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济"内循环"近来在中国成为热词。尽管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称"(中国经济)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但分析认为,以国内为主的产业循环会造成科技落后、制造成本上升、失业率升高等。
就算不是全然封闭运行的"锁国经济",但将长长的生产链和消费端主要都放置在国内市场,中国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以及若"内循环"成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近来已有许多财经自媒体及网友议论。
先看条件。作为"内循环"很重要的"扩大内需",在当今中国并不容易达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才说,中国有6亿人月均收入仅人民币1000元(约新台币4200元);中国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高房价对财富的"绑架",也让各种产业都要依靠内需消费变得不可能。
自媒体"无相财经"7月31日指出,中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毛额(GDP)年增3.2%,其中有2个百分点来自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但消费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9%。上游的工厂拼命生产,基层消费者却在疫情中努力存钱,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然不足。
至于"内循环"对产业的影响,首当其冲是原本出口导向的企业,难以立刻出口转内销,就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
上述文章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当地生产的情趣内衣,只有不到4成是提供给中国国内市场的。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特色产业,一个县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地,国内市场难以消化其产能。
此外,有些评论指出,企业出口转内销会加大原本国内市场的竞争,对原本竞争力不强的企业造成冲击,这些都会导致一部分人的失业或薪资降低。
财经媒体"吴晓波频道"7月31日指出,"内循环"会让过去在全球竞争下被忽视的中国中西部受到更细致的开发,但中国企业被迫转往中西部这个非最优选择地区发展,意味着企业成本会提高;甚至因经营门槛提高会导致行业局部垄断,这些都不利中小企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受惠于外资及外国技术的交流,"吴晓波频道"的文章认为,"内循环"会导致技术交流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利中国的产业升级,也迫使中国企业提高研发成本。
不过,也有些人认为,中国依然在对外开放,但现实国际环境如此,中国注重"内循环"也是不得已的求生选择。只是,在国内无法"降房价,提收入,保民生"的情况下,无法期待经济"内循环"能有好结果。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曝习下动员令 元老挖墙角 四中全会或现倒戈 |
2 | 北京慌了,彻底慌了 |
3 | 彭博: “中国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
4 | 名单一出,炸锅了! |
5 | 四中全会,终于要摊牌了 |
6 | 刚从东北回来,不知当讲不当讲…… |
7 | 川普发怒,不少中国人资产归零 |
8 | 元老大局在握 张又侠枕戈待旦 |
9 | “献忠都到行长级别了”,传重庆出大事 |
10 | 好刺激:哈尔滨度假村澡堂 惊现真人版鸳鸯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