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养老金涨幅断崖式下降 民间怨声载道

www.creaders.net | 2025-07-15 20:20:11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近日,中共当局宣布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整体上调2%,创下历年最低涨幅。消息一出,网络评论区怨声载道。民众普遍认为,区区2%的涨幅,对广大农村老人而言,只够“多买几个鸡蛋”。而更深层次的分析则直指问题核心:这不仅是数字之争,更是体制内外不公、代际焦虑以及养老金被违规挪用等社会深层矛盾的集中折射。

  涨幅“断崖式”下滑 从10%到2%的十年变迁

  根据中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此次养老金总体上调2%。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与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该政策一出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关于2%的涨幅设定,网上有很多的讨论,不少人认为,涨幅比过去低得多。不少网友吐槽,涨的那点退休金不够去医院花的钱。

  微博会员“财宇宇”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之所以上调,是因为商品越来越贵,比如买菜、看病,养老金不上调,老人的钱就不够花,生活水平会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养老金已实现“21连涨”。然而,涨幅却呈现“断崖式”下滑,曲线与GDP、工资增速放缓高度匹配。

  以下为往年涨幅:

  2016年:涨幅 6.5%

  2017年:涨幅 5.5%

  2018年:涨幅 5%

  2019年:涨幅 5%

  2020年:涨幅 5%

  2021年:涨幅 4.5%

  2022年:涨幅 4%

  2023年:涨幅 3.8%

  2024年:涨幅 3%

  2025年:涨幅 2%

  钱从哪里来?缴钱的年轻一代叫苦不迭

  养老金钱从哪来?博主“风流杂谈”说,养老金来源于“统筹基金”这个大池子。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出水端扩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日益增多,寿命延长;注水端压力:年轻一代的数量优势不再,社会抚养比面临挑战。

  养老金上涨2%,意味着出水口阀门再次拧大。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加大马力”缴费,即提高缴费基数和比例。这让本已背负房贷、养娃、996压力的年轻人感到沉重。他们不禁发出灵魂拷问:“我今天缴的钱养了现在的老人,那等我老了谁来养我?这个池子里的水还够吗?”这种怨言,本质上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切担忧和对当下压力的宣泄。

  而且奇怪的是,许多在职年轻人的月工资,与家中(大中城市里)老人的月退休金出现了“倒挂”现象,即年轻人的工资收入反而低于已退休长辈的养老金。年轻一代叫苦不迭,与父母收入“倒挂”,“无奈”于为何我养的不是我父母。

  此外,“小镇做题家”群体(指那些出身于小城镇或农村,通过刻苦读书和考试进入名牌大学,并最终在大城市找到工作的年轻人)的处境更为不堪。

  他们在大城市打拼,虽然缴了很多养老金,但他们觉得自己缴的钱,却跟老家(县城或乡下)领着很少退休金的父母没有直接关系,也帮不上父母的忙。

  微博会员“我本该比任何人都温柔”直言:“我爹妈哪敢逼我结婚啊,他俩现在还没老呢就怕我未来不给养老了。儿女不管他俩的话,养老金就100块钱够干啥的?在这种马上要饿死的情况下,传宗接代亲戚面子都是小事。”这段话表明年轻人对未来养老压力的巨大担忧,甚至超越了传统的家庭观念。

养老金涨幅断崖式下降  民间怨声载道

(资料照片)

  养老金普涨加剧不公 体制内外与城乡差距的鸿沟

  民间争议的焦点还在于,这种按比例上调的方式,反而拉大了不同群体间的养老金差距。例如农民基础养老金仅100~300元/月,上调后实际增加2~6元(人民币,下同),被网友嘲讽“喜提三个鸡蛋”;而城市退休人员,特别是基数较高的体制内职工(如上海91岁教师月领9000元),实际增长可达百元以上,足够“多买一只鸡”或“加个鸡腿”。近日,“有的退休老人每月可多买一只鸡,有的可加个鸡腿,但更多的城乡低收入老人,喜提三个鸡蛋”的话题上了热搜。

  博主“风流杂谈”分析指出,这种分配上的“不公”源于两方面:

  地方操作空间:官方文件“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模糊定义,给予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中“做文章”的空间。他比喻为“中央请客,大家敞开吃,可到了地方,长勺者多舀肥肉,分菜者只浇点汤”,这种分配方式的弹性和潜在的不透明性,极易引发民众对公平性的猜忌。

  根深蒂固的“双轨制”:中国长期存在的养老“双轨制”(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与体制外企业)导致的巨大养老金差距,是民众心理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机关退休的“张大爷”月领1万元增200元,而工厂退休的“李师傅”月领3000元增60元,原本7000元的差距在“普涨”后反而扩大到7100元,让体制外的群体感到“心寒”。

  这种制度性的不公,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导致“考公热”盛行,年轻人宁愿涌向“编制”寻求稳定,而非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中奋斗。

  养老金池子面临“挪用”黑洞与信任危机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在一些财政状况恶化的地方,已出现违规挪用养老金的案例。中共国家审计署近期公布的年度审计报告披露:

  去年有13个省份将406.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及相关民生资金,挪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三保”)支出或偿还政府债务。

  在25个省份,有2.83万人通过伪造病历、篡改档案等手段,骗领养老金5.19亿元。其中,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1岁工作、22岁退休”的荒诞案例,通过层层审核,竟违规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同时还在新单位工作取酬。

  这些触目惊心的挪用与骗保案例,加剧了年轻人对养老金池子未来是否会“耗尽”(预测2035年可能耗尽)的担忧。微博会员“不吃辣椒不蘸酱”就表达了普遍心声:“看到挪用养老金几百亿,我真的非常担心我交出去的养老金……”这种逻辑矛盾——自己每月缴纳高额社保供养他人父母,而自己的父母却可能仅领取微薄养老金——正在导致年轻人断缴社保的比例上升,加剧了对体制的不信任。

  改革双轨制才能解根本之忧

  博主“风流杂谈”总结,养老金上涨2%的政策,牵扯出的是公平焦虑、生存压力、代际矛盾和身份鸿沟。它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光怪陆离”:对退休老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对年轻人是“对未来的透支”,对体制内是“锦上添花”,对企业员工和农民则是“杯水车薪”。

  他强调,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仅在涨幅百分比上做文章已是“扬汤止沸”。关键在于如何将养老“双轨制”并成一条轨道,如何让养老金的池子能持续蓄水。唯有实现无论身份如何,大家都能在相对公平的体系里凭贡献积累晚年保障,人心才能顺畅平和,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宁。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传国母不伦恋震动中南海
2 北京突传重磅消息
3 中南海或有重大人事变动
4 体制内良心人士惊爆:中共外交部出大事了
5 炸了!老军头痛骂彭丽媛祸军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