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读者冼岩来稿: 在中国官方的话语体系中,一直有一种经典说法,称“干部(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但这种说法已越来越不能对应于客观事实。
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比较,中国的官员亦属于权力偏大、约束偏小的类型,这是东方体制下的普遍现象,也是执政党一再发起整风运动的原因。正因为名义上的公仆之权力很大,所以造成很多就“仆人-主人”关系而言的怪现象:
主人支付给仆人多少报酬,由仆人自己决定,主人无权过问;
仆人每天干些什么,是洗被子还是擦玻璃,由仆人自己决定,主人无权过问;
主人每天干些什么,看电视还是听收音机,需要经过仆人同意;
主人家里要购置些什么东西,由仆人全权决定,主人无权过问;
左邻右舍的关系怎么打理,仆人全权决定,主人无权过问;
仆人有权决定让主人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理由仅仅是为了维护仆人的威信;
仆人有权检查、监督主人的工作和生活,但主人却没有反向检查、监督的权力;
听说现在仆人每年要接受一次主人给自己打分,但事后怎么处理,还是由仆人自行决定
......
更不用说,大多数仆人的生活待遇,远远好于大多数的主人。
世界上有这样的主仆关系吗?如果一定要坚持官方传统的公仆话语,对应于现实、名实相循,这一切就成了黑色幽默和讽刺。
但是,只要换一种说法,效果就截然不同:政府官员不是所谓的“人民公仆”,而是社会的管理者,或者按中国传统说法是“父母官”——既然是管理者或父母,当然可以决定被管理者或子女的一些事情。这样,上述一切现象就都顺理成章了。
将政府官员定位为社会管理者或父母官,并不会导致政府官员就不能从事官方所强调的“为人民服务”了,反而还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需要承担的事务越多,相应地就应该拥有更大的权力;而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世界上真正的服务典范,不是仆人,而是父母;仆人可能偷懒、耍滑,但父母的服务却是全心全意、无怨无悔。无论是做合格的管理者还是父母官,都是很高的要求,大多数官员未必能够做到;但是,至少对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会让人感到别扭和滑稽。什么叫做“名正言顺”?这就是“名正言顺”;什么叫做“名不正言不顺”?执着于“主仆”定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将官员定位为社会的管理者或父母官,位居一般民众之上,这似乎不符合现代潮流?但现代潮流其实就是西方潮流,具有自己东方国情的中国,没必要盲从它(西方流行话语中所描述的官民关系,也非是上下主仆关系,而是平等的市场买卖关系。西方政治学的不少内容,都是经济学原理的跨域“横移”)。关键在于,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是由历史传统和具体国情决定的,具有本土适应性,不会轻易变更;而当名实不相符时,如果你不能改变事实,就必须改变话语。总不能既不改变事实,也不改变话语,就那么牛头不对马嘴地杵在那吧?客观说,在没有互联网、没有外媒,一切信息都只能出于政府之口的年代,这种名实相距甚远的话语,还能勉强维持;但在信息横流、民智大张的今天,这类说法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下去了。强行贯注的结果,既是逼着人们口是而心非,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也是自取其辱,徒惹人嗤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