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外媒:马英九“两个凡是”步华国锋后尘?

www.creaders.net | 2009-01-08 20:41:36  联合早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华国锋在文革之后执政,并大审“四人帮”,算是在改革之前的过渡时期稳定了局面。但是他本身并未进一步开创,因为他领导的正当性来自毛泽东的授权,所以他在改革启动之初,揭举的立场是“两个凡是”,后来还尝试了所谓“洋跃进”,终于因为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淡出政坛。

  台湾在陈水扁统治之下经历的,不外乎也是一次对中华文化的革命。如今马英九上台,逆转了去中国化的政策,无巧不成书,也大审陈水扁及其手下各个首长,他们与“四人帮”一样都是滥用国家机器,以权谋私。

马英九也有“两个凡是”

  不过,马英九不能完全摆脱台湾或台独的文革系谱,因为他的执政之路上,曾经接受李登辉的加持,矢志成为“新台湾人”,而李登辉就是开启台湾去中国化道路的始祖。

  马英九也有类似“两个凡是”之类的立场,凡是对台湾主体意识选票有利的,都应该推动;凡是有害台湾主体意识选票的,都应该避免。

  所以他在意识形态上,拒绝与陈水扁或李登辉划清界线,他与前人的差别在于他以清廉与能力为号召。不过他的能力并没有受到外界的肯定,而是他的清廉得到了多数人的信任。

  正因为执政快要一年仍缺乏具体政绩,因此马英九必须诉诸某种他对台湾主体意识的执着作为号召。

  在意识形态上保守,在行动上求变革,其结果就是改革缺乏充分的正当性。这是为什么当张铭清与陈云林相继来台时,台湾社会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

  事后,执政党检讨是宣传不够,以至于邀请陈云林来台到底要达成什么重要的目的,社会大众基本不了解,因此也就不能表达强而有力的支持。负责大陆事务的官员在其中颇受责难。

然而,国民党大陆政策的前提是维持台湾主体性,反对统一,不讲台独。为了取信于台独,还不计风险,不顾舆论,特别任命了一位与台独宿有渊源的主任委员,目的不外乎是要证明新政府不会做出伤害台湾的决策。

  当这些基本的角色与方向都定了之后,试问谁有能力解释陈云林来台的目的呢?既定的意识形态与主管人事本来就是要用来证明两岸交流不会影响台湾的主体性,则对于陈云林来台的事,最符合政策的做法就是三缄其口。

是否步华国锋后尘?

  华国锋在四个现代化的政策口号中接班,如何可能推动现代化而不影响凡是毛泽东的路线或指示都遵行的立场?

  “两个凡是”的大框框,让改革的政策不能下放到基层,必须仰赖既有的国有体制。则大投资的“洋跃进”便成为合理的选择,因此仍然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于既有体制的瓶颈。

  马英九以开放两岸作为改革的重大政策,但如果不能在意识形态上从“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就不可能建立两岸交流的正当性,则两岸交流只能被视为是投机性的、机会主义的。

  如此在遭遇台独反噬的时候,两岸交流也可以因为机会主义的原因而逆转。两岸交流带来的便利与好处,不会是对台独的有效或充分制约,因为机会主义缺乏道德性,人们难以启齿,也因此容易被政治正确性的意识形态语言所囚困。

  马英九是否会步上华国锋的后尘,即他将因为回避在意识形态上寻求解放,而终将在政坛上无疾而终?

  这要看后来的政局发展是继续往两岸大通的方向,因此需要取得道德正当性,还是往两岸停滞的方向,则马英九奠定的交流基础反而将会成为后人批判颠覆的对象。

  不论是要避免逆转,或是赋予正当性,马英九都需要思考学习邓小平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只停留在华国锋的身影中。(作者是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