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索娜编译报道:人们从十多年前便在谈论人民币调整为国际货币以取代美元的可能性。尽管中共大肆宣传人民币的潜力,但明显中国的经济规模、贸易实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仍然不足,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率仍然很低。除去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兑换,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仍然非常有限。 《华盛顿邮报》编辑周昕在《南华早报》撰文指出,中共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是人民币扩大使用的关键障碍,人民币想要取代美元地位恐怕困难重重。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如此无可匹敌的地位赋予了美国“极高的特权”,使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借款,并得以通过全球金融体系对他国实施制裁,以发挥金融实力。假如中共真的想要以人民币取代美元,中共必需增加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率,以帮助减少其对美元的敞口。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时任中国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就如何创造一种新的全球货币来取代美元提出了想法,当时中共将世界的经济困境归咎美元的主导地位。然而 14 年过去了,中共在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旅程上仍然困难重重。
其中一个原因是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国际化方法。 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使人民币地位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看齐。但特别提款权不能由私人持有,这实际上对国际企业采用人民币的吸引力不大。
此外,中共还与其他央行签署了数十项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但这些协议的实用价值值得怀疑。理论上,如果外国央行与中共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即是承认人民币是紧急流动性工具。但是,如果中共将人民币交给外国央行以换取一种不起眼的贬值货币,那将是一笔糟糕的交易。
与此同时,中共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放鬆其严厉的资本管制,这会大大减低外国公司以人民币进行投资和借款的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逆周期管理能力”充满信心,但同时表现出对市场的不信任。央行在 2005 年至 2015 年期间大力防止“热钱流入”,然后再来个 180 度大转弯,遏制热钱流出。这种政策转变虽然可以帮助北京阻止资本流动大幅波动,但长远而言,却破坏了私人投资者的信任。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内金融市场基本上仍处于关闭状态。中国缺乏投资渠道,大大削弱了人们对人民币的兴趣。多年来,总有一大群全球资本家渴望在中国站稳脚跟,期望中共能一点一点地“开放”市场。可惜风向正在转变,中共可能已经错过开放在岸金融市场的最佳时机。
人民币的不可兑换性让中共政府喜忧参半。于对人民币脱离全球市场,中共表现得越来越高兴,甚至感到自豪,因为这保护了中国经济免受外部的负面衝击,但同时也破坏了中共想要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的长期目标。
中共应该采取更大胆的措施,让企业和个人更容易使用人民币,这才是使人民币通向全球货币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