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上海人正过着一种看似正常但其实不正常的打游击生活。
做什么都是偷偷的。
某餐厅从外面看就像废弃了一样,一点光亮都没有,窗户上都贴上了墙纸,但其实里面有二十几个人在“试菜”。
某健身房门口写着大大的“不营业”,但到了门口,教练会偷偷告诉你,赶紧进来,然后把门关上。
而且这些店开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可能今天开的明天就不开了,今天不开的明天开了。
包括老板,谁也不知道具体信息,只能当天在各种群里偷偷交流沟通,所以我们群现在每天聊得最多的就是“最新情报谁有,来一份”。
无法否认,疫情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没有伴随着解封得到恢复。
前几天我们发微博问了问疫情对大学生们的影响。
也得到了很多让人心酸的答案。
有人说明明和对象在一个城市读书,结果疫情一来,和异地恋也没有区别。
还有本该今年正常毕业的学生,因为实验进度被耽误,直接没法毕业了。
今年就业特别难,毕业人数创新高,岗位却在缩减,能拿到offer实属不易。
可惜有人明明手持offer,却因为要隔离,没能及时去公司,错失机会。
而所有回复里,最触动我的是这样一条评论。
我们总是问他们受到了什么影响,但是最可悲的是,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被影响了。
今年的这批毕业生,正常的大学生活就过了一年多点,剩下的全被疫情耽误了。
在疫情之后入学的大学生更是什么都没经历过,直接就是网课和封校,可能连老师都没见过几面。
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没有疫情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不知道以前大学校园的大门都是敞开的,外卖可以直接送到楼下,社团有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几乎每周都有校内演出、展览、辩论和体育比赛。
如果是周末,还可以骑着车或者坐高铁去附近城市旅游。
他们只知道自己身上多出了“疫情一代”的标签。
02
就这样,他们度过了疫情下的大学,如今也迎来了疫情下的毕业。
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
即使被新闻提到,也只有平平淡淡的夸赞,和平时大差不离。
换个主语,能代入任何人。
对比上面感受的媒体环境,反而是在看似岁月静好的小红书上,我刷到了一个来自这届毕业生的致辞,让人挺有感触的。
至少还有人记得他们,在关怀他们。
我也觉得很欣慰。
即便四年大学疫情就占了三年,即便毕业后要面临糟糕的就业环境,他们还是愿意用力给自己打气,用仪式感补上缺失的那份隆重,毫不掩饰对未来的那份期待。
就算只能带着遗憾迎来毕业,他们仍在用各种方式留下漂亮而浪漫的纪念。
在普通款式的学士帽上DIY,把它变成与非遗文化结合的艺术品,或者干脆把具有代表性的校园地标搬到头顶,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为同学们准备特殊的登机牌,载着大家一同向未来起飞。
不能到场拍毕业照,那就用人形立牌来代替吧。
或许会有好心的同学,扛着本人去参加毕业典礼。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那就来一场线上拨穗吧。
让所有人都能见证这场典礼。
在有限的条件里,他们呈现出了无限的可能。
尽管这种可能的本质是一种苦中作乐,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当生命的欲望能够满足时,人们愿意忍受一些痛苦;但当欲望注定无法实现时,忍受痛苦变得不再有意义。
这些毕业生们的努力,不过是在为生活造出新的欲望,让当下的痛苦变得可以忍受。
这可以被视作一种值得称赞的乐观主义;同时也是一种无力改变根源的消极主义。
他们努力生活,看似无畏,实则无奈。
03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写到,“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早已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疫情就如同这场暴风雨,不可避免地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印记。相比于被打断的学习进程,与被扰乱的生活状态,更多的改变或许源于心态。
我听很多人说,经过疫情后,自己越来越懂得珍惜当下。
我看小红书上的很多毕业生们也有类似的想法,现在他们更在意自己的体验感,更迫不及待地想去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去创造那些独一无二的。
因为谁也不知道疫情和明天到底谁会先来。
于是,他们坚持做自己热爱的、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追求体面与高薪。
如果没有热爱的工作,宁愿等,也不将就。
工作的意义于他们而言再度发生了变化。
最初人们为了物资需求,后来有人开始考虑个人价值,如今他们更强调感受。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相信自己能从热爱中找到价值,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未来过得很好,“能让平淡开花,能在孤单里发现彩虹。”
他们对物资的欲望被消解了,重构出精神性的渴求。
换句话说,他们不想成功了。
我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成功,往往与金钱、与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常常被简单粗暴地解释为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
过去,只有这种成功是被推崇的。受这种观点的影响,很多人毕业之后的目标只有一个,除了赚钱就只有赚钱,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人们慢慢成为《小王子》里描述的那种只喜欢数字的大人,想象不出窗台上天竺葵、屋顶上有鸽子的漂亮红砖房长成什么样子,只会在听到这座房子价值十万法郎时,惊叹它有多漂亮。
现在没有人想成为这种无聊的大人,那种庸庸碌碌奔忙一生却不知道究竟为何而忙的人。
这些毕业生们更不愿意。
对他们来说,生活中那些具体的、微小的细节,才是最珍贵、最动人的部分。恰好是这些真实的细节,组成了真实的他们。
因此,他们不再被物质需求所束缚,反而向内求索,探寻生活的根源。
与其被外界评价成功,他们更希望自己活得轻松。
或许有人会把这种选择解读为不思进取,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他们应对现实的一种态度呢?以不变应万变,方能四两拨千斤。
反正我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
叔本华说,人生的本质是痛苦,人的本质是欲望。
而人生的常态就是在避免痛苦,换取快乐。虽然赚很多钱、住很大的房子、得到很高的地位,都可能是摆脱痛苦的方式之一,但带来的疗效却不见得长久。
现在这些毕业生们显然也都在自我审视,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
这也是低迷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一种必然。
既然外物都善变,唯有向内追求自我认可、追求精神动力,才能带来长久的平和与稳定,才能让他们真正敢于说出“永远可以相信自己”。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
2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3 |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
4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5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报仇?李克强同班同学爆大料 |
2 | 大势已去 普京准备玩命 |
3 | 当街开枪!习当局要大开杀戒 |
4 | 彻底撕破脸,印度痛骂习近平 |
5 | 中国高铁 正在沦为巨大的陷阱 |
6 | “胡”姓爸给儿取名 老师再也不点他名了 |
7 | 如今证明 再多的名和利都救不了65岁的赵本 |
8 | 曝大批特警驻守北京人大附中 网络炸锅了 |
9 | “大战”开打!中国突然闪击波兰 |
10 | 重磅:俄罗斯提出停火条件 “认清残酷现实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万年太久争朝夕.MAGA洪流如决 | 老尚童 |
2 | 是李克强授意迫害哈佛博士陈琳 | 拿破仑 |
3 | 大刀阔斧,霸气冲天! | 水蛇 |
4 | 《中国和平革命大纲》 | 老陆 |
5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6 | 有自媒把川普胜选比作诺曼底登 | 体育老师 |
7 | 川普解决当今世界纷乱局面的王 | 山蛟龙 |
8 | 乌克兰不是棋子,而是真正的斗 | 岁月长河 |
9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10 | 读沽渎【川普回归,将带给台湾 | 阿妞不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