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网友晓喻来稿:春节刚过,大年初三,香港又发生了当地的导游和中国内地旅游团的游客因
为所谓的“强逼购物”而发生冲突的事件。这次冲突的双方除了口角之外,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并扭打成一团,为此双方都被警察带走,闹上了法庭。事发后,北京中央电视台(CCTV)第一时间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且一口断言,事件的起因是:香港旅游从业人员的恶质斩客所导致,一夜之间被称为阿蓉的“肇事”导游林如蓉,就成了全中国大名鼎鼎的“恶导”。
然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事发当天还口口声声要请律师,循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安徽游客张勇,在第二天忽然改变了口风,态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声称:导游阿蓉并没有强逼购物,冲突主要是因为语言误会所引起,他还对负责地接工作的友佳旅行社的服务表示满意。据媒体爆料:张勇转变口风的原因,是收到了友佳旅行社十二万元的补偿。对此香港社会纷纷质疑,张勇索取那么大笔金钱,此人到底是被逼购物的受害者,还是故意寻衅的敲诈人?张勇的言词反复和忽然变卦以及收钱后迅速隐身,也让曾经义愤填膺“声援” 他的中央电视台尴尬不已。
近几年来,所谓的大陆内地游客在香港旅游时被逼购物而发生冲突已是常见诸于新闻媒体的事情。每当发生此类事情,中国内地的政府机构及官方媒体都是异口同声一面倒地谴责香港方面唯利是图的旅游文化,有些网民甚至还将此上升到了香港人歧视大陆人的高度。在这种有偏向的舆论压力之下,香港的旅游监管部门──旅游业议会也一次又一次“内疚”地反省,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整顿香港旅游业。今年二月又兴师动众地推出了被称为“新十招”的十大整改措施,谁知这“新十招”出笼未满十天,就又发生了导游和游客的冲突,而且还演变成了在旅游巴士上打架的事件。
被闹得尽人皆知的“阿蓉和张勇事件”,虽然发生在香港,但究其根源却是在中国内地,而且许多同类事情的发生的原因也都和中国内地旅游业界的恶质经营风气脱不了干系。以安徽游客张勇之事为例,他在安徽报名参团时虽然支付了近两千元的团费,但是由于安徽的地方旅游社并没有资格直接将团发给香港做地接的友佳旅行社,而在深圳经过了另外两个旅行社的“中转”之后,才由香港方面接手的。经过安徽和深圳两地旅行社的这种“二传或三传” 的折腾,有关方面也赚到了“应得”的经手费和利润,再扣除游客从安徽到深圳的交通费之后,当香港的友佳旅行社接手时,每人只剩下了约五百元的团费。而他们却要在香港玩三天两夜。此时正值春节旺季,在香港普通的三星级酒店房间,一晚也要将近五百元,张勇及其他安徽游客他们在香港的实际团费却仅够住一晚的酒店,所有团员三天的就餐、交通费以及导游的工资根本就没有着落。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为了不至亏本甚至盈利,也唯有期望游客多多购物,从回扣中去挖钱了。
目前,在中国内地组织的发往香港的旅行团中,堂堂正正标明零团费或超低团费的旅行团已不是太多,但是旅行社之间经过“二传、三传” 甚至“四传” 后发出的“判上判”旅行团仍为数不少。参加这类旅行团,游客自己感觉已付了足够的团费,到了香港之后可以不必再被“赶鸭子”子似地“关进”购物点。但是由于香港的地接社接手的内地旅行团,已被多次转交,层层盘剥,团费已不足以保本,所以为了免于亏本甚至盈利还是要将游客带往购物点,而且要待够一定的时间才能离开。如果不巧,一位不愿购物的游客正好碰上了一位道行不深,不懂得以花言巧语的手法诱人购物的导游,那么发生冲突的机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每年,从全球各地去香港的旅行团无以计数,但因强逼购物而发生冲突的事情都只出现在大陆内地旅行团身上。究其原因,并非是什么港人的“崇洋媚外”,而确实是因为中国内地旅游业的恶质经营之风及层层盘剥的做法,使得许多香港的旅行社很难再为内地游客提供正常的保证质量的旅游服务。张勇与导游打架的事件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没有分析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就片面地批评香港旅游业,将香港的导游和旅行社讲成了旅游歪风的万恶之源,这无疑是先入为主、信口开河,这也难怪“央视”的公信力,会在国人心中如此地江河日下了。
作为中国官方传媒的“皇上皇”中央电视台,理应在舆论批评方面发挥好的带头作用,针对安徽游客和香港导游发生冲突的事件,“央视” 应该谴责的是造成“判上判” 旅游团大量出现的中国内地的旅行业界,应该批评的是监管不力、无所作为的中国国家旅游局,而不应将矛头对准了替罪羔羊──香港的导游和旅行社。近几天,在澳门发生了辽宁旅游团的游客殴打当地导游的事件,然而与“央视” 在阿蓉事件上的迅速反应相比,此时他们却鸦雀无声了。对于“央视”如此的报道手法,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些新闻从业员的专业素质,他们究竟是真的糊涂,还是在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