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万沐来稿:全球化带动了地区化的发展,也使文化冲突日益明显。中国西北部接近中亚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相互纠结,未来的复杂程度我相信将大大超过东南部的台海问题和西南部的西藏问题。因此,对这一地区稳定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建立认真研究历史、充分分析现实,且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务必使其问题最小化。
第一、 民主化、多元化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正因为民族地区的复杂性,才更体现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在民族的多元化方面,没有哪个国家有加拿大和美国表现得这么复杂,但这两个国家却是解决民族矛盾的典范。笔者私下以为,正是民主制度基本保证了每个人的自我利益和价值观念,不至于使某个民族、某个宗教与整个国家形成对立。正是民主化、多元化使社会整体性的矛盾得到了化解,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和睦共处。
第二、 法制化是解决民族矛盾的保障。中国不仅要保护少数民族的人权,也要充分保护汉人的权利。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认为,给予少数民族在升学、就业方面一些照顾是可以的,但在牵涉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如对少数民族“两少一不”的政策,不仅对汉人造成了歧视,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也形成了鼓励。因为这样只可能给少数不法之徒带来好处,却让广大的少数民族徒招汉人怨恨,不但没有促进民族团结,弄不好还很容易伤害民族关系。并给社会的安定和国家法制建设带来危害。
第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准则。对于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切忌无限上纲。不要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上升为民族矛盾。更不要将民族情绪的发泄,提高到恐怖主义的高度。对于境内出现的问题,首先要着手境内政策的调整解决,不要一味将责任推向境外,以免为真正的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张目。如果不能对民族问题实事求是、对症下药,非但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恐怕还会给别有用心者带来可乘之机。
第四、 全球化时代的观念和意识是民族和谐的基础。现在毕竟到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态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各个民族人口流动,各个宗教之间相互交流已经成为常态,相互包容也应成为不同文化体系的共识。中国国内各地各民族应少一点属地观念,多一点国家意识,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团结稳定,也有利于民族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西北地区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所在地,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的多元和复杂,使其与许多政治与文化名人和历史事件相联系,有过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承平年代,也有过刀光剑影的血腥岁月。究竟如何经营,就很考验政治家的智慧和各民族的文明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