共识。 1990年代中国购进乌克兰建造瓦良格号航母,并经过数年改造建设和下水海试终于在2012年交付海军服役,终结了潜艇派和航母派的论战。如今,中国正在密集进行数艘国产航母建造,据悉2017年4月第一艘已经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