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冼岩来稿:时至今日,邓玉娇案的意义,早已经超越本身,成了一场政治博弈。一边是网络与媒体汇聚的亿万民意,另一边是既得利益与既成格局。必须承认,网络这一技术的进步,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力量对比。占人口大多数、无权无势的弱势群体,已经不再是全无还手之力;借助网络,他们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势”,“社会正义”因而有了自己最纯粹的守候者。强势集团要“摆平麻烦”,再也不会那么轻而易举,波澜不惊,除非他们能够封杀网络言论。有人说,金钱可以
收买和主导舆论——确实,在网络空间出现以前,金钱有可能通过操控媒体来主导舆论。但在网络已无出不在的今天,在中国已有3亿多网民的情况下,舆论再也不是金钱可以操控的了。金钱可以收买部分枪手,但在网络的开放性表达及信息的快速传播面前,谎言和狡辩最终都将无所用其伎。惟一可以瘫痪网络的,只有权力。但权力进行这种压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代价。
邓玉娇案除了反映上述政治博弈及力量变迁外,还有着明显的社会指标意义。它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座航标:如果邓玉娇被以“故意杀人罪”起诉,意味着强势者的胜利,同时也是警示世人:当弱者面对强者的强暴欺凌时,不得反抗,反抗的结果必然是再遭到另一种更强大力量的强暴,即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邓玉娇能够被免于起诉,乃至法律反过来追究强暴者的责任,那么,当以后的强势者再施行强制时,就必须顾忌一二了——法律已不再是他们对付反抗者、保护自己的专属工具。整个社会的格局与空气,或许也将为之一变,为之一清。
普遍而言,民众是现实的。对于那些几十年前的往事,关心的人有限,人们更关注现在和眼前;对于那些理想化的政治理念或政治运动,大多数人是无暇顾及的,他们看重的,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与现实处境。所谓“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就在这个地方,也只在这个地方。邓玉娇一案,浓缩了当下大多数中国人的切身利益与现实处境:一个小女子,当面对强暴时,她可以作何选择?她的出路在哪里?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她走出困境?——迄今为止,法律和制度都没有站在她这边,站在她身后的,惟有网络与民意。她的命运莫测。
邓玉娇个人的这种莫测之险,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机会。不管在什么制度下,不管在什么国家,政治家都免不了要“作秀”,这是政治家与民众进行互动的一种方式。小布什手捧圣经是“作秀”,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也是“作秀”。当代中国的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这种互动形式。“作秀”并非贬义,但“作秀”也要讲时机;强而为之,可能适得其反。此时此刻,已经聚集了亿万民心的邓玉娇案,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它可以让中国领导人扮演“青天”的角色,而且可以轻易获得极广大民众的认同,重新凝集中国老百姓对政府、对法律、对社会正义的信心。
鉴于此,强烈期待国家领导人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邓玉娇于水深火热之中,昭正义于光天化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