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四十年前,美国针灸热因他们而燃起

www.creaders.net | 2011-08-15 12:08:0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网友李永明来稿:四十年前,美国突然出现“针灸热”,而且连续数年热潮不止,直到中美建交前才逐渐平息。究其发生的原因?答案是“一个美国记者,两位科学家和四位医生,以及一个总统访华团”直接导致了美国针灸热的爆发。

    一个记者,是指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和记者赖斯顿。他是第一个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的美国记者,于1971年7月在北京同秘密访华的基辛格擦肩而过,错过了世纪新闻。还因突然发生腹痛,住进了“反帝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接受了常规药物麻醉下的阑尾切除术,术后第二天,7月18日,因腹胀不适,接受了针刺和艾灸治疗,症状得到改善。同一天,新华社发布:“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创造成功针刺麻醉”。在赖斯顿住院期间,纽约时报于7月26日发表了他的著名的纪实报道:“现在让我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其中详细描述了接受针灸治疗的过程,此文被公认为美国针灸热的导火索。

    两位科学家,是指最先到新中国访问的两位美国科学家。他们是耶鲁大学的高尔斯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西格纳教授,两人的专业分别是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遗传学。奇怪的是,1971年6月7日《新闻周刊》报道的题目是“中国外科医生”,讲的是两位美国科学家在中国亲眼见到医生使用针刺替代药物麻醉。

    二人访华时,正好赶上中国科学界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尴尬时期,很多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都被“打倒”,除了少数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外,科学研究几乎全面停止,能向外宾展示的成果少得可怜。参观以后,只有中国的针刺麻醉手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令他们百思不解。

    在北京,他们观看了一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医生用针刺激患者的腕部代替麻药,从病人腹中取出有棒球大小的囊肿。病人手术中完全清醒,还要求看了一下取出的囊肿。在中国武汉,他们同加拿大外交官一起参观了更令人震惊的开胸心脏手术。一位女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医生用针刺入手腕和上臂代替药物麻醉,手术自始至终病人都保持清醒。医生切开病人的胸腔,锯断肋骨,甚至手握病人的心脏,病人连眼睛都没眨。术中,病人还要求喝了橘汁,最后,脸带笑容地被推回病房。

    两人回到美国后,接受了许多记者的采访,目睹针刺麻醉的经历使他们立即成为“明星”,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他们提到中国非常注重发展传统医学,研究中草药,使用针灸治疗疟疾、胃病、风湿病、关节炎等各种疾病。他们介绍中国的文章曾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西格纳教授对记者说:“直到我亲眼看到针刺麻醉之前,我同很多西方人一样,一直持怀疑态度。据我所知,手术没有使用其他麻醉方法,病人始终清醒,而且很高兴。”虽然他们所述的是“亲眼所见”,但来自美国医学界的一些批评认为,科学家并不是医生,他们不懂临床医学,针刺麻醉不可信。

    四位医生,是指第一个访华的美国医学代表团。正当针刺麻醉在美国遭到医学界的质疑时,中国中华医学会及时地邀请了四位知名美国医生于1971年9月访问了中国。其团员为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私人医生,哈佛大学的心脏病教授怀特医学博士;密苏里大学健康科学院院长达蒙德医学博士;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社区健康教授赛尔德医学博士;以及纽约西奈山医学院耳鼻喉科退休名誉教授罗森医学博士。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医学领域,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称为美国医学界的“四君子”访华团。

    他们先是在广州的广东人民医院参观了三例针刺麻醉手术,分别是男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男性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女性甲亢甲状腺切除术。中国医生坦诚地告诉他们,病人在手术前一天晚上用过400毫克的镇静安眠剂安宁或者是60毫克的镇痛止静剂杜冷丁,但在手术前和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麻药。美国医生们都认同,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剂量都达不到为手术麻醉的效果。他们详细观察了手术的全过程,拍摄了很多照片,还在手术中同医生和患者对话,三位病人在手术中都一直保持清醒,没有人抱怨疼痛。在北京,他们在北医三院再次参观了七例针刺麻醉手术。分别是女性开颅肿瘤切除术,男性白内障切除术,男性的肺结核肺叶切除术,女性卵巢囊肿切除术,复发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以及两例针刺拔牙术。

    “四君子”的中国之行,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们在多次记者访谈及撰写的文章中都评论到,中国人给他们的印象是,健康快乐、待人礼貌、工作努力、虚心好学、诚恳坦率。通过访问,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的医疗系统,尽管语言不通,但他们可以用听诊器倾听心脏跳动的“国际语言”,读懂心电图和X光片等“通用文字”,清楚地了解中国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只有一个现象令他们费解,就是在几乎所有的会议中,都有一位身穿绿色军装的革命委员会主任坐在那里,他们弄不懂这样会对医疗有何帮助。

     “四君子”一回到美国,立即引起轰动。美国媒体十分在意他们自己的医生如何看待针刺麻醉,争相采访,文章多发表在最有影响的大众媒体和专业杂志上。达蒙德医生还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照片,回到美国后到处讲演,他的讲演稿和幻灯片还被美国心脏病学会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发给学会会员。

    “我曾亲眼所见,针灸确实有效”,是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罗森医生发表在1971年11月1日纽约时报上介绍针刺麻醉文章的题目。达蒙德医生于1971年12月在《美国医学会会刊》发表的“针刺麻醉”在医学界引起轰动,文中写道:“我们于1971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亲自观察表明,针刺麻醉在中国临床医疗已经处于被接受的位置。受过现代医学训练,技术很好的医生已经接受了这一方法,并且认为这是确定的进步。中国人的忍耐性和当前理想的灌输有一定作用,但看起来不足以解释针刺麻醉的效果。”民众从专家的评论中可以得出两个清晰的结论:针刺麻醉是在病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完成的,即便是医学专家也看不出有什么隐藏的骗术。

    一个总统访华团,是指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破冰之旅。1972年春,总统尼克松访华团抵京,在诸多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果中,客人指名要看针刺麻醉。美国代表团在北京第三医院参观了著名胸外科专家辛育龄医生主刀的针刺麻醉手术,美国人亲眼目睹中国医生在无影灯下为病人开胸切肺却根本不用麻药,其全过程都被记者们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与此同时,尼克松夫人在北京儿童医院参观针灸治疗的照片也出现在美国各大报纸的显要位置,尼克松的私人医生塔卡少将也多次公开发表对针灸的正面评论,这一切都将美国和西方针灸热推向高潮。

    四十年后再看,美国记者、科学家、医生及总统访华团当年对中国的针灸疗法和针刺麻醉的介绍基本上是事实求是的,发表的评论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没有用冷战的眼光去看中国,也没有将政治因素和个人信仰掺杂在对科学和医学的理解中。他们都公开表示尊重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承认针灸潜在的应用价值,不排除中国人发明的针刺麻醉有重大意义,强调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对于不能理解的现象坦然地做出说明。要说明的是,尽管针刺麻醉手术后来在美国也有成功的病例,但实践证明针麻并不适合美国国情,也从未在美国广泛使用。针麻手术在中国经历了大起大落,到80年代后已经很少使用,其原因比较复杂(笔者在《美国针热传奇》一书中有专门讨论)。但是,中国医学科学家和医生们对针刺麻醉原理的研究,为后来针灸在西方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坚定的基石。“针灸热”在美国也没有转逝即过,中国针灸术在西方入乡随俗,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