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复兴由三部分构成,即经济的重新崛起、社会政治的转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能够帮助我们抓住关键的问题是:西方国家做好了调整的准备以应对中国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吗?也就是说,西方做好了迎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吗?
与西方主流世界存在差异、占世界人口1/5的这样一个大国正在进入世界舞台。虽然西方的现代科技和经济还将持续影响中国,但北京的整体战略目标就是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会对“地球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美国化是20世纪的一个显著特征,21世纪世界公民将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从15世纪开始崛起的西方目前仍然控制着国际事务,它们会难以接受无法继续单方面主导国际事务日程的现实,但这一点必须要进行调整。
看看大连、北京、上海等地的年轻人,似乎西方化就是中国的未来。但是,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在中国,一闪而过的东西往往会误导人,必须要将转瞬即逝的东西与慢条斯理的行为结合起来看。
中国与外国间的互动,显示了中国的文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能够在不失去自我特色的情况下进行调整,它甚至就可以用非凡的创新能力来定义。中国科技和经济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其文化特色的丧失。
中国文化的可塑性与中国人的活力是分不开的。在国际社会,乐观、强调生活导向的中国将会与各种各样的虚无主义的西方生活方式交流互动;重视生活、追求幸福的文化将会在世界悄然流行。
目前已经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北京已经开设了旨在在世界范围内教授汉语、推广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中国也正在将中药推向世界;中国艺术家受到世界观众的欢迎;如联想、TCL、海尔、华为、中兴等这样的品牌正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对西方来说,应对中国的复兴,需要抱着谦虚和学习的态度。当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时候,我们西方人向中国学习了吗?这是构建真正的合作关系的前提条件。真诚地接受中国,就意味着接受“中国化”这种可能性。(作者大卫·歌赛特雷志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