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知名数学专家丘成桐在深圳一所高校演讲时指出,中国学术机制的大环境以物质奖励为主,年纪大的人掌握相关评比,年轻学者无法专注于研究领域,这种状况导致中国的发展水平落后美国八十年。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数学领域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第一位华人得主丘成桐,4月底在深圳华中科技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目前对其处在世界前沿的哪个位置,还搞不清楚。他认为,数学是物理学和一切工程理论的基础,但当今中国的数学发展和成就不及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这是因为中国学界过于重视物质奖励,而忽视了做学问的真谛。
北京大学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吴昊认为,丘成桐的上述感慨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他说,美国的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领域,但在中国,年轻人选择不当就会影响收入:“即使已经是做数学的话,也要花很多时间去和那些老专家和中国政府搞好关系。因为,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教授或者你是一个政府认定的高端人才,收入可以差很远。”
同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数学系任教的Ren Xiaofeng则表示,他过去指导的中国学生回国后,他们经历可说是感同身受。他说,中国国内仅靠基本工资的生活压力很大,所以年轻人更受到研究资金的影响。虽然中国或美国的科研项目都需要找资金赞助,“但在美国大学里面,另外有个终身职的制度(tenure),所以即使拿不到这样的(研究)资金,或者是说一段时间没有拿到,还是可以存活下去,不会因为几年之内拿不到就失去工作或待不下去等等。”
在美国高校从事研究工作的黄女士(安全原因,使用化名)则表示,她对中国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事的类似“抱怨”也有所耳闻。她说,虽然美国不论是博士后研究,还是担任资历较浅的教授,取得终身职位前的压力和中国学者一样都很大,但在美国“好处可能在于,还是比较鼓励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的。肯定不能说做到百分之百,但是比国内的空间可能会大一点。然后,(美国)这边没有像国内那种的指标要求,就是你今年一定要有多少个奖等。”
事实上,这不是丘成桐第一次向中国学界强调踏踏实实做研究的重要性。去年四月初,他在上海复旦大学也发表过同名演说。根据当时复旦大学的新闻稿,丘成桐认为激发学者的好奇心是第一步,这才能让中国年轻学者不萧规曹随,从而发展出自己的方向。
《星岛日报》指出,自中国改革开放的1979年后,丘成桐每年都会到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并接触赴美的中国学者和学生。这段期间,丘成桐也替中国建立了八个以上的数学研究所。近年,他更邀请全球一百六十多位顶尖学者评选过去五年来最杰出的论文,但在选中的八十五篇论文当中,竟只有六篇来自中国的学者,其他七十多篇则全部来自美国的大学教授。
综合网络信息,丘成桐出生广东汕头,在香港长大。1971年他完成了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于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哈佛大学任教;1982年,丘成桐获颁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2022年,丘成桐自哈佛大学名誉教授退休后,在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2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3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4 | 英国开启重要里程碑!北京强烈谴责 |
5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