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刚刚迈入“金三银四”就业季,“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就登上热搜: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创历史新高,还有一个新变化是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情况如何?记者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了解到,沪上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3.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万人,亦创历史新高。同济大学今年本科毕业生约4400人,硕博毕业生人数约6500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约为1500人,硕博毕业生约1700人;去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人数约4000人,硕博毕业生达6000多人。在上海的一些高校中,硕博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的现象也不少见。
为何出现倒挂现象
为何会出现“硕博毕业生人数超过本科生”这一倒挂现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叶璟认为,2023年毕业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入学的,当时正好是三年疫情的开始。疫情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更多本科生希望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同时,这几年出国留学意愿逐渐降低,因此报考国内研究生的需求增多。
“随着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如果说十年前的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那么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有普及化、规范化的趋势,而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阶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郝程程说。
就业心态如何摆平
放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人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似乎引发了就业市场的新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硕博生?不读到博士怎么找工作?
樊秀娣认为,本科生就业还是有自身优势的,不必太焦虑。首先,本科生年纪轻,生活负担小,择业的灵活性更高,并不是说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其次,任何学历的人进入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本科生进入新岗位后也可不断更新知识,创造财富。
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曹姝婧表示,从接触到的企业来讲,它们很欢迎本科生,尤其倾向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可能某个企业把学历抬高到“研究生”,导致其他企业被动竞争,但就业最关键的是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工作热情,而不是学历。现在的大学更多的是通识教育,不少企业招聘新人后都要进行人才培训,因此毕业生要摆平心态。同时,现如今的就业状况也提醒学生们,在校园里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了解社会新变化、新趋势。
这一端是本科生的就业焦虑,另一端,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似乎也不小。网上有人提出疑虑:研究生这么多,“含金量”会打折扣吗?叶璟认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目光都要放长远,一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工作体现,但工作不是唯一途径。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在某个专业领域进一步精进。
樊秀娣表示,学术型岗位吸纳能力日趋饱和,硕博毕业生也应有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除了学术型岗位,还可以选择非学术型岗位,进入商业圈、工业圈、律师圈、金融圈。国外不少回到学校读研究生的中年人,毕业后也并不是全部进入学术领域,而是继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
在樊秀娣看来,整个教育体系要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比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技术应用型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都各具特色,普教和职教相互打通。重点、非重点院校间也可以打通,以保证人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学校。学校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各具特色,从而实现均衡、充分地发展优质教育。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2 | 惊传林向阳被抓 习嫡系31军全军覆没 |
3 | 不顾反对 万斯宣布… |
4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5 | 又一重击,习的军中支柱全倒下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经济再传重大利空信号 |
2 | 中国痛失140亿美金超大订单 |
3 | 直击上海南京路世茂广场 冷清景象令人震惊 |
4 | 何卫东最新消息流出,习前景不妙 |
5 | 惊叹!这则“谣言”又兑现了 |
6 | 突发!传火箭军新司令王厚斌被抓 |
7 | 中国经济永久衰退?美女经济学家:大错特错 |
8 | 习自曝要退位 或已身不由已 |
9 | 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下慌了 |
10 | 凌晨3点发文 刘诗诗教科书式离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