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阮杰来稿:人之初,性本恶,并非是性本善。儒家学说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错误的。人是动物中的一种,人的本性首先表现的是动物的本性。襁褓中的婴儿饿了会哭闹,哑哑学语的小孩饿了会抓东西往嘴里送,人的手脚被外物刺痛了会立刻缩回或抖动。这些现象说明动物的本性就是首先保护自己和满足自己,让自己免受痛苦和劳累。所以说,自私、贪婪和懶惰是人的天性。这也就是常说的人的原罪。之所以称为罪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它们是恶的。它们对他人和社会构成潜在的威胁,是人所犯的一切罪恶的根源。
然而,人是高级动物,不是一般动物,具有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人具有比一般动物发达的大脑。人发达的大脑让人具有语言、思维和学习的能力。由于具有思维能力,人既可以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也可以判断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人自觉控制自己行为的同时也希望他人能控制各自的行为。因此,人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这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也就是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我们常说,人的本性也有善的一面。但这里的“善”本意不是“善良”的善,而是指人的理性和思维。这是人和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道德和法律只能推行于人类社会,在动物世界里是行不通的。我们承认人具有理性和思维“善”的一面,但绝不能否定或忽视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恶性。正确的说法是,人的天性是恶的,因此法律是必需的;但人是有思维和理性的,因此法律是可行的。人具有理性和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当人人都能对社会的管理具有表决权的时候,社会就自然会走向安定和和谐。而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本性又决定了,当只有垄断绝对强大武力和不受制约的公权力的少数人才有表决权的时候,这些少数人所作的社会决策必定是首先维护他们的利益和满足他们的私欲从而极容易让社会失去公平和正义而走向混乱。我们常说,民主创造不了天堂,但民主可以避免地狱。道理就在这里。
人的自私、贪婪和懒惰对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可利用的一面。人对自己子女特有的血缘私爱让人自然而然地心甘情愿地去保护和哺养自己的子女(绝大多数动物都有类似情结)。如果人类没有血缘私爱,生下子女,丢弃荒野或放流于社会;可以想象,人类是不可能得以繁衍的,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说过,人的自私心是人类社会的一笔财富。他说,人通常是在自利心的驱使下才去从事物质生产的,但一个人不可能生产他生活所需的所有物品。他必须以他生产的产品与他人交换。经过交换,个人自利心驱使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于他人、利于社会。再说懒惰,人类之所以去改造生产工具,发展科学技术,其实正是出于人想省时省力的动机,也就是人的惰性使然。再说贪婪,贪婪就是不满足。不满足的心态激励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人类不断的追求才推动社会不断地进步。所以,要彻底否定或消除人的自私、贪婪和懒惰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要利用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本性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减少其对他人、对社会的负面作用,就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社会机制来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抑制。这些社会机制包括宗教体系、道德体系、法律体系以及自由、公正的竞争机制。宗教和道德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削弱人对物质的欲望,树立人们心中的是非标准、正义感和荣誉感,激励人们对他人的宽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许多人乐于助人、先人后己、公而忘私。这并非是他们天生具有的品质,而是他们后天受社会良好文化熏陶和教育的结果。(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狼孩”和“猪孩”现象。)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恶性之所以在不同的人的身上表现的程度不同,是因为每个人接受社会文明的自觉性高低不同、内心自律强弱不同以及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不同。道德观念和信仰一旦转化为人的内在精神,它们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它们的致命弱点是外在的并且是非强制性的,它们能否转化为人的内在精神取决于每个人的主观态度。对于道德观念薄弱的人,在关键时刻,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恶性往往会占上风,做出损人利己的事。因此,外在的强制性的法律是必需的,在特殊情况下,武力的震慑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将是一句空话。
法律主要是针对人的劣性而制定的,目的是限制人的私欲不能越到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界线。在基督教里,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原罪得到了正视和强调。因此,基督文化的社会更重视用外在强制性的手段来规范和限制人的私欲,包括对当权者的约束,所以容易走向法治。而且,基督教认为人人都是上帝的儿子,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人有资格限制他人的自由,强调人人都享有天赋人权。这无疑有利于民主和法治的确立和推行。而中国儒家学说则刚好相反,开宗明义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由于认为人生来品性就是善良和美好的,因此往往强调由人主观主导的道德伦理的作用(即善心的作用)而轻视外在的强制性的法治的作用。笔者不是否定道德伦理的作用,而是认为轻视法治或缺少法治,社会的关键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其实,“人之初,性本善。”之说与实际的做法在逻辑上存在极大的悖论。如果说人天生德性就是善良和美好的,那么人生下来后就可以放任其自由生长好了,为何要施加教育呢?为何要灌输“三纲五常”呢?“人之初,性本善。”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说严重点,它具有极大的虚伪性。探究“人之初,性本善。”的内涵和背后因由,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理论最适合于推行人治,最有利于专制统治者。“人之初,性本善。”所涵盖的当然包括专制统治者在内。按此理论,象所有的人一样,专制统治者的善心也是天生固有的。而且儒家学说还把皇帝尊捧为天子,是代表上天来管治众生的,是替天行道,比普通人更具善心,是圣明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老百性放心地乖乖地接受专制统治者的统治,不必对最高的专制统治者的权力做任何外在的约束和制衡。然而,人毕竟是人,皇帝的本性也是自私和贪婪,也摆脱不了七情六欲。权力不受制约,也就是私欲不受制约。所以,历史已千万次地证明,专制统治者走向堕落、腐败和残暴是永恒的主题,是普遍的规律;开明的君主只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是以保证其绝对权力和物质利益为前提。人只有恐惧来自他人威胁的时候,才产生要求制定和遵守共同行为准则的念头。当个别人或少数人掌握了绝对强大的武力和绝对的权力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他们不会去遵守什么道德规范和法律,他们必定骄横跋扈、为所欲为。当可以无所顾忌地使用武力掠夺他人财富的时候,谁也不会愿意付出劳动;当可以利用权力强买强卖的时候,谁不会再愿意浪费口舌讨价还价了。这是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恶性没有受制约的结果。人治的社会必定是“大鱼吃小鱼”的罪恶横生的社会。希望专制统治者施行生自其内心的仁政历来都是竹蓝打水。即使有仁政也是一时的,绝不会长久,除非统治者是神仙。只要统治者是人,他们内心的私欲象其他所有的人一样永远不会泯灭。没有被制衡的私欲将制造更多的罪恶。这是一条铁律!
正是在“人之初,性本善。”理论的误导和潜移默化下,中国人历来在遭受冤屈、不公和横征暴敛的时候,总是巴望出现明君,巴望专制统治者良心发现,却没有想到建立有效的制度来对当权者进行约束。这一点一直深植在中国人的骨子里,直到今天在中国人的身上依然清晰可见。中国的专制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就是因为有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儒家理论作为社会基础。儒家思想中的“三从、四德、三纲”(三从: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人为地制造人的等级,是建立在否定平等人权之上,是极其有害的。显而易见,儒家思想非常有利于专制统治者。这就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鼻祖秦皇赢政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缘由;也就是中国专制皇朝更更迭迭而儒家思想却能贯穿始终的理由。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也认为,人在呱呱坠地时心灵是一张白纸,其后来的思想和行为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也是否定了人自私、贪婪和懒惰的天生本性。马克思主义和儒家思想在人性上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儒家学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皇上“圣明”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共产党员心底无私高大全形象粉墨登场的脚本,是共产党炮制“伟光正”光环的理论基础。这两者的人性观都是专制统治的灵丹妙药。所以,时下的中国专制当局百般怂恿和支持文人们掀起“国学热”。他们蠢蠢欲动要“国学院”遍地开花,他们还叫嚣要立儒家学说为国教。这不是中华民族的福音。儒家文化具有极大的专制毒素。在专制之下,在马列主义已经失效的情况下,掀起“国学热”必定被专制当权者所利用,是在帮助专制制度苟延残喘,是万万要不得的。
不可否认,当前鼓吹“国学”的部分人真的是出于爱国爱民之心。他们认为,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全面崩溃,重提中国传统道德总比不提好。不过,这样的认识也是错误的。当今中国的专制当局把持所有的文化领域和宣传机器,只允许有利于其专制统治的思想和言论的传播。如此,一切能以公开宣传的思想和理论都被老百姓视为来自官方的。而官方的权力不受制约,官员的私欲也就必然膨胀和泛滥。在这冠冕堂皇的传统礼教的宣传背后,却是广大官员的敲诈勒索和贪污腐败。官方主导下宣传的传统道德将完全丧失可信度,将被老百姓视为虚伪,最终也无法挽回社会道德崩溃的败局。“国学”救不了国。人权、民主、自由和法治才是救国的根本出路。宣传人权、民主和自由是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当务之急和神圣使命。
当然,儒家思想并非是一无是处。其所倡导的忠、信、仁、义、爱是好的,应该继承、推崇和遵循。忠君的思想必须否定,但忠于道义、忠于职守、忠于配偶还是要提倡和遵从的。不过,这些优秀文化在基督文化里面都有。本人认为,基督文化就比儒家文化好。建一百所的国学院不如建十所的基督教堂。优秀的文化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应被全人类所共享。一个优秀的民族应该是一个勇于摈弃本民族不良传统文化而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民族。死守民族传统文化不是衡量爱民族、爱祖国的标准。站在如何把自己的民族变成更加文明和如何把自己的祖国变成更加美好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才是衡量爱祖国、爱民族的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随着不同民族间的人们交流的日益扩大和加深,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将被普世公认的更优秀更易于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所淡化和取代。未来整个人类社会将生活在基本相同的文化当中(这主要指道德观念、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经济贸易做法、语言、服饰等)。这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叫嚣中华文化整合全球是井底之蛙的狂妄自大,注定被世人所窃笑,注定是“杨白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