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过去3年的港股为何这么惨?

www.creaders.net | 2022-01-04 21:42:10  路财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过去三年的港股,真的是一直活在瘟疫中。

  2019年,新冠疫情还没全球大流行,这一年,美股大涨28%,A股大涨36%;但港股嘛,不好意思,象征性地,涨了9%,像是提前感受到了瘟疫的气息。

  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流行,A股在经过年初的小调整之后,年终的时候,沪深300指数还是创出2年新高,大涨27%;同样,2020年3月份,美股经过了深度调整,但到了年终,还是录得大涨,全年来看,标普500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并录得16%的涨幅;但港股,不好意思,港股在瘟疫到来的时候跌了一下,后来也象征性地涨了一下,但从未超过疫情前的高点。算下来,跌了4%。

  2021年,新冠疫情继续。这一年,A股的沪深300指数,相比2020年底基本持平,小跌了5%;美股,则是大涨特涨,标普500指数一年中69次创出新高,最终大涨27%;但港股,不好意思,是大跌15%。

  要知道,过去3年里,在各国央行拼命印钞的呵护之下,在美股的带动下,不管美股、A股、日股还是英股、德股,全球绝大部分股市,都是一片牛气冲天。唯独港股,相比三年前,不仅没涨,反而跌了一大截。说它感染了“瘟疫”,可谓是无比恰当。

  2011年以来标普500指数与香港恒生指数走势对比

  究竟是感染了什么“瘟疫”呢?

  答案是:过度理性!

  有人说了,理性不是好事么?怎么能说,港股的理性就是“瘟疫”呢?

  在这样一个各国央行不断印钞推高股票估值的年代,如果在资本市场过度理性,对于股票的估值而言,就是“瘟疫”。

  查看一下那些在A股和港股同时上市的金融公司,你会发现,在我们大A股只有在股市最低点才会出现的大量破净(市净率跌破1)现象,在港股完全是正常现象。

  管你什么银行股、券商股还是保险股,除了极个别特别优秀的龙头企业,其余的,齐刷刷地全部破净。

  在大A股,按照PE估值来看,同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如果能享受50倍估值,那么同行业的企业,老二老三大概率能得到40倍的估值;而那些更靠后的小企业,因为有想象力,因为可能被大企业当壳资源收购,企业的估值甚至能媲美龙头企业。

  但在香港,龙头企业能享受50倍估值;老二老三,对不起,能给你20倍的估值就不错了;至于那些排名末流的中小企业,别闹了,你有倒闭退市的可能,所以,给你个8倍的估值,那都是看得起你,更大的可能,是把你的估值给打到5倍以下。

  说白了,这不就是理性嘛,特别地理性!

  还有一个就是,A股某个上市公司,如果这一两年里,因为某种周期或其他偶然因素,挣到大钱,那么股价立即就会持续暴涨。市场会把这种周期性的赚钱,或者运气所赚到的钱,给算到估值里,而且是算到几十年的估值里——但港股可没那么傻,机构投资者会详细地给你算清楚,你这个钱到底是运气还是能力,商业模式能不能持续,竞争状况怎么样,公司有没有特殊的护城河?

  如果没有,那么你别装逼,有人要高价买,那赶紧卖给你。所以,诸如钢铁、煤炭、有色、券商这类周期股,在港股上的估值,一直都只有内地的一半甚至更低——像中信建投这么大的一个券商股,港股的股价始终只有内地的1/4到1/5,就是这个道理。

  你说,这是不是还是太理性?

  不过,如果港股的市场认识到,某家公司有很深的护城河,商业模式可以持续扩张,甚至代表未来的某种方向,只要你真的有想象力空间,港股给你的估值其实也毫不含糊。我们不说2021年中概股因为中美博弈的政策原因,被锤了千百次,就看2019年和2020年,如腾讯、美团、小米、网易这些科技股,港股给出来的估值,都和美股一样的思路,绝对不会低估你的能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与中美两地的股票相比,香港的很多股票,还有一个特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两不沾。

  啥意思呢?

  港股的很多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和香港本身的经济没啥关系,而香港的投资者,也是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和美国)的流动性资金,真正隶属香港本地的资金量并不大。所以,投资者几乎是拿着放大镜,来查看上市公司的各种瑕疵,以极度理性的心态,来对待公司的估值。在这种情况下,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很难获得什么溢价空间。

  大陆的股票,只要是龙头企业,你可以拿着“穿越牛熊”;但在港股,你还是拉倒吧,谁TM知道这家公司到底遇到了啥问题,是不是有极大的政治风险。在出逃的时候,谁跑得慢,谁就会成为接盘侠和SB。

  所以,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出了问题,在A股一个跌停的事儿,在港股直接跌30%都是正常的。要是在A股吃两三个跌停那样的事情,港股敢一天跌80%,你信不信?

  在A股的上市公司,出一次问题,无论是股民还是上市公司都不当回事,特别“宽容友爱”;但在港股,你出一次事儿,机构投资者都会给你记上一笔,这是你的信用欠账,直接会反映在你的估值上,哪怕后来你不再犯事儿,估值也不会再上去。

  这是不是也是特别理性的结果?

  观察过去15年美股、A股和港股指数变迁,你会发现,港股几乎是在原地踏步。这么长时间里,还是原地踏步,到底咋回事?

  众所周知,内资股已经变成了港股的主要成分。过去10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世界大国之中可谓是一枝独秀,但中国的股市却一直差强人意。归根结底,中国的主流上市企业,沪深300指数所包含企业每股盈利增长率,连广义货币M2增长率的一半都不到,完全是靠着信贷规模扩张盈利。

  更进一步说,A股被纳入沪深300指数的企业,港股被纳入恒指50指数的头部企业,代表的都是旧的经济模式,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缺乏创新,摊子铺得越来越大;但赚钱能力,却始终维持原来的状态。这正是港股15年原地踏步的原因。

  具体到这两年,港股不涨还有两个原因值得说一下。

  一是融资太多。这几年里,港股动不动就获得全球股票IPO融资额第一名的头衔。问题是,香港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既没有美国那样海量的资金,又缺乏中国这样海样的市场规模,市场上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已经被融资吸走,其他的股票当然只能躺平了。

  更进一步,因为“两头不沾”的原因,企业在拿走这个融资之后,并未返回到香港经济和资本市场当中。这相当于有一台抽水机,始终从港股这个池子里抽水,港股市场上的资金,始终处于紧缺状态,这进一步导致了港股流动性的不足。

  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中美博弈,港股成了受气筒,很多外国资金处于对未来的悲观,撤出这个市场,这进一步导致了市场上的资金紧缺,港股估值奇低。

  好了,说了这么多港股不涨的原因,并不是说我不看好现在的港股——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才能够把港股的估值杀到这么低。也只有估值被杀到如此之低的底部,普通投资者投资港股才有相对确定性的机会。

  我们先来看看金融股的机会。

  港股现在对内地头部金融股的估值,基本上都是按照破产价格来估算,这种“过度理性”的结果,一定是低估了我们内地金融股龙头的真正价值。

  只要确信人民币币值能够维持稳定,只要相信内地金融业不会整体破产,那么,普通人就可以买入一些港股里不会破产的银行股、券商股和保险股,把这些股票当作基本盘。某种程度上说,靠着吃银行股股息,我们甚至可以把港股的内资银行股当成固收类品种,这总比在内地买那些5%左右收益、还要承担失去本金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要好很多吧?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最近5年来大火的科技股。

  为解决前面提到的港股企业都是“老经济”的问题,2020年7月,港股特意推出了恒生科技指数。这个科技指数基本把港股里有想象空间、有护城河的科技股一网打尽,而且还纳入了很多主体在美股上市也在港股托管上市的中概股。接下来,估计还会纳入更多从美国回到香港上市的中国科技股。这不仅是港股吐故纳新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中国普通投资者借此投资科技股的一个机会。

  过去一年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和其他中概股一样,受到中美两国政策的持续挤压,可谓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来回被爆锤。指数从最高1.1万点暴跌至目前的5600点左右,比起刚刚成立时的7000点还要低。某种程度上说,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

  如果你看好2021年被锤到极致的中概股和香港科技股,恒生科技指数将是一个很好的标的——至少,在上市公司的质地和挣钱能力方面,不会比国内的创业板或科创板的那些“科技企业”的能力差。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