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传小学语文颠覆性修改司马光砸瓮等 官方回应

www.creaders.net | 2025-08-09 15:43:27  驱动之家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8月9日消息,近日,话题“辅导不了孩子的语文了”引起热议。一些视频称,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所谓的“颠覆性修改” 。

从一些网友晒出的案例来看,教材和类似的辅导材料中居然出现了:什么羿射日?”脱口而出“后羿”?错!答案是“大羿射日”;凿壁什么光?” 秒答“偷光”?错!正确答案是“借光”;“司马光砸什么?”“缸啊”!结果,课本写着“砸瓮”....

连岳飞背上刺的字,都不是耳熟能详的“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不少网友看完之后纷纷表示,这如果要是真的,那现在的教材真的是颠覆三观啊....

对此,官方给出的回应是,所谓“颠覆性修改”,大多是自媒体的夸张!教材在保留大众约定俗成用语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了更为严谨、规范的微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语文教师施玉洁接受采访时表示,就拿 “掩耳盗钟” 和 “掩耳盗铃” 来说,这个成语的原典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里写的确实是盗钟。后来因为钟和铃形制相近,在民间流传中慢慢变成了 “盗铃”。

不过教材里还是保留了 “盗钟” 的原始出处说明,教学的时候我们会把两种表述都提一提,还会对比《吕氏春秋》原文和后世的演变,让学生明白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是会变化的,理解成语的流变过程。

网友称小学语文教材颠覆性修改 司马光砸瓮、大羿射日、掩耳盗钟等:官方回应

“后羿射日”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确已改为"羿射九日",这是为了区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帝尧时期的射师大羿,另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君主后羿。为避免混淆,教材采用了更严谨的表述。

“司马光砸缸” 改 “砸瓮” 也是被误传的。《宋史》记载的是司马光 “破瓮救儿”,因为宋代的 “瓮” 指的是小口大腹的容器,“缸” 是后世的泛称。实际上教材里还是沿用 “缸” 这种通俗的说法,只是会在注释里标注原文,这是兼顾了普及性和准确性。

长远看,说清 “学术版” 和 “流行版” 的区别,比如 “后母戊鼎” 的改名原因,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适度争议能开阔眼界,不会成为额外负担。

相关教育专家直言,没必要较真的:“司马光砸缸”,宋代叫 “瓮”,但 “缸” 更通俗,不影响理解,教学标注原文就行;“七月流火” 原指天凉,现在常形容天热,日常聊天没必要纠正,显得迂腐。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都反了!习急招丁薛祥蔡奇问话
2 杨澜果断离婚 事业家庭双丰收
3 曝元老北戴河借机发难 习丢盔弃甲
4 吴志中炮轰习近平
5 军报连续两天异常 御林军最新表态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