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方舟子来稿: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最高殿堂,被国家和人民寄予厚望有朝
一日能诞生中国大陆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地方之一。研究员既是一个技术职称,也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为之奋斗的目标。评上了研究员,不仅标志着自己的科研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而且与之相伴会带给自己一定的经济利益,比如说加薪等等。因此,研究员的评聘过程也分外激烈,按理说,大家争先恐后地去争取研究员的职称对国家和个人来说,本来是件大好事,因为国家从这种竞争中可以得到更过更优秀的科研成果,个人在这种竞争中树立更远大的奋斗目标。然而,笔者今年有幸经历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评聘的全过程,不能不佩服该所领导在此期间表现出的高超“政治手腕”和霸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是中国气象事业的摇篮,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赵九章先生曾经担任该所第一、第二任所长,该所有过辉煌的历史,曾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气象的象征和骄傲。伴随着2010年新年的钟声的敲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评聘结果也揭晓了。全所上下一片哗然,评选结果令人震惊。为什么?因为新当选的10名研究员,大都是所长王会军的学生或亲信且学术成绩并不突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竟然落选。于是,在一片质疑声中,所领导出来解释:“中国科学院系统中如今的职称工作是聘任制,不是历史上执行多年的评审制。两者的区别在于:现在的聘任制是所务会最终聘任,前面的招聘委员会是学术评审、是基础,但不是最终结果。”
那么,我们来看看今年这个既令所领导满意,又“合理合法”的评聘结果是如何诞生的吧。以往为该所的研究员评审十分简单,就是邀请所内外10名院士担当评委对参评者进行无记名投票,合格者当选否则落选,效率既高也令人信服。这显然是王会军所长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什么?道理再明白不过了,他左右不了选举结果了。于是这个时候,发挥了他高超的“行政手腕”,再增加25个行政人员,因为他深知,这25个行政人员,大都是对他“负责”的,是他能控制的。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选举结果,既合法又让所长“满意”。
在该所全部35位评委当中,院士只占了10人,就是说即使10个院士一致同意某人当研究员,这个人也未必当上,反过来10个院士一致反对某人,这个人也未必当不上,只要另外25个评委一致通过,这人照样高票当选。可悲啊,3个院士的推荐权可以推荐一个院士候选人,6个院士可以向国务院联名上书建言,但10个院士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竟然决定不了一个研究员。可怕呀,在神圣的中国科学院,在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大气物理所行政权力终于可以主宰一切了,科学家的力量终于被击败了!更有甚者,该所的人事处长竟然不经任何评聘程序,荣膺研究员宝座。一个行政官员不费吹灰之力跻身于优秀科学家行列了。
鉴于此,以后评研究员的关键是把领导的马屁拍好,使领导满意。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科研的人,可能一辈子也评不上。不知道这是中国科学院的个别现象还是共性?这是国家的悲哀!在此环境中,想诞生诺贝尔奖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