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技术贸易战自2019年以来不断升级。拜登政府近一两年来利用各种方式阻止或限制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关键技术和高级芯片的出口。总体来说,北京暂且还没有进行太多以牙还牙式的报复。今年5月北京将美国芯片公司美光列为“重大安全风险”算是一种制裁的尝试。本周中国政府决定系统性地从原材料出口方面来对自己的对手实行制裁。政治学者张俊华认为,北京的制裁从客观上来说是在重新恢复西方资本主义的“抗震”能力。
中国商务部本月初表示,从8月1日开始,中国的化学品供应商必须申请政府许可证才能出口38种产品,包括氮化镓(GaN)和二氧化锗(GeO2)。为运送一些镓和锗化合物而申请许可证,也必须确定进口商和最终用户,并规定这些金属将如何使用。北京不排除可能扩大遏制范围,将其他材料纳入其中。譬如铟化合物,这也用于半导体生产。
制裁的时间点和对象
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重申,中国的出口管制是依法进行的,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则一语道破其实质。他认为,这一举措是北京经过深思熟虑的重拳出击,“不仅能打得某些国家慌,还会打得某些国家疼”。魏建国还强调,“这只是中国反制的开始,中国的制裁手段和种类还有很多。如果对中国高科技限制继续升级,中国的反制措施也会进一步升级。”
实际上,如果人们注意一下该规定宣布的时间点,就足以使人察觉其针对的对象。首先。宣布制裁的时间也正值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访问中国之前的一两天。同时, 荷兰政府于6月30日表示,它将要求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制造设备生产商ASML为其DUV光刻系统的运输申请出口许可证。该要求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而在荷兰的禁令之前,日本政府在5月表示,它将从7月23日起限制23种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最后,今年3月欧盟提出《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确保绿色技术所需的关键矿物供应,其中镓和锗都属于“战略”类别,被认为对欧盟实现绿色和数字转型至关重要。北京并不喜欢这种政策。而北京的新措施发表后的第二天即7月4日,中国单方面推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下周访华行程的消息。
中共制裁的本钱
锗和镓是非天然存在的金属。相反,它们通常是其他金属精炼的副产品。如同半导体本身,该材料具有明显的军用和民用意义。锗有多种用途,包括在太阳能产品和光纤中。这种金属对红外辐射是透明的,可用于军事用途,如夜视镜。 锗用于光纤产品和夜视镜,而镓是半导体的一种关键材料。氮化镓是一种用于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的原材料,主要用于电网、电动汽车和电信基站。氮化镓微波射频芯片用于导弹、雷达和电子对抗措施,旨在通过其在高温和频率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来欺骗雷达。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2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镓的世界总储量约23万吨,中国的镓金属储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至85%。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发布的一份统计显示,全球已探明的锗保有储量仅为8600金属吨,其中美国占全球的45%,其次是中国,占全球锗储量的41%。
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镓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德国和荷兰;锗产品的最大进口国是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
北京对锗和镓的垄断地位即制裁的本钱实际上还是跟稀土的情况类似。
实际上,并非其他国家没有能力生产这些金属。比利时、加拿大、德国、日本和乌克兰均可生产锗。日本、韩国、乌克兰、俄罗斯和德国同时也生产镓。但全球只有几家企业有能力按照所需要的纯度提炼生产镓,其中一家在欧洲,其余的均在日本和中国。
关键在于,三十多年的全面的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似乎习惯了这种“脏活给中国干”的做法,再加之在和平的环境下,地域政治概念淡薄,于是都乐于把生产和提炼镓和锗让位给中国,而中国又利用其产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挤走了国外的竞争者。譬如德国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在2016年和2013年停止了镓的初级生产。这才使得中国建立垄断的地位。
据行业机构 "关键原材料联盟 "称,中国生产世界上60%的锗和80%的镓。根据欧洲工业协会关键原材料联盟(CRMA)的数据,中国的镓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锗产量约占全球的60%。
而现在,那些越是地域政治意识不强的国家,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就越明显。根据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院(BGR)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向德国供应27吨的镓,占德国进口总量的55%,而锗则是3吨,占进口总量的75%。
隐藏在制裁中的意图
表面上看,中共的做法是一种以牙还牙的表现,但北京领导人有着一个更长期的设计。北京实行这种系统性的制裁,为的是提高西方国家芯片的制造成本,从而给中国企业创造时间和空间,以便在打造越来越小的芯片尺寸的关键竞赛中迎头赶上。通过对原材料出口的限制,能对美国和日本芯片制造商的成本和利润施加影响,从而降低他们的竞争力。
当然,如此做法,对西方国家的军工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路透社6日报道,美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美国拥有锗的战略储备,但目前没有镓的库存储备。美称中国出口管制或减缓美军事生产效率。
北京期待的是,通过这种手段,迫使西方企业的大老板们对其政府施加压力,从而使其收回那些对中国制裁。库克、马斯克、比尔.盖茨等美国大企业高管,对中国的访问,都是这里的剧本的一部分。习近平政府的思路是,中国毕竟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芯片销售规模约占全球的1/3,很多西方企业肯定会考虑中国的制裁带来的结果,或许改变现有的做法。
制裁的成功率并不大
所谓的制裁成功率,实际上就是指是否达到上述的一些目标。 北京的做法是否能借此助一把中国自己的半导体行业,这过4、5年就能看出来了。 但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控制等问题上,实际上,北京领导人心里明白, 中美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
相反,北京新规定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告知西方,应该努力确保自己的供应链,并建立自己的国内芯片产业,将重点放在自己传统上的强势领域。
当然,应该承认,中国制裁在短期和中期内会给西方国家一定的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不可回避的。认为会有另一个国家在短期甚至是中期内可以取代中国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中国一家锗生产商透露,在限制令出台后,他们收到了大量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买家的咨询,产品报价也在一夜之间飙升。即便台积电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经过评估,我们预计对镓和锗这些原材料的限制不会对台积电的生产造成直接影响”。但他们生产的芯片成本的提高在短、中期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对稀土实施了出口限制。这给对中国供应高度依赖的日本企业带来了压力。事态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作为对中国渔船与日本海岸警卫队在双方都声称拥有主权的岛屿附近发生相撞事件的回应,中国暂停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一事件引发了寻求替代中国供应的竞赛。随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稀土产量增加,导致中国在全球矿物生产中的份额从2010年98%的最高点跌落到2022年的70%。显然,中国过去试图通过限制出口来提高全球价格。而更高的价格反过来又刺激了各国重新恢复原材料的生产和竞争,这样,势必使中国以外的采矿和加工企业更具成本竞争力。 而如今的新出口禁令过几年肯定会以如此的结果而告终。(作者:张俊华)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5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6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7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8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9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