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0年初到2024年1月,国内家庭大约往银行账户里净存了58.24万亿元,且其中高达82%都是定期存款,这四年新增的存款总额相当于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的总和。
2022年,国内家庭存款17.84万亿元。
2023年,国内家庭存款16.67万亿元。
到了今年,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66万亿元,其中家庭存款增加了8.94万亿,考虑到还有五个月时间,今年家庭存款大概率又会突破10万亿元。
从2022年到2023年,这两年家庭存款总额都在15万亿以上,是有统计数字以来增长最多的两年,且其中还没有受到大大小小不同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的影响。
存款增加的直接原因,有消费减少导致的,也有存款用途的改变导致。
截止2023年三季度,居民部门购房下降增加5.7万亿元存款、少买理财也增加了4.5万亿存款。
过去的高消费,现在用消费降级来替代;过去吃面加五元钱的浇头,现在吃面只价格煎蛋;过去喝咖啡喝拿铁,现在用更便宜的美式替代。
除了消费上的降级导致存款增加之外,还有大宗消费品的变化。
房地产的下行,直接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储蓄习惯,过去数年来,国内新房销售金额和面积双双下跌,少买的房子,最终都变成了数字,存在了银行的账户里,还变成了定期存款。
这一点,和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
日本1990年代也曾出现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占比明显缩水,现金及存款、保险占比明显抬升。
存款增加,这不是个好信号。
理论上,市面上钱的总数是不变的,存起来的钱越多,表明市面上流通的钱越少,流通的钱变少了,就表示大家手里面都没有钱了,最终的结果,就是钱越来越难挣。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企业的投资就是另一个企业的收入;当市面上消费下降、投资下跌的时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们的收入下滑,就业变得更难。
因此,鼓励人们消费,是刺激经济增长、新增就业岗位增多的有效途径,但鼓励消费这件事,本身也不随个人意志改变而改变。
以货币政策为例,建设银行其3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从2022年9月的2.6%,下跌到2023年12月的1.95%,但结果如何呢?
依然没能撼动到人们不消费的固有习惯。
理论上,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是可以刺激人们消费而不是储蓄的,因为储蓄的收益降低了,人们就有更大的动力去消费,而不是继续储蓄。
这几年美联储一直维持着极高的美元利率,就是因为市面上的钱太多,造成了通胀,因此提高存款利率,吸引资金回流到银行,把通胀降下来。
但我们和美联储恰恰相反,因为消费不足,消费冷清,所以不断降低存款利率,就是要吸引钱流通到市面上,把通胀升起来,盘活经济。
但存款利率的下调,并没能撼动人们的消费习惯,答案可能在于,这一轮的经济周期,彻底改变了家庭的消费观念,以至于如何降低存款利率,都于事无补。
首先是新冠病毒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让许多人意识到,没法出去工作,没有收入,是真的可能发生的,这一点撬动了人们过去高消费的传统认知。
而房地产,则是彻底改变了这一点。
过去我们讲消费升级,不是说人们的收入增长的有多快,更多还是房价上涨的有多快,这决定了一个家庭是倾向于高消费,还是消费降级。
在所有的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高达七成,买房不是刚需,但买房自住加上房地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属性,那就一定是刚需。
当房地产开始下行的时候,家庭财富受到损失,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就由此改变。
只要房地产没有止跌回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就很难随存款利率改变而改变。
而房价,依然还在持续下跌;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国内新建住宅价格年度跌幅达4.9%,创下自2015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减10.2%,已经是连续三个月出现两位数的跌幅。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4个交易日里,股市也出现“地量”(交易量低于5000亿人民币),创下近4年来新低。
在股市楼市的双重“绞杀”之下,市场正处于磨底之中,而不管是房地产的投资者还是股市的投资者,情绪都已经非常低迷,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对存款的意愿,也只会有增无减。
但这还不是不消费的全部因素。
正如过去7个月新增的10万亿存款一样,存款的是极少数人,没钱消费而不是存款不消费的,依然是绝大多数人。
财富分化,在最近几年,可能有愈演愈烈之势。
受到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对普通人来说,在这一轮放缓周期之下,应该是受损最大的群体,找工作变得更困难了,职场环境变得更内卷了,连带着自己的收入也开始面临下滑。
没钱消费,才是消费的主因;而在没钱消费之下,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少数富有群体,则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哪怕是一线城市北广广深,也没能抗住。
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2024年上半年的消费各门类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了负增长。
而家庭存款的下滑,也不意味着今年人们在消费上投入的更多了,而是钱该存进银行的,基本上都存完了,毕竟在今天还能够在银行里进行大额存款的,基本上都是极少数群体。
他们的存款,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已经存的差不多了,在80%都是定期存款的结构下,往往意味着如果不是重大事故发生,这笔钱根本不会被拿出来消费。
消费当然还在发生,一个人不可避免要吃饭、要理发、要喝东西,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离不开的需求,但当消费开始降级的时候,理发从一个月两次变成了一个月一次,甚至两个月一次,吃饭只吃二十元以下的,哪怕是出去聚餐,人均过百的也基本不再考虑。
这些消费行为没有变化,但实际上的支出却开始减少了,这就是真正的消费降级。
对大企业来说,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去降本增效,互联网大公司有的财报很好看,有的为了追求增长牺牲了当前利润,这些对大公司来说,可能都不是事,他们的抗周期性更强,抗不确定性风险也更高。
但对更多的中小企业乃至个体户来说,他们的营收下滑,是实实在在的。
去理发店理发的频次减少了,换来的就是理发店营收和利润的下滑;去饭馆吃饭的客单价降低了,对餐馆老板而言,那就是实打实的收入下降。
最终,个体户中小企业的收入下滑,又会反过来去固化他们的消费习惯,形成螺旋式下跌。
刺激消费,难度不言而喻;在过去的上半年,我们降低了存款利率,下调了房贷利率,还提出消费品以旧换新,甚至对楼市解除了几乎所有的限制,但这些措施还没有很好反映到数据上来。
更多的,国内外经济学家振臂高呼,要给全民发钱或消费券,刺激他们的消费需求;也有美财长耶伦,一针见血指出家庭消费占GDP比重不足,应当增加家庭消费的比例。
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做起来,却很难很难。
不消费,当然不是因为有钱,恰恰是因为没钱,少数群体消费始终不变,对宏观上的影响不大,多数人收入下滑、不确定性增高,没钱或不敢消费。
这个时候,要做的除了考虑发钱这一可能性外,还不得不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消费疲软的困境。
但这些,统统不是一蹴而就的,提高居民收入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而市场的耐心,在预期的未来,仍将面临考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上专机视频疯传 一个超暖举动千万人赞 |
2 | 紧急时刻,中南海夜不能寐 |
3 | 网传珠海撞人事件肇事者身份 来头不小 |
4 | 被戴绿帽珠海疯狂撞人?传暴走团团长为凶手 |
5 | 马斯克突然语出惊人,市场行情剧烈震荡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警报拉响!人民币恐重贬50% |
2 | 张又侠突祭雷霆行动 结果惊人 |
3 | 今天,川普给了北京第一个大苦果 |
4 | 快讯!川普宣布马斯克入阁 |
5 | 敏感时刻 李强突然一反常态 |
6 | 川普上专机视频疯传 一个超暖举动千万人赞 |
7 | 紧急时刻,中南海夜不能寐 |
8 | 朱令父母收到北京人民检察院的正式答复 |
9 | 中国芯片大厂突传噩耗 |
10 | 网传珠海撞人事件肇事者身份 来头不小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民主党的一千多万张选票到底去 | 文庙 |
2 | 赵晓:拜登2020舞弊了吗?这取 | 万维网友来 |
3 | 川普上任第二个第一天要做的大 | 阿妞不牛 |
4 | 外籍华人回国酒店随便住?你想 | 米笑 |
5 | 公民的胜利——写在大选之后 | 湮灭之城 |
6 | 雨 | shulam |
7 | 美国华人回国经历故事几则 | 马黑 |
8 | 美籍女作家张纯如:英年早逝二 | 玉质 |
9 | 1954年一位法国女游客拍摄的中 | 弓长贝占郎 |
10 | 五律—诗友雅集 | 万沐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