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牟传珩来稿:新华网上海11月28日电( 记者 杨金志)根据司法机关查明的事实,上海社保资金案涉及众多中高级干部,犯罪情节相当严重,不少涉案人员的贪污腐败行径长达数年,一大批涉案人员存在生活腐化堕落问题。然而,检察机关对近年来收到的举报材料进行认真的查询,声称没有发现对相关涉案人的举报,这一结果令人大感意外。为此,中国官方新华网煞有介事地发表新华评述《"有腐败、无举报"值得反思》文章,该文称:上海社保资金案持续时间之长,违法乱纪之烈,破坏性之严重,照理说很难做到密不透风,很难想像没有知情者。由此可以,推知一些地方出现了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行为,必然会引发人民群众的愤然举报。而这起系列案中竟然"有腐败、无举报",其反常情状值得深刻反思。
在中国当然也存在许多人因害怕打击报复,特别是官场内部一些知情干部,大多慑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担心透露实情受迫害,不敢说真话。湖南省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涉嫌受贿高达3000余万元,不明财产5000万元,湖南省纪委此前曾三次对曾锦春实施调查,但每次都不了了之,曾锦春甚至利用手中掌有的"双轨"权力排斥,打击报复检举人,因此被称为"扳不倒的书记",还有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十五届、十六届中纪委委员王唯众贪污腐败,假公济私,陷害在打黑中知道他丑行的公安民警。
当前中国社会上流行的一句民谚:"检举领导,官位难保。"形象地反映社会腐败环境的困扰。《珠江时报》曾有文章揭露: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党委副书记李宝坤因在镇党政扩大会议研究计划生育专项清理问题时,对尚未核实情况的所谓清理户上报持反对意见,认为是造假行为。该镇党委委员黄某公然对李进行殴打。主持会议的镇党委书记朱某对此采取放纵态度,致李宝坤当场被打成轻伤。在官权如此疯狂陷害、打击监督揭发当事人的现实面前,上海社保资金案"有腐败、无举报 "之说本身就值得怀疑。
上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洛德·艾克顿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这可以说是政治学上的一条定律。因此,只要存在公共权力,就有公共权力非公共使用即腐败的可能。权力所能换取的利益越多,即权力的含金量越大,腐败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为解决这个问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就在一些主要部门设立了监察机构,并大张旗鼓地鼓励雇员检举揭发本部门存在的各种丑恶现象和非法行为。1989年,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检举者保护法案》,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将检举人保护问题确立下来,此外还制定了十几个辅助性保护措施,以保护检举人免遭报复。《检举者保护法案》规定,只要揭发人提供的信息 "自认为能够证明检举的违反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以及重大的管理失误、巨额资金浪费、滥用权力或可能对公共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行为存在",就可获得该法的保护。
然而,在中国,检举者的权益至今都毫无保障。眼下社会政治改革缺位,制度不民主、不透明,政府体制缺乏制衡,且封杀批判,堵截上访,舆论不能监督,干部不敢监督,群众无权监督,这就是造成中国官府腐败与"举报困境"的根本原因。
今日中国,腐败的根源来自于一党垄断权力,在权力一元化阴影下,权力执行者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复制出封闭的、排斥异己的权力单元,为以权谋私营造了为所欲为的生态环境,导致干部群众面对政府腐败不敢举报、不想举报、不能举报的问题。至今中共依然无视人民民主参与意识的觉醒和现代通讯手段所提供的自由条件,借 "中国特色"为拒绝、排斥权力民主化的遁词。如今谁会相信拒绝权力分离与制衡的"绝对领导权"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爆!习明泽公开对外放出这句话 |
2 | 史无前例,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
3 | 传Nvidia口头通知中国同行一个坏消息 |
4 | 快讯:普京宣布停火 |
5 | 关键时刻:著名学者警告习近平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