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俄罗斯“批准中国管理远东”?真的假的?

www.creaders.net | 2023-12-24 11:42:30  地球知识局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随着俄乌冲突的新常态化和欧美对于俄国的长期制裁,俄罗斯被迫采取“向东看”政策,中俄贸易也是屡创新高。

在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很多群众相当期待俄国靠拢后对于东北地区的经济拉动。

近期在网络上,特别在投资论坛上,流传一则俄罗斯杜马已经批准中国管理远东地区的“大新闻”。

该消息援引所谓的俄媒的信息称:将哈尔滨设立中俄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相关活动。

允许黑龙江户口人员进出指定的俄罗斯远东地区并在当地定居。

新的黑龙江经济特区将拥有自己的关税区,并且不征收进口税。

这样的消息据说使得黑龙江有关企业的股票一度大涨,许多群众也一度高潮。

但对于熟悉俄国国情的人来说,对该消息的第一反应反而是本能质疑。

果然,在俄网通过对关键词的搜索并没有能找到相应的信息。

紧接着,相关网站都对此条信息进行了删帖处理,因此基本可以肯定该消息属于耸人听闻的“洋葱新闻”。

90年代崩溃的远东

虽然是一个“洋葱新闻”,但人们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想象,还是因为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首先就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远东持之以恒的衰落和空心化。在苏联解体后,远东是在“休克疗法”中损失最大的区域。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远东地区在执行私有化的策略化上非常激进;另一方面,在苏联时期远东的主要投资布局主要是军工企业,其在私有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规模的资产流失。

远东地区在苏联时期高度的依赖莫斯科的持续补贴,补贴维系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国防部的补助则在这里修建了军港和前哨基地。苏联时期,远东的基础设施和住房也由中央财政拨款建设,还有额外津贴用于地方职工的工资。

然而在苏联解体后,这一切都停止了,这造成了远东地区灾难性的崩溃,各种企业大量倒闭。如果说,俄罗斯底层群众普遍视私有化为官僚对国家财产的抢劫,那么远东的民众就特别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到1995年为止,滨海边疆区的私有化步伐在俄罗斯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1991-1996年间,投资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远东地区的资本投资下降了10倍之多。

虽然20世纪90年代,失业和拖欠工资在整个俄罗斯都十分普遍。但是在远东地区,人们偏执地认为这些问题则完全是莫斯科方面彻底忽视远东的结果,远东的人们相信中央将该地区视为殖民地。

于是,远东居民有意识地在选举中投票支持当地候选人,哪怕他们往往与有组织犯罪有联系。叶夫根尼·纳兹德拉坚科于 1995 年当选为滨海边疆区长官,其领导该地区直至2001年。远东的人们认为,当地的犯罪分子至少还是“我们的人”,他们了解该地区并且可以为该地区的人民做一些好事。

为了发展远东地区,俄罗斯在总统层次通过了《1996-2000年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联邦计划》,但是该计划更多的是光说不练,毫无成就。因此,在这一期间远东的经济特征出现了几个影响深远的转向。

首先,就是远东经济中的资源经济的属性提高了,也等于说其它的产业分工倒退了。远东地区的渔业(占全俄渔业的60%)和有色金属、森林资源、燃料和能源这类原材料经济的作用都增强了。这使得远东的经济,进一步的陷入资源诅咒中。

更糟糕的是,联盟解体后的工业断链和外交西化后对军工企业越来越少的投入,使得远东地区连一种经济的内循环也无法维持。在90年代末,远东地区的机械工程产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总产量中的72%留在本地区内消费,约13%流入到到国内其他市场,只有约15%的份额用于出口。而现在,远东地区的85%的产品都是用于出口。

由此,不难理解远东对莫斯科产生分离情绪,它既从中央得不到补助,又参与不到国家的工业体系的分工中,只能卖血一样的被运走大量的资源和产品。

更甚的问题是,90年代后远东的农业产量也急剧下降,平均下降了60%。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1990年,该地区1公担(100磅)的农产品的成本比俄罗斯平均水平高出30-70%,1997年则高出2.1-3.2倍。远东地区毫无准备地进行土地改革,使得当地农业技术往原始的方向退化,矿物肥料的使用量减少了34倍。

如果说1990年当地还能有96%的农业企业盈利,那么1997年这一比例约为8%。1998年,阿穆尔州一些破产农场做出了自愿清算的决定,之后50%以上的工人和同等数量的农田被体系抛弃了。

在交通上,远东也在孤岛化。远东地区,只有很少的核心地带的城市,拥有较完善的陆地交通道路。该地区曾运营过的近五百个机场,苏联解体后,其中的六分之五被关闭。

“如今,远东70%的地区没有空中交通。缺乏交通联系对远东居民的健康和生活构成威胁。”俄罗斯总统驻远东代表尤里·特鲁特涅夫承认了这点。同时,运输的运价也在增长,大多数远东居民发现自己与欧洲部分被“隔绝”了。

不难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远东的人口开始大规模的逃离远东。1991年至2010年期间,远东地区人口减少180万人,也就是损失了约22%的人口。2021年,俄罗斯第一次使得远东地区通过移民人数增长。但是紧接着在2022年,在远东地区人口最稠密的沿海边疆地区,又恢复了人口的净流出,现在这里的人口只有1990年时候的六成。

“将海参崴交给日本!”

如果说苏联时期,莫斯科还通过补贴和特殊津贴维系着远东和西方的欧洲部分的联系。那么苏联解体后的远东,则根据其自然地缘条件变成了一个亚洲地区。

随着苏联远东模式的崩溃,远东地区变得非常依赖亚洲的邻国。90年代发生的农业崩溃,让远东的俄罗斯人一度在最基础的食物方面都依赖从中国进口。

按照俄经济学家的美化说法,这段时间远东开始从低效的国内区域间资源交流,转为更高效的国际间资源交流。1996年,远东的进出口交易额主要集中在亚洲邻国中国(9.54亿美元)、日本(8.832亿美元)和韩国(6.094亿美元)。

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期间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一就是《中苏全线划界协定》。从此大量的华人和大量在90年代闻名俄罗斯的劣质商品,开始疯狂地涌入远东地区,一方面这构成了坚实的贸易基础,另一方面也败坏了华人商贩的名声。

然而,基于远东这块领土获得的特殊历史,如果说莫斯科还希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和中国进行经济合作,那么远东的本土势力则是彻头彻尾的“黄祸论”者。

就拿长期在滨海边疆区说一不二、被当地人视为“我们的罪犯”的纳兹德拉坚科来说。纳兹德拉坚科上台伊始,就开始采取排华政策,批判以前任行政长官对中国人过于仁慈。在纳兹德拉坚科的授意下,滨海边疆区1993年开始对进入当地的中国人采取严格的签证限制,并驱逐了数万名“没有合法居留证”、在当地经商、工作的中国人。

纳兹德拉坚科还对在当地经商的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只允许中国人在“专区”内经商,而且强迫他们交纳“特种税”。根据纳兹德拉坚科的特别指示,当地警察要“特别照顾”到滨海边疆区旅游的中国人,要求他们随时准备接受严格盘查。在纳兹德拉坚科的影响下,与滨海边疆区毗邻的其他一些远东地区,也开始对当地中国人实行歧视性政策。

因此在90年代,远东地区特别看重和日本合作,这既是因为经济需要,也是为了制衡中国的影响。虽然,整个90年代远东对日的经济出口一直在下降,但是日本特别注重在人员培训对远东提供援助。日本在俄罗斯开设有四个职业培训中心中,其中三个在远东(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南萨哈林斯克)。

俄日合资公司也是日本扩大在远东影响力的法宝。当时,日方在俄罗斯运营的380家日本合资企业中,有300家位于远东地区。

从结构来看,远东地区的居民更乐于接受日本的影响。2008年,当莫斯科对进口二手日本汽车实行限制时,该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克里姆林宫不信任当地安全部队,从中部地区派遣了防暴警察。集会虽被驱散,但引发了当地人更大的愤慨。

抗议者张贴海报,呼吁“将符拉迪沃斯托克交给日本”,并举着老虎(远东的象征)与熊(俄罗斯的象征)搏斗的图像,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要爆破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煽动性言论。 

俄乌冲突下的远东和中国

自1992年开始,中俄就对东北和远东的跨境合作有过雄伟蓝图,比如著名的“图们江项目”。然而迄今为止,漫长的30年过去了,此倡议始终不能得以落地。

21世纪以后,普京上台,开始限制各地方政府的权力。普京迫使持“黄祸论”的远东的“我们的罪犯”们辞去职务。但是,莫斯科事实上仍没有多余的资金投给远东。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普京政权开始谨慎地吸引中国的资金的进入。在梅德韦杰夫作为总统时期,中资的进入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但是中国资本主要还是投资原料企业,特别是木材企业。无论是俄罗斯的中央还是远东本地,都对中资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的相对有限表示不满。

此后,俄国开始了著名的“分地计划”吸引移民,但是对于一个苏联时期城市化就达到七成的国家,这样的计划也成效不彰。

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和俄乌冲突,俄罗斯开始被迫“向东看”。2018年,中方投资的远东项目数量从29个增加到59个。这些项目中方投资总额达24亿美元,这占了远东联邦区实施的外国投资总额的73%。

俄罗斯远东地区制造核潜艇的“星”造船厂,厂内各种起重能力的起重机,几乎都是中国制造,而中建集团正在为其建造俄罗斯最大的干船坞。

在阿穆尔州正在建设的天然气化工联合体由俄西布尔集团和中国石化公司联合建造。俄方宣称这将是世界上技术装备最先进的生产设施之一,预计完成建设和调试工作的时间为2024年至2025年。

俄官方宣布在中方帮助下建成的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化工集群,专注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将显着增加该国非资源出口的潜力。不过另一个事实比较尴尬,现在远东本地居民中有六成都用不上天然气。

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稳定增长,供给不断扩大。自2019年6月起,中国允许俄罗斯联邦全境供应大豆,并自2020年7月起允许出口冰鲜牛肉。俄罗斯乳制品和冷冻家禽,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也已经开放。

中国还提议在两国间建立大豆产业联盟,在两国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种子生产领域的研究活动。

而在俄乌冲突之后,俄罗斯不仅在欧洲方向发展关系变得不可能,在亚洲方向,日韩和新加坡均成为俄国的“不友好国家”。这使得俄国不得不转向中国,依赖亚洲关系的远东尤甚。

仅仅在2022年当年,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投资额就超过130亿美元。而在贸易上,中国与滨海边疆区贸易额比上年增长43%。

更直接的变化是跨境运输需求增长,今年前四个月,通过俄罗斯远东各口岸的货运量同比增长了近11%,海上运输增长了33%,铁路运输增长了21%,公路货运重量增长了一倍。中俄边境最大口岸——外贝加尔斯克-满洲里,自5月15日起改为24小时运作。洛契-室韦口岸也在停运两年半后重新开始运作。

俄罗斯的运力开始变得非常紧张,在远东的港口集装箱船往往需要等待10至15天,因为远东铁路无法提供更多的运力。截至11月14日,5个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装载率为117%,6个后方码头的装载率为74%。

俄罗斯也在小范围试图建立起边境经济特区,远东地方官员宣布将建立起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跨境自由经济区境,这也许就是洋葱新闻的未加料的原版本。

该区域大体是个保税区,小企业主将享受简化的签证程序、税收优惠和其他福利。俄方期待这能增加合资企业的数量和就业机会,并推动两座城市的经济进步。

表面上看,远东享受了俄乌冲突让物流转向的过境繁荣。然而,现实往往千疮百孔。

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欧美、日韩大量车企退出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在2022年俄罗斯进口新车排行榜中已名列第一,年内增长率达到40%。然而,购买中国新车的大部分是相对富裕的欧洲俄罗斯居民,购买力低下的远东居民的消费习惯是购买日本二手车,从这里过境的中国产新车与他们无关。2023年,中国产的二手车在俄罗斯阿穆尔州二手车市场中的份额仅占7%。

这反应了与乐观派“俄乌冲突使得资金、技术和人力涌向东方”相反的观点。俄乌冲突削弱了莫斯科有限的中央财力,原本用于远东的有限资金,现在被转移到欧洲的冲突区。浩荡的物流从远东过境,支撑了欧洲部分发生的“特别军事行动”持续进行,然而留给远东居民的东西有限。

俄国长期把远东作为在太平洋和亚洲的存在主义的军事堡垒地区,而其他邻国则把远东看成一个有潜力的过境运输地和资源供给地。远东的八百万人口,表面上生活在一体化的亚欧大陆上,事实上其生活在被冻原和泰加林“海洋”包围的相对孤立的半岛上,这是远东问题的本质。

远东的居民们既和莫斯科中央充满嫌隙,又基于历史原因对南邻充满忌惮。也只能希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够融化嫌隙的坚冰,黑龙江两岸在未来能够建立起真正的经济一体化交融吧!

   0


热门专题
1
苗华被抓
6
美国大选
11
台湾大选
2
川普
7
以哈战争
12
李克强
3
俄乌战争
8
巴黎奥运
13
中国爆雷
4
中美冷战
9
三中全会
14
李尚福出事
5
万维专栏
10
中共两会
15
秦刚失踪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