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今天举行毕业典礼,校长高为元勉励毕业生成为“世界公民”,永远保持思想弹性与开放的自己。 清华半导体学院也诞生首届博士毕业生,展现培育国家关键领域人才的成果。
清华大学本学年共有6463位毕业生,包括2532人获颁学士学位、3579人获颁硕士学位,352人取得博士学位。 校长高为元期许毕业生成为世界公民。 他认为,不一定要周游列国,或是有很强的外语能力才是世界公民,重点在于开放的心态、不受刻板印象及标签局限、愿意聆听并尝试理解不同的人,“将自己的才能运用到更广大的社会,与世界产生共振。”
今年的毕业典礼致词嘉宾是清华杰出校友、也是清华大学教授的纪录片导演萧菊贞。 她致词时细述自清华经济系毕业后,如何走上创作之路,获得两座金马奖和国内外许多电影奖项肯定的历程。 最近还推出台湾首部半导体纪录片《造山者—世纪的赌注》。
萧菊贞说,纪录片虽然说的是别人的故事,但每拍完一部片,她都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 因此,她想和学弟妹们分享,无论你今天是哪一个科系、哪一个专长毕业,都要去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它努力,为它奋斗。

清华半导体研究学院本学年毕业生包括3位博士生及48位硕士生。 学院史上第一位博士是“元件部”的姚怡如,她已于3月底完成学业,毕业前即获得台积电研发职位聘约,从上个月起正式投入业界。 姚怡如原就读清华工科所硕士班,后转入半导体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受教于教授吴永俊。 她分享选择留在台湾深造的原因:“台湾的半导体领域实力是世界级的,清华正是这场科技浪潮中最重要的学术核心之一。”
攻读博士期间,姚怡如以第一作者身分发表多篇顶尖期刊论文,并参与专利开发。 她表示,学院课程在院长林本坚培育“专才、通才、活才”的理念下,横跨材料、制程、元件到系统整合,强调“横向整合”与“纵向深耕”,让她进入台积电后能迅速理解产品的整体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