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读者王睿来稿: 红墙之内帷幕重重,外人难窥真实;但当红墙内的人物登上表演台,站在聚光灯下时,台下的人却可一窥真相。关键是,观察者的每一步分析都必须建立在观察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作过多的逻辑跳跃,否则,将陷入自编自说的陷阱。
近来,中国政坛最引人瞩目的现象,无疑是两会前后习王、习李矛盾均浮出水面。一个是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李克强),一个是实际意义上的“九千岁”(王岐山),这两位在现任高官中,权柄仅次于习近平的中共巨头,竟同时与习近平爆发冲突,而且都摆到了桌面,这种情形,可说是自毛泽东以来前所未有。习近平能不能撑得住?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疑问,也是最近海外盛传“习近平权力遭削弱”的原因。
虽然同样是与习近平之矛盾浮上水面,但王、李的表现却大有不同。王岐山在两会上弓着身子追在后面与习近平搭话,其示好、服软之姿态显而易见;而李克强则自始至终与习近平不交流,虽然这是习近平主动所至,但也说明两人已“撕破脸”,难有转圜余地。之所以有这种表现的差异,并不是因为王岐山不及李克强“有种”,而是两人处境、需要大为不同。王岐山要的是十九大留任常委,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习近平的同意绝不可能;而在任志强事件上,习、王之间并没有直接对上,都只是借力打力,再加上此前反腐的配合默契,两人之间并没有“撕破脸”,仍有着转圜余地,因此,王岐山在一时冲动反击千龙网后,又不得不整衣拂袖,重新示好习近平。
而李克强则可能是因为十九大“换相”结局已定,再怎么示好于习,也不可能改变结果,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在十九大前,你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从习的反应看,李应该不仅是对习不假辞色,而且可能还干出了什么明显违逆习之意志的事,而且这件事就发生在人大开幕前夕。所以,两会上习对李之不满溢于言表,习、李矛盾公开化。虽然在“破罐子破摔”之情境、心态下,李已不惮于公开违逆习,但实际上,那件事他也是麻着胆子做的,心里面一直惴惴不安,所以才会在照本宣科念读《政府工作报告》时满头大汗,并且几处出错。由此可见,李克强此人不但身体、能力不行,心理素质也有限,承受不了压力,干不了什么大事。其仕途之顺畅,完全是胡锦涛一意呵护的结果。
至于后来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的从容表现,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经过这么几天,李克强的心理压力已调适过来,毕竟政治家都是演员,演戏而已;二是或者有其他人物介入调停,或者通过自我调整,总之习、李关系已有所缓和,李克强以较小代价,换得了习近平之谅解——毕竟十九大之前,“习君李相”的格局难以改变,“君相失和”不利于国事,其他人也不会坐视,就像当年毛、刘当众冲突,事后安子文“代表中央”劝刘少奇认错、道歉一样。
不可能存在的原因是:两会期间习近平权力受限,李克强地位上升。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王岐山就不会追逐习近平的背影,而应该是与李克强把手言欢。王岐山的表现,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1,习近平依然强势,权力没有受限;2,王、李还没有结盟,这也是很自然的事。一方面是因为习近平势大,王、李结盟也压不过习;另一方面是因为王、李结盟只利于李,不利于王——王还有转圜余地,可争取习的谅解和支持;李已无转圜余地,十九大“换相”已成定局,最多是十九大前保持相安无事而已。一旦王、李结盟,习的火力就会同时对王、李倾泻,双方就是不死不活了——现在的王、李对习,不可能有战而胜之的把握。
那么,为什么此前多个地方官员的劝进“核心”之举,现在突然又停止了呢?前面已经提到,正式颁布“核心地位”并非习本人之愿,“劝进”只可能是出于下面人的揣摩、邀宠。有人以为,这么多的地方官员次第表态,上面必有人授意为之。其实,这哪里需要什么授意,这样的事只要有第一个人争着做了,后面必然多的是人跟进。动静大了,习不得不示意叫停——这事也只有他才能叫停。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近平同志”终于消失 |
2 | 突发!美巨头宣布退出中国农作物交易 |
3 | 太尬了!川普拒绝与她握手…网络炸锅 |
4 | 川普突然语出惊人 发出警告 |
5 | 关键时刻 俄罗斯仗义出手?“中国要多少给 |
6 | 关键时刻 德国出手了 |
7 | 美国拟与北京达成“重大”贸易协议 |
8 | 北京进入“战时态势” 官员假期取消 24小时 |
9 | 中美关税战结局?网友曝“中国下场” 全网 |
10 | 刚刚,川普释放重磅信号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