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2月7日文章,原题:小心北京的“礼貌差距” 北京不是个适合于“人群恐惧症者”的地方。在这个拥有1500万人口的城市里,无论白天黑夜,街上总是挤满了人。而且,“礼貌差距”有些令人难以忍受。
我曾试图去比较东西方大城市之间礼貌行为的不同。后来,我意识到,这就像是在拿荔枝与桔子作比较。中国的经历和历史与我们完全不同。对北京人来说,我的“礼貌观”可能是外来的,而他的“礼貌观”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在北京一条繁忙的街道上,我看到一位妇女试图将自行车停靠在角落里。后来,她不小心从车上掉了下来,我赶忙跑过去帮她扶起自行车并看她有没有受伤。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是唯一这么做的人,周围有数十人经过,但他们甚至都没瞧她一眼。
在北京排队能更明显地感到礼貌差距。排队的概念在中国发生了改变,成了一大群人挤向一个点。当我在北京站乘火车去西安时,这种感觉让我很痛苦。进入安全入口时几乎被挤碎。总有人会插到前面去且不打招呼,只是因为他们动作更快、身手更敏捷。我们把这称为是粗鲁,而他们则把这叫做机会最大化。
这里行人必须屈服于汽车和自行车。别指望几条人行横道或小小的绿灯就意味着什么。随心所欲地按喇叭不算粗鲁,而是保证生活质量的必需。
所有这一切让我感到,北京的生活并不是有礼貌的。但我知道这并不正确,人们很容易落入基于一个游客的有限观察就做出错误文化对比的陷阱。可是,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为什么除了我,没一个人帮助推婴儿车的妇女?地铁里,为什么我的鼻子要贴到其他乘车人的腋窝处?为什么中年男子在夏天可以光膀子走在大街上?我知道天气很热,但真热到这个程度吗?随它去吧!下次挤地铁,我也用胳膊肘去挤。
冷战时期有关中国是个顺从、有序的国家的陈旧观念也许从来就不是真的,起码现在肯定不是。与其他美国城市相比,北京是有组织的混乱。在未来10年中,北京可能会变得更加现代、更加混乱。我们这些寻求建立更紧密关系的人应试着去理解北京的生存技巧。但我希望,那些光膀子的人在访问旧金山时能穿上衬衫。▲(作者乔什•格林,王晓雄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