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了一种新风潮,让中年父辈们直呼看不懂,那就是,在地铁、公交车上看《毛选》。
书在手,读着走。他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工作多年的公司职员、也有自由职业者。
在地铁里、在公交车里,在其他公共场合,他们手捧一本《毛选》,汲取一天的能量。
他们或者阅读电子书,更多的是阅读纸质书,并认真做了标注。
在电商平台,《毛选》旧书也已悄然成为热销商品。一向追新的年轻人,对这些封面陈旧纸张泛黄,甚至别人读过的《毛选》表现出浓厚兴趣,“我喜欢这种岁月的气息”,“读着上个主人标注过的书,我能感觉到他曾经热过的心”。甚至,1977年版的毛选第5卷,很多店家卖到脱销。
据某出版社统计数据,自2015年起,5年间《毛选》销量逐年递增,2020年销量更比去年翻了一倍。
拥有一套8成新的《毛选》,是一件能让朋友圈称羡的事。也有人晒出了自己辛苦搜集、由三个版本拼起来的《毛选》。
在这件事上,还有人“求人不如求老”。有网友晒出来姥爷的毛选,在姥爷当年的勾划总结里,时隔40多年,他看到那个曾经的年轻人对《毛选》的热爱。
甚至一向喜欢自嘲为“学渣”的他们,开始借用工具或者手画《毛选》的思维导图,来加深自己对书本内容的认识。
他们也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引用《毛选》语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观点,来为自己打气。
年轻人们甚至为《毛选》制作了表情包,“正告”身边那些“沉迷游戏”的朋友,“少冲塔,多读书”。
在微博上,#毛选共读小组#、#重读毛选#已经有100多万的参与度,有的人每天坚持分享毛选心得,有的人在阅读中,对“教员”的文字开始感同身受。
在以二次元文化著称的B站上,朗读毛选的视频上过推荐首页。有的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百万。而更让网友惊喜的是,这样的视频,弹幕没有关,评论没有关。听毛选,刷弹幕,成为他们读毛选的新姿势。
在朗读开始前的国际歌声中,满屏弹幕随之刷起。追求“个性”与“独立”的年轻人,在这样的“集体”氛围里,聆听“教员”的教诲。
“教员”,是年轻人们对毛泽东的亲切代称。一方面源于青年毛泽东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员工作,另一方面源于年轻人自觉在他面前,是一个小学生。在网络,一声“教员”,就把那个身居高堂、正襟危坐的形象,变得像身边谆谆教诲的老师。
年轻人们说,他走了很久,可他终究要回家。
年轻人们说,他一直记得我们,正如我们记得他。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5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6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7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8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9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10 | 惊曝:泽连斯基要退出 川普:他会有大麻烦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