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提案建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高考外语改必考为选考。对此,《环球时报》前总编辑撰文表示,作为媒体人不支持这样的建议,认为该提议过于激进,中国与世界的接触面注定越来越大,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通用工具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也不可能被取代。
以下为全文:
全国政协委员陈伟志提案建议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高考外语改必考为选考,老胡作为媒体人不支持这样的建议。
陈伟志委员认为,需进一步推进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创新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优化英语科目的设置。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改革建议:第一,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中考英语实行等级考试;第二,改进和优化中考、高考英语命题,侧重考查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第三,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
适度减少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课时,同时适度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权重,这样的改革方向值得并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探索,但是陈伟志的建议我认为过于激进,脱离我们社会大的现实和学生以及家长的需求和愿望。我本人相信这个提案只有舆论价值,不可能被教育部门接受。
英语还是要学好的,这是老胡作为过来人的一份体会和忠告。改革开放是中国的长期国策,中国与世界的接触面注定越来越大,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通用工具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也不可能被取代。全球互联网上多达90%的信息都是以英语为载体,未来几代中国人接触到的英文信息应该只会越来越多。
20世纪80年代的英语教科书。
英文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学英文的事情千万不能意识形态化。老胡在美国和西方舆论界被普遍视为“中国强硬派”媒体人,我一直处在抨击美国对外政策的最前沿,但我直到今天也要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把英语当成重要工具来学习。不能因为有人主张学习英语,就给扣上“媚美”、“精美的帽子。另外一些人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以后中文越来越吃香,没必要学英语了,这种想法也是要不得的。汉语地位肯定会逐渐提高,但它将是缓慢过程,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很多国际交流中还离不开英语。
日本东京,汉语角参与者正在进行交流。
有人说,很多人毕业后都用不上英语,上学时投入那么大精力白费了,应当把那些时间给汉语。实际情况是,除了少数专业非常对口的人,大多数人毕业后都会一定程度上“转行”,学校学的很多知识都直接用不上,慢慢就忘了,但是必须说,英语恰恰属于多少都能用一些,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又突然变得“很用得上”的那一部分知识。
现在互联网上到处是英语,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很多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做生意以及在生活中要使用英语的场景和时候都会增多。过去的中国企业,市场都在国内,现在很多小企业也借助互联网打入国际市场,整个世界会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和普通中国人拓展事业的舞台,学习英语会帮助一个人扩宽眼界,给未来预设更多可能性。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与英语教学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是有关的。对英语教学应该进行客观、综合、去意识形态化的评估,这对我们实事求是安排今后的英语教育,使之契合国家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