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8月9日消息,近日,话题“辅导不了孩子的语文了”引起热议。一些视频称,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出现了所谓的“颠覆性修改” 。
从一些网友晒出的案例来看,教材和类似的辅导材料中居然出现了:什么羿射日?”脱口而出“后羿”?错!答案是“大羿射日”;凿壁什么光?” 秒答“偷光”?错!正确答案是“借光”;“司马光砸什么?”“缸啊”!结果,课本写着“砸瓮”....
对此,官方给出的回应是,所谓“颠覆性修改”,大多是自媒体的夸张!教材在保留大众约定俗成用语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了更为严谨、规范的微调。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语文教师施玉洁接受采访时表示,就拿 “掩耳盗钟” 和 “掩耳盗铃” 来说,这个成语的原典出自《吕氏春秋?自知》,原文里写的确实是盗钟。后来因为钟和铃形制相近,在民间流传中慢慢变成了 “盗铃”。
不过教材里还是保留了 “盗钟” 的原始出处说明,教学的时候我们会把两种表述都提一提,还会对比《吕氏春秋》原文和后世的演变,让学生明白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是会变化的,理解成语的流变过程。
“后羿射日”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确已改为"羿射九日",这是为了区分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帝尧时期的射师大羿,另一个是夏朝有穷国君主后羿。为避免混淆,教材采用了更严谨的表述。
“司马光砸缸” 改 “砸瓮” 也是被误传的。《宋史》记载的是司马光 “破瓮救儿”,因为宋代的 “瓮” 指的是小口大腹的容器,“缸” 是后世的泛称。实际上教材里还是沿用 “缸” 这种通俗的说法,只是会在注释里标注原文,这是兼顾了普及性和准确性。
长远看,说清 “学术版” 和 “流行版” 的区别,比如 “后母戊鼎” 的改名原因,能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适度争议能开阔眼界,不会成为额外负担。
相关教育专家直言,没必要较真的:“司马光砸缸”,宋代叫 “瓮”,但 “缸” 更通俗,不影响理解,教学标注原文就行;“七月流火” 原指天凉,现在常形容天热,日常聊天没必要纠正,显得迂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军中元老排座次 媒发现大问题 刘源四川讲话 |
2 | 细节惊人!中俄密约曝光 |
3 | 都反了!习急招丁薛祥蔡奇问话 |
4 | 王小洪点燃习倒台的导火索 |
5 | 今夏北戴河没有会议 只有听床听得汗流浃 |
6 | 杨澜果断离婚 事业家庭双丰收 |
7 | 北戴河元老分裂?胡心存幻想 温坚决废习 |
8 | 突发重磅 川普签署9万亿美元市场开放令 |
9 | 曝元老北戴河借机发难 习丢盔弃甲 |
10 | 吴志中炮轰习近平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众院传唤驴 | 木秀于林 |
2 | 美中贸易战再循环,稀土水龙头 | 随意生活 |
3 | 习近平的权力基础——与吴国光 | 阿妞不牛 |
4 | "通俄门"大陪审团出炉,希拉 | 蛇形刁手 |
5 | 从张将军的安危说起 | 施化 |
6 | 右撇子,停止用庸俗不堪的词汇 | 蒋大仁勇 |
7 | 中共不除,中国永远是块盐碱地 | 山蛟龙 |
8 | 麦卡锡是个好同志,不需要什么 | 阿妞不牛 |
9 | 川普黑帮团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右撇子 |
10 | 老人政治 | 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