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广岛峰会的G7领袖周六在午餐会议前合影,左起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法国总统马克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美国总统拜登、德国总理朔尔茨、英国首相苏纳克和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法新社)
广岛七国集团峰会采纳合力打击“经济胁迫”的新倡议,誓言要挫败把贸易和供应链“武器化”的企图,虽然没有正式点名,剑指中国的意图明显。从峰会邀请志同道合的国家和组织与会,特别是同样针对中国的“四方安全对话”场边峰会,探讨建立“可靠的”供应链,在经贸上孤立中国的用意昭然若揭。从北京对峰会的强烈反应观察,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对立格局,在峰会后进一步确立,后冷战和平红利至此耗尽,世界进入新地缘政治时期。
由美国主导、日本策应的本轮西方世界大团聚,应对中国始终是核心主题。不论是在经贸上借“经济胁迫”的指控孤立中国、有意另组排除中国的供应链、在俄乌战争上继续施压北京,华盛顿导演的这场地缘政治大戏,正进入军事部署之后的第二幕。此前,美国以阻吓中国大陆单方面改变两岸现状为由,幕后撮合日本与韩国两大盟友捐弃前嫌,构筑三位一体军事合作体系,说服菲律宾开放更多军事基地给美军进驻,鼓励澳大利亚介入南中国海甚至台海事务,引导欧洲盟友包括北约关注台湾安全,对华军事部署基本完毕。
配合七国峰会打击“经济胁迫”的新倡议,场边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具体同意,建立旨在减少依赖中国的可靠供应链,防止关键技术被转用在军事领域。美国之前已经成功说服盟友,联合对中国实施尖端半导体出口限制,并顺势突出台湾在高端芯片生产的重要作用,强化介入维持台海和平现状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这一发展,意味着中国大陆的统一大业乃至外交处境,正面临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大体走到尽头,在“去风险”和打击“经济胁迫”的大旗下,各种技术和经济脱钩或会加速,中国要在产业链价值端提升的努力,势必遭遇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台湾课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累积动能,不但日本、韩国都公开对台海和平表态,连欧盟甚至北约也开始介入。北京在同一时期于西安召开第一次中亚五国峰会,不无对冲广岛峰会巨大外交压力的目的。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广岛峰会声明,反映北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
七国峰会新倡议让美中博弈的全球化后果,逐步出现未来轮廓。与一些观察家以为的逆全球化不同,新倡议所构想的未来图景,更多是以减少中国参与度的方式转变。全面的经贸脱钩,对西方世界的难度和代价太大,但在关键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同时对中国获取西方先进技术设限,却是相对能够达成的目标。换言之,全球化不再是之前的“效益最大化”假设,而是换成“保障国家安全”为前提。
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击式”亲自与会,乘机同多国领导人会晤,特别是在俄乌战争上不明确反对俄罗斯的印度总理莫迪首次会谈,表明广岛系列峰会也在为战争下半场的安排做筹备。尽管仍然避免使用“战争”一词,莫迪告诉泽连斯基他和印度将“竭尽所能”化解危机,值得玩味。除了协调西方国家的对俄立场,峰会更借此增加对华施压。美国在会上正式放行盟友为乌克兰提供F16战机,这有可能扭转俄乌在战场的实力对比。中国必须在乌克兰战略大反攻爆发前,检讨并平衡同俄罗斯以及西方的关系,以免一旦战场形势有变,导致自己陷入严重的国际孤立。
广岛峰会显示,中西对立的格局正在进一步确立,全球化的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在这新一轮战略大变局和经济合作前提更替的时代,全球供应链必然要发生重大调整,在国家安全为上的未来,参与其中的各大中小国都必须做出相当的调适,以缓和与日俱增的选边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