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冼岩来稿:在胡锦涛即位之前,所谓“改革话语”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市场至上”、“把一切交给市场”的原教旨主义。在这种意识形态话语笼罩下,“改革”的市场取向不容质疑,市场化过程中衍生的弊端不容清算,不然就是“否定改革成绩”。在“改革话语”强力导向下,媒体自觉过滤各种非主流言论,对“改革”的反思只能见之于网络。
胡锦涛从西柏坡“朝圣”起,一步步表明态度,逐步打破市场原教旨主义对“改革话语”的垄断,为官方意识形态带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清新之风,体现出不同寻常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对社会主义来说,胡的新意只是对传统理念和本源价值的回归;对中国近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胡的做法却是离经叛道。一时间,胡锦涛“向左转”的惊呼不断——要知道,在延续20多年的“改革话语”中,左是禁忌,是原罪,是万恶不赦。
如果说在基本道路的选择上胡锦涛既有看法又有办法,成功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一次方向性调整,那么在治理现行体制的最大顽疾“腐败”上,他却显得力不从心。在最近中纪委全会上,胡锦涛以4个“一以贯之”高调表明了执政党的反腐立场。但正是这4个“一以贯之”,证明本届中国领导人对腐败其实还是 “有看法没办法”。在4个“一以贯之”下,腐败不但没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根深蒂固。既然反腐的立场、办法仍将“一以贯之”,显然腐败蔓延也仍将“一以贯之”下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能怪胡锦涛。腐败的屡治不愈,正表明谁也拿它没办法。从国际经验看,治理腐败的有效途径是“缩官权,扩民权”。但执政党即官权代表,要执政阶层主导大幅度的官权缩减,比“骆驼穿针孔”还难。历史上似乎也惟有毛泽东作过此种尝试,但毛的尝试也是在确保其个人至高无上权威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不可能不陷入某种知行悖论。当代以吴敬琏地位之显赫,大声疾呼缩减官权之一的国企垄断,却也应声寥寥,可见既得利益之庞大与顽固。胡锦涛的力量当然非吴敬琏可比,但他受到的局限和牵制也更多,谁知道他会站在哪边,他又能站在哪边呢?
有人说,市场化进程必然导致贫富分化,在权威政体下实施市场化必然伴随权力资本化,这一切都非人力可以扭转。是的,一切都是必然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处身于此不公正过程中的人心无法平静,仅靠“兜底式”的收入调整政策及对于“和谐社会”的展望,无法抚平人心。人心不平,所谓“和谐”就只能建构在沙堆上。沙上筑高楼,支撑它的只是经济增长;一旦经济形势逆转,“和谐”即难以持续。正因如此,对邓江发展路径有所突破的胡锦涛,也仍然一再强调: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惹习震怒 中国著名学者被迫离职 |
| 2 | 原来习真急了!美中元首突然通话内情曝光 |
| 3 | 一场国际盛会:中国表现令人很失望 |
| 4 | 退休生活,一定要离开三个圈子 |
| 5 | 高市与川普通话后,日本突然强硬! |
| 6 | 中日关系快速下滑 川习通话 习突然说出这6 |
| 7 | 日本突然刹车,全球冷汗直流 |
| 8 | 突发!川普:习近平已经同意了 |
| 9 | 昏招迭出,账号被封,颜宁闺蜜亲手埋葬最后 |
| 10 | 美中局势惊人逆转!罕见共识形成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