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本篇社论出炉的时候,北京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里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闻发布会正刚刚开始。据权威部门统计,这已经是国务院新闻办1993年以来的第480次新闻发布会。
14年前的那个冬天,该办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的发布者,是时任中国国家经贸部部长、后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李岚清。14年后的这个夏天,中国的新闻发布环境、行政透明度以及政治生态都已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
至此,中国国务院已有74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91位新闻发言人。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政府都已经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他们的电话被公布给媒体,张贴在互联网上。
最令海内外关注的是,2006年里,中纪委、中组部、统战部、对外联络部和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这些“神秘”的部门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另据透露,中国军方发言人制度也已提上日程,有望2008年启动,届时,中国将形成党政军完备的新闻发布体系。眼下,军方已着手开展军事新闻言人的培训。在中国军事最高学府国防大学,设立了模拟“军事新闻发言人”的相关课程。
日前,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坐进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这位具有长期传媒经验和国际眼光的高级“新闻官”回忆起发布之初的为难之处,据说,遭遇到的常常是防范,有时候为把一位部长请出来,还要赵启正亲自打电话。
作为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后任蔡武则幸运得多,他连续两年在岁末与中外媒体“亲密接触”,发布数字,公布电话,承诺“愿做中外媒体报道中国的向导”,又“放言”:要与境外记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念兹在兹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王国庆甚至坦言,赞同政府应把媒体当成客户的理念。并称要像生产商跟客户那样,通过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售后服务,去说服,去打动,并通过媒体把信息告诉公众。
正是在如此变化的“官念”之下,中国才有了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才有了已经颁布并将于2008年5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才有了国务院现在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都有的信息发布内容,才有了逐步完善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
这一制度之于内,可让民众监督政府,实现政务公开、信息透明。在媒介化时代,作为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只有和媒体形成一种互动,通过媒体多说、早说、主动说,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而推进民主法治社会的进程。
这一制度之于外,可树立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理解中国,化解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减少磨擦和风险,为中国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如不去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潮流,不主动讲真故事,别人就讲假故事,甚至“鬼故事”,就会伤害到中国发展与进步。
几个月前,中国的“两会”吸引了3000多名中外记者,几个月后,中共的十七大更将为世界瞩目、为媒体追捧,一年后的奥运会,已确定将有三万名注册与非注册的记者去北京,中国的发展实际、国力水准、民众的素质、政治成熟度、政府对超大型活动的组织能力、危机处理能力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都将一并接受考验和挑战。
将在近期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的中国真能打破先例地和平崛起吗?中国高速发展了近三十年,环境极限还能承载这种发展吗?中国政府对本国急速变化中社会具有稳定的控制能力?……世界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瞠目、扼腕、置疑,有无数的“问”。而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愿再对世界之“问”轻易说“不”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还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可以期待的是,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世界会多一些和谐,少一些误会。 (原题:中国不愿再对世界之“问”说“不”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4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