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加拿大网友宋敬来稿:本来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这场全球气候大会,就是要凝聚
全世界人民的意志,共同对付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可这良好的愿望,却被人为地搅成一锅粥。
在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是坚决反对京都议定书的,原因何在,不言而喻,美国就是担心削减碳排放,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增长。如今奥巴马当政,虽然民主党希望积极转变这个置全球环境于不顾的印象,但对于真减排,还是有点心猿意马。所以,不是挑剔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决心,就是不愿给中国资金上的支持。
中国开始对于减排的决心是很大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减排25%,但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向中国施压,要求到达30%以上。当然,如今中国有点财大气粗,不愿意听别人使唤,所以,或多或少地总要表现出“越是敌人赞成,我们就要反对”的味道,并对美国的历史排放‘罪过’揪着不放。
其实,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在减排问题上,美国不应为如今的衰败而放弃责任;中国也不应以自己过去的落后而引以为自豪。碳排放是现今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不能说与历史无关,但追究历史是毫无意义的。没有过去的碳排放,就没有美国的辉煌,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繁荣。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中美两国才有必要共同携手,去应对碳排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美国至今还是代表着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这种发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能力,更体现在技术实力上。如果美国在这个当口退却,那还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担起这个责任,去面对碳排放这么艰巨的技术挑战呢?难道指望尚处于原始状况的一些非洲国家去攻克这个难题吗?岂不令人啼笑皆非。
而对于中国来说,也不该和国际社会讨价还价。中国如今繁荣的代价就是巨额的碳排放,应该承认自己的能耗太大,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即便不为了国际责任,也应为自身的生存,义无反顾地去减排。
现在有个误区,似乎一提到减排就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认为减排就意味着产能和产出的绝对减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无疑会对经济生活构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就业状况。
不过,看来大家对于实质性减排缺乏信心,也只看到了减排的阴暗面。其实,减排意味着又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涉及到一两个行业,而是惠及所有的领域。它不但不会影响到现有产业的发展,反而会进一步深化这些行业的产出和延伸出更多的行业及就业。也就是说减排并不意味着减产,而是扩大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小碳排放对于环境的危害。这种利人又利己的好事,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大国之间不要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政治化减排这个纯环保的议题,也要撇开一些不相干的联系,譬如人口政策等,切实有效地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去拯救我们这个濒临消亡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