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稍早前在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刊文讨论“娘化”现象后,中国舆论场关于男性阴柔化的热议再度提升层级,由一个坊间的不太严谨的热闹话题,迅速严肃气质,成为可能影响到民族与国家存续发展的趋势。
前述《人民日报》刊文指,所谓“娘化”现象,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
文章较为冷静地指出,尽管社会上“阴柔之风”盛行,“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这种现象并非近些年才出现,也不是现代才有。
“‘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一个男子着装像女性,就让他无法在社会立足……而且在多元化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些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
不过党媒文章同时也表达担忧,“‘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过于沉迷在‘阴柔之美’中,审美出现‘一边倒’的态势,那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该文发出不久,同为中国官方媒体的《中国妇女报》即发表文章,直指男性阴柔化于国不利的看法是伪命题,是“杞人忧天”。
资料显示,《中国妇女报》由中国全国妇联主办,邓小平亲自题写报头,是中国全国性的女性大报。
文章指,“阳与阴、刚与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是值得赞美的品质,阴阳合体也是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品格……‘男性阴柔化’是个伪命题,刚柔相济才可成就完美人格……没必要担心越来越多的男孩喜欢精致的生活而变得没有血性……男人变得更温柔一些,讲究一些,更尊重女性一些,或许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
一者隐露担忧,一者全然辩护,似乎颇有针锋相对的意味。
有评论者称,作为一种基本盛行于年轻人群体中的审美亚文化,所谓“娘化”现象尽管有相对庞大的受众群体,但影响的格局有限,不至于形成某种难以收拾的恶劣趋势。
事实上不同于官媒所类比的古代男子服女装,今天的所谓“娘化”现象,除去少量异装癖和性别认知错位,更准确地说应是一种“审美游戏”,有其清晰的孕育土壤和审美对标物。
从地域上来看,“娘化”现象基本限于东亚的中日韩三国,其他国家或有类似现象,但生发基础是不同的。这三个国家基本均受到二十多年的动漫文化影响,特别是日本作为亚洲流行文化的中心,该国的漫画、动漫、游戏等文化产物不断向外输出价值观。
于是可以看到,如今热衷于“娘化”现象的群体绝大部分处于30岁以下,这一世代正逢日本动漫审美趋势转变,大量带有“娘化”属性的动漫产品出现,潜移默化中完成价值观的塑造——一个将“北斗神拳”或“灌篮高手”当做审美标尺的受众,很难对“娘化”现象产生浓烈的兴趣或认可。
不过同时也应看到,尽管“娘化”现象受众广泛,但其注定只是一种较为显眼的青年亚文化,更是“趣味”而非“志向”,是带有游戏心理的欣赏而非异化的性别错置,这是“娘化”现象的主流。
从此角度言之,“娘化”现象或许足够引发讨论以及研究,却不必要产生警惕乃至于反感。
当然,此处的“娘化”特指盛行于年轻群体中的女装男性现象,至于受到韩国偶像文化影响而导致的影视审美流变,则另当别论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直击:1800万人的深圳失控 习近平梦碎了… |
2 | 川普发文:这是最后一次警告,不会再有下一 |
3 | 习近平也要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是如何发家的 |
4 | 确认了!习近平将应邀发表讲话 |
5 | 这就是川普粗暴外交的代价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93阅兵 习张只能在细节上暗中 | 胡亥 |
2 | 习主席万寿无疆! | 解滨 |
3 | 纪念的号角吹响了,但我们该听 | 万维网友来 |
4 | 阅兵就阅兵吧,怎好意思说是纪 | 高伐林 |
5 | 川普的大限与美国的前途 | 芦笛 |
6 | 总书记可能有恙 | 山货郎 |
7 | 本正信佛子大天神临别忏悔:中 | renweida |
8 | 十年内退休:N米美刀如何投资 | 随意生活 |
9 | 袁藤飞是一个伟大的人 | hare |
10 | 忆四个国军遣孤 | 体育老师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