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天的心路历程,不可能三言两语讲清楚,但是文章的最后也是干货满满。
愿我的故事能带给你勇气。
阶段一:心比天高
相信大部分刚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和那时的我一样,眼前海阔天空、心比天高,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自信满满,仿佛世界就在脚下、仿佛自己无所不能。
带着自信心爆棚的心态,我回了上海。因为读研期间了解了一些传媒相关的行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校友们的就业方向,我当时主要想申请市场调研的工作,因为觉得收集数据、定性研究、了解不同的行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回来没多久,就有两个“非常诱人”的工作机会:一个是一位学长推荐的基金公司电商运营部的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为基金产品写推文。面试后,部门领导很看重我,但不是很确定我是否能胜任这份需要创意写作的工作,所以提议我可以先实习一个月试试,一个月后再定。
当时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和自己的多虑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未来找工作的小伙伴们——即使不一定能留下来,这种机会也千万别放弃!有工作橄榄枝,先接了再说,去做了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如果不喜欢,也可以边做边找其他的工作。)
第二个一回国就抛向我的橄榄枝来自我一位很厉害的学姐,说有一个在北京基金公司的工作机会,觉得我很有潜力,可以去试试看做投前。
当时的自己简直膨胀了!我一个毫无金融会计背景的纯文科生,竟然被邀请去做投前?!因为机会确实难得,可以和背景超厉害的领导共事,而且又承蒙学姐和介绍人邀请,于是我恶补了好多投资金融术语,赴往北京面试。
虽然临时抱佛脚、硬着头皮看了很多相关文章,但是在部门领导的追问下我很快露出了马脚。我感觉她的眼里写满了失望,当时我羞愧极了,觉得非常对不起学姐和介绍人。
面试结束后,介绍人说这个职位可能不适合我,但是可以给我一个私人助理的职位。但是我还是拒绝了这个工作机会。
那年夏天,我还费了挺多精力面试过一家做全球物流的公司并拿到了offer。这份工作前半个月可以免费让我去伦敦培训,当时心动了一下,可是,毕竟行业太过局限,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
开始实习
之后,秋招正式开始的那段时间我基本天天泡在应届生求职网上、加了十多个求职微信群、天天刷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求职文章、辗转于各大线下招聘会。
这个时候,先前在海归招聘会上投的一家互联网独角兽公司邀请我去面试,职位是公关。虽然职位并非完全契合我的求职目标,但因为那段时间互联网行业很热门,总是听说“选择工作,首先要选对行业”,那么选择去互联网行业肯定没错。
9月份,我以实习生的身份,正式开始了这段互联网公司的试用期工作。当时觉得,试用期嘛,基本上就是入职前的前奏,不太会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发现,大错特错!
我当时接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需要作出一个新媒体方案,领导要求能够燃爆朋友圈的那种。我修改了三次方案都没让领导满意。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困难的工作。一位学姐跟我说过,工作后发现,工作忙和工作难是两码事。虽然在试用期期间常常工作到半夜回家,可大多数工作并非真的困难,只是占用时间而已;而那些真正困难的工作,不仅占用时间,还占用脑力和心力。
最后在一个周五下班的时候,我的mentor和我说下周不用来上班了。经历了这一次,我终于明白,很多事情并非你付出努力就有回报,不像读书;也明白了,曾经的我对于找工作太过乐观,也太高估了自己。我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社会是现实的。
阶段二:心有不甘
10月开始,各大快消公司拉开秋招序幕。快消行业的市场岗位比较符合我的专业方向,也是我的主攻方向之一。然而,那一年快消行业headcounts太少,很多公司的简历关我都没有通过,而那些为数不多发给我网测链接的,我也都死在了网测上。
有时候想想,这样有意思吗?秋招似乎更像是为了让企业自己扩大知名度,而不是为了我们这般焦虑的求职者。僧多粥少的市场行情下,常常是一个岗位就有几万人削尖了头撕破了脸扯破了皮为之厮杀,大多数人忙活了半天也只能当炮灰。
这种时候,我通常会安慰自己,找工作也是磨练自己耐心的过程,通过面试能增加对各行各业的认识和了解,面试还能锻炼我的沟通能力,而不是整天一个人在家闷着。就把找工作的过程当作学习好了,只要能学到东西就好,不是吗?
原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公平
这段时间还遇到一件让我非常生气的事情。当时关注了许多互联网求职平台,有一些是专门针对海归的。当时这些平台上出现了许多“付钱保offer”的产品,价格至少4万,根据公司和职位而定,有些甚至高达8万。
听说这些钱一部分给中介平台,一部分给企业内部介绍人。我还看到很多咨询公司的实习机会也可以通过金钱购买。
当时,自己的三观简直碎了一地。我一直以为和高考一样,秋招找工作也是一件相对公平的事情,可是这些人,仗着自己有钱就可以轻轻松松践踏我们这些辛辛苦苦全凭自己实力找工作的人吗?!
很遗憾,答案是:是的,只要有钱就可以。
家人也跟着一起焦虑
之前为了能够进入自己中意的市场调研公司,我竭尽全力动用自己的人脉、甚至主动去领英上找公司内部的人员沟通,但迟迟未收到任何回复。我渐渐丢失了回国初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信心了,就连家人都说我身上没有了刚回国的那丝锐气和光芒。
更可怕的是,连我的家人也开始逐渐受我的情绪影响变得愈加焦虑,毕竟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国快半年了,可是我的工作还没着落。
那段时间,因为实在焦虑无助,我在知乎上找到一个职业规划师,付了2980元希望他能够给我提供一些求职建议,实际上帮助并不大。
怎么说呢?我交的智商税还不止这些,我还在这平台上买过excel网课、ppt网课、咨询行业网课等等,合着该花了超过一万多了吧。焦虑人群的钱真好赚。
工作也谈性格不合?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毫无优势的不仅是我的专业,还有我的性格。
某保险巨头公司是先群面、再网测。我非常幸运地通过了异常激烈的小组辩论式群面并收到了网测链接。然而,当我完成行测题和性格测试后,再无音讯。一开始我以为像其他网测后石沉大海的申请一样,可能我智商不够挂了。
后来follow-up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我行测题过了,但是性格测试没过。(这里友情提醒一下求职的小伙伴:性格测试还真别摸着良心做题,一定要尽量选择积极的、乐观的、外向的选项。)
甜蜜的负担
随着面试经验的稳步提升和面试套路的逐步掌握,后几次的面试如鱼得水。我先后拿到了一个广告公司的offer,一个定量数据分析的offer,还有一个保险公司的offer。
然而,甜蜜的负担随之而来。三张offer都需要尽快确认是否接受,如果确认入职的话,就需要开始办理入职手续。我这三个offer的入职时间非常接近,三者只能选其一。
定量数据分析,这个职位是最符合我最初市场调研方向的岗位,可是offer的工资开价仅6k,询问在这做了半年后离职的同学告诉我,这儿加班非常凶,常常霸占夜晚和周末。
广告公司offer的开价6.5k,加班也很凶。而且因为本科时在广告公司实习过,我了解AE具体做些什么,基本上就是被甲方爸爸虐的节奏,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
保险公司的offer纯属意外,从没考虑过这个行业,做的事情对我来说全新。面试时老板说因为部门需要一个英语好的人来做一些涉外工作,比如翻译保险条款、处理涉外理赔核赔等事宜,所以招了我。offer开价8k以上。
朋友说,定量数据分析和广告公司里,建议选择广告公司,毕竟广告AE前景还不错,积累工作经验后可以跳到甲方做in-house。在甲方做in-house的同学说,他们平时经常接触的就是我那家广告公司,觉得乙方很辛苦,被虐得很惨。
家人说,广告公司和保险公司,建议选保险公司,网上也说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行业选对了,工作不用愁。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保险公司。原因是:能发挥我英文的特长;行业不错;进去很难得;薪资三者最高。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选择
在2018年1月份的时候,我进入了保险公司。入职之后毫不夸张地说,我经常看着看着电脑屏幕里的那些法律条款眼皮就不知不觉合上了。
一开始,我会试图安慰自己:万事开头难,我现在相当于从头开始一个行业、肯定困难,坚持一段时间就会适应了。可是越坚持我越痛苦,身体不会说谎,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我从来不会在工作时瞌睡,可是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每一天我都昏昏欲睡。
在工作快一个月的时候,我每天都如坐针毡、度日如年!终于,我决意离开!
出乎意料,领导非但没有生气责备,反而对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更令我感动的是,和领导交流完后,公司HR也找我单独聊天,和我聊职业规划、聊未来发展,祝我未来一切顺利。
从一家企业对于离职员工的态度,可以看出这家企业的员工文化。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温暖和被尊重。
放弃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担心下一个工作还不如现在打算放弃的这一个。但是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放过自己。也许下一个会更好,也许下一个不如预期。但无论怎样,都要有责任和勇气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做选择。
阶段三:最后的挣扎
一月末的时候,经过熟人内推,我有了一个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按照公司流程,我先以实习生身份工作6个月然后答辩转正。这时秋招已经结束,春招企业寥寥可数、基本无望,我现在没有任何退路了,必须认真工作,半年后转正。
一开始我挺担心的,怕自己会不会像在保险公司一样,对工作内容不感兴趣、坚持不下来。当时决定入职放手一搏的时候,也是因为听说金融科技行业比较有前景,反正选对行业总没错,那就埋头好好干、从头学吧。
我的工作内容是数据产品推广、兼做一些数据产品功能设计的工作。工作内容和我的专业背景相对契合,还能做一些产品经理的工作,很完美啊!
更惊喜的是,入职后发现,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份得体的工作,似乎挑不出任何毛病。行业有前景、工作环境一流、高薪、压力适中、同事都是人才,还有比这更完美的吗?!
可是随着我对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的了解愈加深入,我愈加觉得自己其实并不适合这里。渐渐地,我无法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
我出卖我一天至少1/3的时间和劳动力,为了让别人能买这家公司的产品,而我却对这个产品并不感兴趣、也并不认同,我并不觉得这个产品会让世界更美好,除了能让企业赚更多的金钱以外,我看不到其他价值,或者说,我无法感知也无法认同那些可能有的价值。
我觉得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了。除了——赚钱。
你可能会说,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嘛。工作都差不多,哪家钱给的多就去哪儿。生存第一,其次再是生活。再说了,这家公司不仅钱多行业好,而且工作也没那么忙,夫复何求啊?!真的是不知足,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不仅家人这么说,内心里的小人儿也这么说。所以像在保险公司一样,我又一次自我催眠:工作都差不多,别朝三暮四了,追求什么意义和价值啊,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呢?大家都一样。
工作三个多月后,mentor开始让我看一些数据产品的文章学习。当我看到文中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保险公司翻译那些天书般的法律条款的日子。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工作着工作着就会情不自禁地走神,不停地反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做的工作吗?我未来真的想天天和数据打交道吗?
彼时已经6月初,我在这家公司已经快四个月了。因为内心实在焦灼、进退两难,我和家人分享了我的困惑,这一次,他们真的崩溃了。他们再也经不起我的折腾了。
兜兜转转,还是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
这真是一段最最最痛苦的时光了。我该不该坚持?如果离职的话,我能去哪里?我究竟喜欢什么工作?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
睁眼闭眼,每天睡前、每天醒来,地铁上、走路时,工作不下去的时候、发呆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束缚我、折磨我,从未停止。
我开始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顺藤摸瓜,试图挖掘出自己真正擅长什么。
我的英文还不错,毕竟专业出身、还有留学背景;学生时代我非常喜欢做志愿者,因为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会让我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满足;我喜欢心理学、喜欢那些深入人心、洞察人性本质的东西,本科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不约而同结合了心理学理论做研究。
我想找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能帮助他人的工作;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我想未来工作后依旧有时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我探索的空间,而非完全被工作绑架生活、绑架自由;我想在工作中用到英文,不让我的英语技能荒废;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和心理学沾边,未来可能还想往心理学方向转型。
那么,有哪些工作能兼顾这些,同时还不让我饿死呢?
老师这个工作不就是吗?!老师接触的对象是学生,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和代码。教育也离不开心理学,而且学校的工作环境相对简单,还有寒暑假、比较自由。
对啊!为什么之前不去做老师呢?明明刚回国的时候还投过简历呢。万万没想到啊,一年后的我,想法竟然天翻地覆。
我翻出一年前的邮件、找到联系方式,给当时邀请我终面的学校HR写了封邮件,满怀期待,可是收到邮件的时候,心灰意冷。
若再拖延,只能等到9月开学,届时金融科技公司这边肯定已经正式入职,到时候再提出离职就更难办了。可我又不想裸辞,万一再找不到工作,我不就失业了吗?!还是骑驴找马最稳妥。
几近绝望之时,我看到了母校暑期海归招聘会的消息。去年,我就是在这个招聘会上投递学校老师一职,今年再试试吧。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时隔一年,我又一次踏上了招聘会的征程。
我抱着精心打磨的简历,直奔那门可罗雀的学校展台。简单交流几句后,我递交了简历。临别时我问,大约什么时候会通知面试?招聘官答,可能要10月份左右。10月份都开学两个月了,即使通过面试,我还不得等到明年的下半学期才能入职?
那试试教育机构吧。去年拿到offer的那家教育机构也在现场!再厚颜无耻地投一次!招聘官似乎对我的简历很满意,说会很快联系我。果然,8月初的时候,我又一次顺利地拿到了先前被我拒绝过的教育机构offer!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我又有工作了!
没过多久,我又接到了招聘会上投递的那所学校的电话,通知我尽快去面试。面试非常顺利!我拿到了offer,要求在开学前尽快入职。
8月、不到一周的时间,我本已下定决心去机构,没想到又拿到了学校的offer,小小纠结了一番,我终还是坚守最初的选择——去学校。
公司从来不缺求职者,但每一个offer对求职者来说却非常珍贵,做决定时,求职者一定要做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是在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企业负责。
写在后面的话
回头看看,如果我刚回国的时候就选择教育行业,也不至于中间兜兜转转这么一大圈结果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可是,对于这465天内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挫折,我毫无怨念和后悔,甚至心存感激,是这些天的痛苦将我塑造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自信。
这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看似我在向外寻找工作,其实我也在向内寻找自我,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认识生长在我体内、熟悉而又陌生的自己。
可能有些人会质疑我、指责我,好多人找一份工作已经够艰难了,我还那么作,挑来挑去、跳来跳去,太不懂得珍惜了!
那么我想问,如果把工作比喻成恋爱对象,相处一段时间后若觉得不合适,你会不会想分手呢?你是打算结婚前提分手、还是结婚后再离婚呢?经济上总说要及时止损,找工作、找对象也是一样的。
而合不合适,也要试了才知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对于合适的定义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没有什么普世的标准去衡量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
找工作就像找结婚对象。人有不同的性格和三观,工作也是。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选择一个行业,相当于选择一个与之对应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选择一份职业,相当于选择一种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
找工作看似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其实你是在寻找一种你认同的价值观和你向往的生活方式。这么重要的选择,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应付自己呢?
当然,完美的工作并不存在。即使是我现在这份工作,它也没有我最初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人无完人,工作也是,总有不尽如人意的缺点。但这些缺点你能接受吗?如果你更在意他的优点,而这些缺点你也可以忍受,那么,这就是一份合适的工作。
最强干货
走过这465天,没留点经验教训对不起我流过的泪、跌过的坑。当然,还是那句老话:些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经验教训,未必适用你。你才是真正掌舵的那个人,牢记!
别自视清高,留学生没有丝毫值得骄傲的资本。你的优越感大部分来自于你的无知,不要让它害了你。保持谦虚、清楚自己的优势但也要明白你的弱势。
不要轻易相信市面上那些求职辅导机构或中介平台的付费产品,大多数资源你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那些付费产品大多是贩卖焦虑、然后反过来利用你的焦虑赚钱。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花一点时间仔细回忆你的历史,学生时代你喜欢什么?总结你喜欢的事物都有些什么共性。你有没有什么比较擅长的性格特点或特长?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妙能力,只是你从未认真审视过自己罢了。
不要刻意追求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网络媒体都在宣扬走出舒适圈的论调,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走出舒适圈,也不是一直要呆在舒适圈以外。舒适圈是人的安全区域,是提供给你自信和勇气的基础。
在一个令你不舒适的环境里,反而不利于你的成长。如果一份工作完全在你的舒适圈外(在你的能力之外),请不要勉强坚持,它不能发挥你的能力和特长,反而在消耗你的能量。
没有工作是十全十美的,每份工作都有缺点,主要看你能否忍受他的缺点,并相信这份工作带给你的优点大于他的缺点。
选择一份职业,就相当于选择与之对应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请务必慎重,这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
有时放弃比开始更加需要勇气。放弃并不代表懦弱,你只是选择了另一条路。但你要敢于承担放弃带来的后果。
所有建议都是别人站在他们自己的立场、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提出的,未必适合你。不要轻信他人的建议,要有自己的判断。是否合适,试了就知道。
社会很现实。不要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试着从一个企业HR的角度看待作为千百万求职大军中的你,很多事情就能想明白。
找工作的时候内心肯定很焦灼,但你永远要相信前方有绿洲。我在求职的时候一直用下面两句话激励我自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以及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希望也能激励你。
相信自己,耐心点、沉住气,不要轻易妥协。(这句话看似很轻盈,但是当你发现周围的同学或战友陆续稳定下来,而你却依旧漂泊时,会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份职业,都不要抱有stereotype,世界变化很快,你以为的未必是你以为的。试着放下你的偏见,去拥抱未知。
有工作先做起来,不要总想着下一份会更好就轻易放弃掉眼前的工作机会。
待业在家的时候,请预留足够的生活费。我因为住在家里,可以节省租金,而且家人也会给我经济上的帮助。如果你需要在一座城市单打独斗,我不建议你待业太久。骑驴找马可能更合适。
最后,祝努力上进的年轻人们都能在荒漠中找到心中的那片绿洲。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权力风向标又出现异常 |
2 | 所有晶圆被“销毁” 华为落得一场空 |
3 | 蓬佩奥出局 更多内幕曝光 竟与乌克兰有关 |
4 | 向川普发出警告 北京打响第一枪 |
5 | 宣布封校!规模远胜白纸运动 多地大学生串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