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习近平在马英九的位置上 同样没辙

www.creaders.net | 2014-12-09 00:26:43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网友看山来稿:原题:比较马英九与梁振英、习近平、胡锦涛

  政治领域从来是知易行难、说易做难。台湾巨变,国民党惨败,世人皆曰马英九之过,斥其“无能”。其实,台湾巨变,其因不在个人,而在于时势与体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新生代的不断涌现,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台湾的基本盘越来越绿,人心思独,乃是一种必然。在这种内生民意的必然走势下,立足于蓝色调的国民党,如果没有脱胎换骨式的根本性变革,越来越趋于衰势,亦是一种必然。2000年陈水扁的选胜,就是这两种必然的反映。但陈水扁急于求成的愚蠢操作(其实,他也没有更好选择,由民意簇拥上台的领导人,其行为必然被民意所挟裹),使这一波潮流出现了反动——2008年的全台“倒扁”,既是民意对当时经济、民生凋弊的寻责,也是对陈水扁加速“台独”的反弹。这种结果不但使国民党回光返照重获政权,也使得大陆方面产生了可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错觉。

  被这种民意之反动席卷上台的国民党,既没有变革的动力,也不敢违逆当时民意而行根本性变革,只能以“依靠大陆”作为基本方略。但作为“蓝营共主”上台的马英九却不乏远见,他看到了台湾本土终将向绿的前景。为了国民党将来不被民意抛弃,他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调整:尽量超越族群,淡化绿蓝分歧,争取由“泛蓝共主”转变为“全台共主”。正因有此设想,所以他在纠正陈水扁时代“绿化”的一些做法时,采取了平缓慢推、避免激化矛盾的方针。在这种掣肘下,其执政往往表现为畏缩而少有作为,因而被解读为“无能”。这一点在“重编教科书”一事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但是,平心而论,马英九客观上缺少选择。在台湾当下的民意背景下,如果他采取的不是怀柔而是更强硬的“去绿”态度,可能矛盾冲突更早就被激发,“太阳花”运动更早爆发,大局更早糜烂。

  “九合一”选举台湾民意的弃蓝向绿,既是对马英九和国民党的失望,也是对大陆的失望,更是对“基本向绿”趋势的回归,对2008反动的再反动。本来,以为有了大陆的支持,国民党政权在经济和民生方面的表现会不一样;但没想到,这6年台湾的经济和民生同样没有起色,两岸往来的好处,大多被权贵纳入囊中。在台湾民众看来,不但经济被“耽搁”了6年,而且加剧了贫富分化。这种“受骗”的感觉,加速了台湾舆情民意的转变,乃至形成对外则“逢中必反”、对内则“逢马必反”的“新常态”,并且构成新的政治惯性,终酿成民进党史无前例的大胜,国民党入台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败。马英九甚至沦为“票房毒药”,本党同志避之唯恐不及——从2000年的“全台拥扁”,到2008年的“全台倒扁”;由2008年的“泛蓝共主”到2014年的“票房毒药”,可见民意变换之快速且易于走极端。

  台湾民意舆情的变化,其实与香港相似。香港“占中”大势汹涌,同样是源于港人对大陆的失望,认为“受骗”了:没有得到想要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政治进程还遭遇挫折。其实,无论台湾还是香港,民意对大陆的指责都是没有道理的。大陆不是摇钱树,也非万能,在全球经济危机、大陆本身也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它没有能力单独支撑台湾、香港两地的经济发展。事实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大陆已做了很多,台湾、香港在大陆方面享受的,都是“超国民待遇”;没有大陆的支持,台、港必然更糟。

  但民意看不到这些。民意就像小孩,只知道要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时就哭闹,绝不会体谅客观的情势和条件。但同样面对民意汹涌,梁振英与马英九的处境却大有所别:马已摇摇欲坠,倒台只在早晚;梁还稳坐席上,没有下台之忧。这种差别,不是马、梁能力的差别,而是权力来源的不同。像马英九这种权力来源于民意的,最应付不了的,就是民意的反对;而梁振英权力的很大部分来源于大陆,民意对其掣肘有限。不仅梁振英,即使习近平,面对香港“占中”而能够稳坐钓鱼台,其与马英九的区别,主要也在于体制而非个人能力——如果把习近平换到马英九的位置上,可能同样没辙。由此可见,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达成之前(具体而言就是,经济上人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且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要成分),面对民意的易变、无常与易走极端,要维持大范围的政局稳定、追求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以选举制度为基石的西方式民主并非好的选择,权威体制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撇开体制不谈,就处境和作为而论,今天的马英九与此前的胡锦涛也颇类似。同样的掣肘重重、权力有限,同样的只能扮演超然,却表现为无所作为,同样被视为无能——无能未必,作为有限是事实。胡锦涛当政时,上有太上垂帘,下有九常委共治,客观上也难有作为。由于掣肘重重,害怕被捉到错处,胡为政只能畏手畏脚、如履薄冰;又自知权力有限,因此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决不触动利益集团;再加上像这种有垂帘背景的当政者,在心理上往往倾向于变革与民主,从光绪到胡耀邦、赵紫阳,无不如此,胡锦涛也不例外,只是有胡、赵的结局前车在鉴,他不敢对外表露而已,他的做法是:外表装“左”,自己在上面垂拱不动,实际却容忍和鼓励下面发生“右”的变化。这样几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终于导致胡锦涛时代的大陆党不管党、政不管政,差不多是无所作为,大局几近糜烂——胡锦涛执政十年,结果很糟糕,但这种结果不能完全归结为其个人能力,很大程度是由于处境和心态使然。

  今天的台湾,绿营气候已成,马英九后的台湾,加速趋绿已无疑义。大陆方面的应对,一是可以继续“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毕竟民意易变,10年后或许又是一个新的轮回;但这种策略不但见效要等到10年之后,而且结局难料;二是加大外力影响,改变台湾的内生趋势。大陆能够施加的外力,一是经济,二是军事。马英九时代已经证明,大陆的经济影响力并非万能;而军事方面,大陆则必须突破美国的屏障——台湾国民党的“希望之星”朱立伦为什么亲美,不仅仅是其新生代的出身和教育背景使然,更多是出于现实的理性考量:只要不是以“回归大陆”作为选项,在地缘政治上,台湾的处境就与新加坡相似,“借美制中”乃必然。毋庸置疑,在地缘政治的角色上,台湾正在“新加坡化”。

  对此,大陆方面的应对是:画出“核心利益”的红线,警告各方不得越线——其他方面或许不得不给中国面子,但美国从一开始就祭出“与台湾关系法”,和中国公开对垒。面对这种内外双重的困局,或许大陆方面已到了不得不认真考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2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3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4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5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热门专题
1
叙利亚
6
万维专栏
11
中共两会
2
苗华被抓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川普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俄乌战争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中美冷战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