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是救“市”主? 其实更像肇事者

www.creaders.net | 2024-10-04 23:18:37  Newtalk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洪耀南观点:今年,中国股市在国庆长假前夕出现了急速上涨,这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甚至有人感到不想放假,因为政府强力的干预使得市场迅速反弹。 这波“放水”政策试图拯救长期低迷的股市,许多投资者对错过这波行情感到焦虑。

但这波救市会如1999年、2008年、2015年那样引发多头市场吗? 这三次股灾背后的共同问题是产能过剩导致的通缩压力。 1999年的“519行情”由亚洲金融风暴引发,中国外销受挫,产能过剩严重,江泽民通过国企改革和工人大规模下岗来解决这一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中国外销市场,温家宝则通过“四万亿计划”刺激内需以消化过剩产能。 2015年及当前的危机,则更多源于中国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与通缩:问题的核心

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投资驱动,这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重工业,结果是供应远超过市场需求,最终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进而引发通货紧缩(通缩)。 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企业的投资意愿,工厂停产、工人失业,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疲软。 即使政府投入资金试图提振市场,资金往往只流入金融市场,而非实体经济,这导致经济结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习近平的药方:政策救市的短期效应

每当股市低迷时,政府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短期政策来刺激市场,例如降息降准、国有资金入市、限制大股东减持和暂停IPO等。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能够带动股市反弹并增强市场流动性,但它们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

1.流动性进入股市,而非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推高了资产价格,却未能进入实体经济以扩大生产和投资,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和金融资产泡沫风险。 2. 市场情绪的短期波动:政策刺激通常只能带来短期的市场繁荣,试图推动资金流入股市。 但当经济基本面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时,市场泡沫破裂后,投资者信心会再次受挫,股市面临新一轮下跌风险。

产能过剩与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要真正解决股市周期性波动的根本问题,中国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改革。 产能过剩和通缩压力是核心问题,习近平曾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但进展有限。

1. 去产能、去杠杆:中国政府多年来强调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尤其是在钢铁、煤炭和水泥等行业,但现实中逆向操作更为常见,过度杠杆和投资导致资源错配问题依然严重。 2. 促进产业升级:虽然中国强调科技创新与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但产业升级面临挑战,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仍需加强。 如果中国无法实现产业升级,经济将持续依赖传统工业,难以实现多元化增长,只剩下口号的'遥遥领先'。 3. 刺激内需与消费:中国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但内需不足仍是一大挑战。 政府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刺激消费,缓解产能过剩问题。

长期改革 vs. 短期救市

尽管短期救市措施在危机中能够暂时稳定市场,但这只是解决表面问题。 要真正摆脱产能过剩和通缩的困境,中国必须进行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改革。 然而,这些改革往往会短期内抑制增长,影响官员升迁,这使得改革在政治上变得更具挑战性。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过度干预市场方面的历史,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也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结论:习近平是救市主,还是肇事者?

习近平在股市救市中的角色,更像是肇事者而非救市主。 自他上任以来,股市多次出现动荡,每次的救市行动都只能带来短期的市场回暖,但未能解决根本的经济结构性问题。 如果中国无法解决产能过剩和经济失衡,这些政策救市行动就像短效麻醉剂,只能暂时缓解痛苦,而无法治愈病根。

要真正摆脱这一困境,中国需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促进内需、提升消费、推动产业升级。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产能过剩和通缩的问题,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增长。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