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不停挑衅中国,他安的什么心

www.creaders.net | 2023-08-21 08:02:48  德国之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Robert Habeck)新近宣布的计划旨在加强对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监管和审核。今年6月份,持续了两年之久的中远集团入股汉堡港集装箱码头的交易案才最终尘埃落定。而在此前的5月份,这位来自绿党的经济部长还呼吁对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进行监管,这遭到了德国商界代表和部分经济部官员的反对。

《柏林日报》(Berliner Zeitung)经济编辑Simon Zeise撰文提出疑问:中国毕竟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哈贝克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强硬过头了呢?“北京可能会出台反制措施,让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变得更加艰难。德国工业企业今年第二季度总产量的超过7%都销往了中国。如果中国业务出现崩盘,这对于面对萧条困境的的过来说,只能是雪上加霜。”

不过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援引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的分析指出:人们不应该过分高估中国经济对于德国的重要性。

这位经济学家在贝伦贝格银行最新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虽然包括汽车制造业在内的一些德国经济产业,从销售额和利润的角度来看,确实对中国市场具有依赖性。但是这种依赖关系也不应该被过分高估:“这些德国企业在中国雇佣工人,用中国的投入在中国组装汽车,并且销售给中国顾客,这样产生的利润对于德国经济本身来说并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章接着分析指出,这部分利润的意义只在于它的一部分在汇回总部之后,可以用于在(德国)国内支付工资以及少部分股东的股息分红,仅此而已。

总体上讲,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光辉时代已经过去——这是贝伦贝格银行这份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乌克兰战争造成的全球经济扭曲反而可能给德国企业带来更多商机。《柏林日报》的文章最后总结道:“看起来哈贝克也有类似的盘算。”

是什么拖累了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成为德语媒体近一段时间以来关注的焦点。《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长篇分析文章,试图探寻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作者Gustav Theile和Alexander Wulfers指出,目前在经济学界存在两大观点阵营,其分析切入角度截然不同。

其中一派观点认为问题主要在政治层面,也就是说习近平领导的中共采取威权路线,使得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习先是大力反腐,然后又整治科技企业和房地产业。这些举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和日常生活没什么关系,很多人甚至还会抱有好感。然而随着僵硬的防疫政策的执行,人们意识到,国家机器可是可以毫不留情地对自己下手。”

这种观点在西方以及那些对习近平持批评态度的中国人当中颇受欢迎。“按照这种观点,在北京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罪魁祸首。而中国崛起所带来的一些意识形态上令人不安的问题,都可以由此得到满意的回答:威权政体最终都会自掘坟墓,走向失败。”

另一种解释中国经济困境的模式则不从政治角度入手,而是从经济角度来审视: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很多年来一方面依靠出口来推动,另一方面则依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在这种分析模型之下,是国家确保了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促进了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房地产项目的快速建设。15年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了将近6000亿美元。”

那么究竟哪一派观点能更好地解释当下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呢?文章指出,也许应该将两种思路结合起来。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认为,最晚在2017年人们就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出于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原因,国内消费出现疲软。而中国政府也不再公布有关消费者信心以及青年失业率的统计数据,因为这些方面的表现都远不如疫情之前。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猝逝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