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来稿:张维迎教授“理性思考”的破绽
【万维读者网】万维读者冼岩来稿:为回应国内“反思改革”的种种声浪,维护“改革话语”的权威,“改革话语”的积极
参入者、主流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张维迎教授近日撰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洋洋万
言正面回击公众质疑。
张教授文中的一些论述客观理性,说明他确实不愧是“对1984年以后的改革规划做出了
巨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之一。但文中也有一些说法荒诞离奇,充斥着“成功人士”的偏
见与傲慢。
本文是专门找碴的,所以只说荒诞。张教授知道自己的话许多人不爱听,所以强调“多
数人赞同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理论”;又知道自己的公共形象已经受损、公信力下降
,所以言则以“国外学者的研究”垫底。老实说,笔者实在佩服他这种在“众人皆曰可
杀”情势下还挺身而出的勇气,与当年的何新差相仿佛。
恰好“国外学者”中有位陈志武先生,顶着“耶鲁大学教授”的高帽子,经常向中国人
推销他自己的伪学术,与张教授常相应和。这一回,张教授自然免不了又拉他出来作背
书。
张教授主张“理性思考”,对于什么是“理性思考”,他文中洋洋洒洒铺陈了甲乙丙
丁。对这些抽象玄奥的说词,许多人不明所以;真正明其所以的人,又可以反过来用这
些话教训张教授——实话说,在这些官冕堂皇的标竿面前,谁都只能自惭形秽。所以,
要弄明白什么是“理性思考”,还是举例说明方便。张教授文中以陈教授的“研究成果
”作为论据,说明他认可陈教授的“理性”。我们可以以陈教授的研究方法为例,来看
看张教授主张的“理性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按照张教授的说法:“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使用跨国资料的研究表明,靠中央政府的
转移支付政策不可能解决地区差异,相反,平均而言,政府支出比例越高的国家,也正
是地区收入差距越大的国家。”——这就是在蒙人了:陈教授用“跨国资料”蒙人,张
教授用“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几个字蒙人。
收入差距越大,越需要转移支付,政府支出的比例自然越高,这是常识。共时性统计数
据只能回归到相关性,说明不了何者为因,何者为果;因果关系需要由历时性研究确定
,还需要考虑其它条件的影响。笔者看过陈教授的相关文章,其方法(或者按张教授的
说法应该是“逻辑分析”)特点是:从简单的相关性导出结论,而各相关项的因果顺序
则按自己结论的需要来排列;其实质就是将自己的结论作为其论据的论据,所以才能够
“逻辑分析”出上述倒果为因、颠因为果的结论——这是比韩国的黄禹锡更拙劣的伪学
术,但到了张教授笔下却成了“真正学者”的“深思熟虑和严格论证”。
怪不得陈教授总能及时得出“研究成果”,解国内同道之困。作为回报,国内主流经济
学家们抬举教金融的陈教授为“国际顶级”的经济学家,欢迎他对中国改革指手划脚;
而搞财务分析的郎咸平教授,却被他们指为“不懂经济学”,没有资格批评中国改革。
陈教授的上述“逻辑分析”方法,张教授似乎早已运用娴熟。他文中“我们不能想当然
地以为扩大政府支出的比例就一定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恰恰相反,我从统计资料中发
现,平均而言,政府支出占GDP比例越高的地区,基尼系数也越高”等内容,怎么看怎
么眼熟,让人想到陈教授。
其实,只要有了这样的“理性”,什么样的常识都能颠覆,什么样的“理论”都可“发
现”。如果公共决策被这种“理性”主导、中国改革由这种“理论”指导,天知道会把
中国拐向何方!
0
全部评论 |
|
|
实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