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对香港连日来爆发的反对修改《逃犯条例》示威抗议给予了高度关注。
据香港组织者说,周日(16日)的抗议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00万人。
连日来的抗议迫使香港政府不得不无限期地搁置修改《逃犯条例》。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也就此发表书面道歉,承认政府工作不足。
但英国《泰晤士报》周一(17日)就此发表评论表示,表面上来看,香港民众的抗争取得了胜利。但其实,香港抗议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战役才刚刚打响。
文章说,这场战役将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政治博弈,因为政府手中仍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武器。
2003年,香港爆发《反颠覆法》的大游行,迫使香港政府撤回该法。2014年香港再次爆发“雨伞运动”。但这些都未能阻止北京对香港日益施加的影响力和管控。
林郑月娥并不是香港民选的行政长官,而且很难说她是否能逃过这一劫。
然而,林郑月娥是否能继续留任香港行政长官并不重要,因为特首可以换,但北京对香港的铁腕“统治”则将会继续。
非凡勇气
《金融时报》也发表评论文章说,香港人民敢于直面当权者,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文章指出,香港政府搁置修改《逃犯条例》是明智之举,但这还不足够,应该彻底放弃。
林郑月娥以及北京政府应该明白香港公民捍卫权利的决心。
可以想象,如果修改《逃犯条例》得以通过,不但影响香港的司法独立,而且也会让中共的司法系统直接干预香港。
它意味着,异见人士将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移交给大陆。与此同时,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任何与大陆公司发生争执的商人都有可能会受到中国法律的惩罚。它无疑将有损于香港作为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
文章还认为香港为人们做出了榜样。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中国试图向香港甚至亚洲输出其制度和影响力。而西方政府应该站出来为香港人民提供道义上的支持,捍卫民主,勇敢发声。
桎梏香港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以香港作为封面。封面上的香港被一副手铐紧紧锁住,形成视觉上的震撼。
《经济学人》说,香港的强烈反抗令香港政府和北京领导人为之震荡。
文章总结了香港人民本周抗议的三大特点:
其一,人数空前。本次抗议是自香港在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抗争。
其二,参加抗议的大多数人是年轻人。他们对北京对香港的严厉管制不满,并非因为怀念英国殖民时期统治的缘故。
其三,本次抗争显示了香港人民非凡的勇气。自从2014年“雨伞运动”以来,中共曾明确表示将不再容忍“犯上”行为。但香港抗议者顶住催泪瓦斯、橡皮子弹以及法律报复的威胁再次走上街头抗争,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抗争关系到香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