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光明日报》刊发陈品高署名文章《倾尽心力,为我可爱的祖国》,文中引用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我是流水线上的普通车工,为了回击高市早苗的挑衅,我向班组长申请,从本月起,我每月无偿多加5个班。”
此文一出,舆论沸腾。有人热泪盈眶,赞其“平凡中的伟大”;有人转发高呼“这就是中国脊梁”。可我却忍不住想问一句:
什么时候开始,无偿加班成了爱国的标配?
更讽刺的是,这句话出自“网友留言”,却被主流媒体郑重引用,升华为“万众一心”的象征。可现实中,多少工厂连法定加班费都拖欠?多少打工人因拒绝996被约谈、被优化?当“自愿无偿加班”被捧上神坛,那些依法维权、要求合理工时的劳动者,反倒显得“不够爱国”了?
这不是动员,这是道德绑架。
这不是热血,这是精致的剥削话术。
试想,如果这位“车工”真的存在,他多加的5个班,企业省下了多少人工成本?他的社保是否足额缴纳?他的腰椎间盘突出有没有人管?没人提这些。
大家只关心他的“奉献”够不够感人,够不够用来反击日本政客。
于是,一场本该严肃的外交议题,被简化为一场劳动伦理的献祭仪式——你越苦,越光荣;你越不计报酬,越“爱国”。

(网络截图)
可真正的强国,不该建立在“自愿被剥削”的基础上。
一个值得骄傲的民族,应该让每个劳动者体面工作、按时下班、拿到应得的每一分钱。而不是一边高喊“人民至上”,一边把“无偿加班”当作精神勋章别在他们胸前。
高市早苗们当然该骂,但回击他们最好的方式,不是让工人多流汗,而是让中国制造更强、法治更严、社会更公平。
当我们的芯片不再被卡脖子,当我们的标准成为世界规则,当我们的工人下班后能安心接孩子放学——那才是对挑衅者最有力的耳光。
请别再把“无偿加班”写进爱国诗篇了。
那不是光,那是沉默的火把,烧的是普通人本就不宽裕的人生。
——祖国强大了,爱国,可以奉献,但已不需要再牺牲劳动者的尊严和时间。
![]()
示意图(图/美联社/达志影像)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小女娃名字连名带姓才2笔 第二个字不敢念 |
| 2 | 独揽5金2银:中国15岁天才美少女横空出世 |
| 3 | 高市早苗下台已进入倒计时 |
| 4 | 酝酿惊天变局:习已备好A、B计划 |
| 5 | 突发:中日外交风暴,美国务院首度表态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