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邱县政府日前作出决定,出资6亿元人民币奖励一家民营企业。这项决定,已经得到霍邱县人大常委会的批准。而霍邱县2008年财政收入为7.05亿元。 6亿巨奖从何而来?如此巨奖又有何依据……霍邱县此举引起了坊间的关注。(7月17日中安在线)
先看看6亿元奖励的“由头”:6月10日,安徽大昌矿业集团董事长吉立昌和霍邱县人民政府县长刘胜签订协议,上马年产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这一项目需要投资20多亿元,建设期18个月,建成后年产值66.7亿元、税收5.89亿元,可解决2500人就业。正是这一项目,为安徽大昌矿业集团带来了高达6亿元的政府奖励。
读罢上面的信息,笔者不禁为霍邱县的“宏大气魄”所震撼!6亿元人民币,占霍邱县全部纳税人年纳税额的86%。而这86%的钱要奖给一个“八字还没一撇”的所谓大项目,地方政府莫非想GDP想疯了?
长期以来,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不断上涨的GDP也日益成为实现公共与个人双重价值的最佳手段。在这种业绩评价体系的“指引”下,有的地方政府肆意配置经济资源,动不动就“大干快上”、靠高投入、高产出来“出奇制胜”。他们通过投资拉动GDP快速增长进而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并获取更多的政绩砝码。虽然前些年有关专家、学者对“GDP崇拜”带来的经济增长过热现象表示担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在个别地方愈来愈严重。
不可否认,当前有的地方政府患有急功近利的“红眼病”。譬如,群众希望地方政府在关系群众看病、上学、就业、安居等最切身、最直观利益方面大方一点,而有的地方政府却只把目光盯着不断增大的宏观经济数据,即便财政比较宽裕,也往往将这些钱再投入到项目建设上,搞超常规发展,让GDP一路坚挺。诚如霍邱县县委书记权俊良所言,“要举县而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在有的地方官员眼里,百姓幸福指数是高是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好是坏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GDP。对于他们来说,GDP上去了,才有面子和政绩,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提拔、重用。
霍邱县6亿元奖励一家民企,可以说是“GDP崇拜”的缩影。在这种数字崇拜之下,难免有官员会做出一些荒唐的决定。笔者希冀,地方政府在“大发展”尤其是“大花钱”的时候,多考虑一下纳税人和普通老百姓的感受,别让急躁心理、疯狂行为成为政民和谐、统筹发展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