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江夏编译报道:美国《彭博评论》发表专栏作者戈帕兰(Nisha Gopalan)和该刊编辑布鲁克(Matthew Brooker)的文章说,香港两百万市民6月16日反引渡法案大示威,和2014年要求民主选举的“占中”大示威,最后一胜一败,这次抗议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6月16日香港二百万民众第二次反引渡法案大示威震惊世界
2014年示威者占据的是香港最重要的商业区,商界的生意损失削弱了他们对示威者的同情和支持。而这次反引渡法大示威得到香港社会各界从民间社团、工商组织、宗教团体到法律专业人士的广泛支持,形成了空前巨大的反对力量。
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跨国大机构在示威抗议期间允许员工灵活上班,有时间参与抗议活动。而2014年“占中”期间,香港总商会和几个外国商会,公开反对公民抗命占领中环商业区,认为影响香港经济。有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在出席香港电台节目时承认,低估了香港工商界对引渡法案的反对态度。
值得考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北京当局的角色。2014年占中活动要求立法会议员和行政长官全面普选,反对由建制派控制的选举委员会选举行政长官。北京当局很快通过人大常委会介入。这次许多人会认为,如果没有北京中央政府的默许和鼓励,特区政府不会提出这一法案。但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坚称,引渡法案由特区政府,而非北京中央政府提出,看不到如2014年那样北京插手的印记。
在林郑月娥被迫无限期延迟引渡法立法程序后,官方《新华社》播发北京驻港中联办的声明说,中央政府“支持、理解、尊重”行政长官的决定。北京可能会对林郑月娥一肩扛下政治责任心存感激,因为引渡法案问题对香港金融和商业环境的危害,远远超过把香港拉进中国大陆怀抱所带来的政治利益。
许多人认为,和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相比,香港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北京对香港转而采取强硬干预政策,原因就在于此。但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香港对中国来说,仍然是通向全球资本市场的门户。如果说现在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随着美国在贸易战中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的压力增强,香港的上述作用更加重要了。因为中国借贷者严重依赖香港的美元债券市场。在国内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出售美元债券。
国际银行家以香港作为和中国公司交易结算的信托基地,因为香港有独立的司法制度,相对清廉的政府,以及包括资讯自由流通在内的公民自由权利。任何有损于这些优势,迫使企业家和金融家搬迁离开的做法,哪怕只是开始的涓涓细流,都将对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生存能力构成长期威胁。
这次大示威为抗议者和北京当局留下了一条讯息——维持现状比实施变革容易。2014年和2019年之间的共同点是:在这两种情况下,现状都取得了胜利。2003年的七一大示威,结局也是如此。当时50万人上街游行,反对就《基本法》23条国家安全条款立法,结果导致立法流产。这说明抗议者维护既有自由的斗争,比鼓动变革的斗争更有机会成功。
北京的教训是,香港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有一个和中国大陆不同的制度。干预香港,就要冒有可能杀死金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