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读者冼岩来稿: 最近,《人民日报》第三次走访了“权威人士”,畅谈当前中国经济。一篇《开局首季问大势》,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此外,就立意而言,《大势》一文在逻辑上还隐含一个难以消解的矛盾,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二律背反。现试述如下:
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在近30多年里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绩。这种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产能大幅提升,2010年制造业规模已超美国,居世界第一;2,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虽然分化严重,但不可否认,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及工薪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和财富都有了显著提高;3,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使得中国政府有能力从容应对和处理许多新、老问题。其中,第一个方面是基础,正是有了产能的大幅提升,才有后面的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而产能提升之得以实现,其动力又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代是对短缺经济的弥补阶段,产能主要满足国内需求;1990年代直至2008年以前,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对外出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受阻,经济动力转向内求,主要是以投资拉动增长,以满足产能需要。这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的投资,必然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不率先投入,民间资本不会跟进。而中国政府近些年虽然财政增长很快,但它从来就是有多少就能花多少,因此少有结余。所以,拉动经济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仅靠财政是远远不够的,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于是就形成了“地方政府高负债、中央货币严重超发”的局面。经济增长的这种负面性,当时只能寄希望于经济增长后带动财政增长,然后再予弥补。
但从2008年以后的经济实践看,一个是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益递减,另一个是财政增长对高负债和高增发的弥补缓不济急,甚至,如果沿着这条路继续往前走,就必须进一步多负债和增发货币。显然,这种经济增长难以持续。正是在这种困境下,新一届执政党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在供给侧不再注重量的增长,而是要求质的精准,要求供给对准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和需求状况,提供“有效供给”。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当下经济精准把脉后得出的对症之方,也是中国经济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再造发展引擎的应变之策。由此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下中国经济是极其必要的。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却是,就行为逻辑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反市场的。
中国自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一直在学习西方,其经济管理、宏观调控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的宏观调控与西方始终是很不一样的。这主要体现在:西方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对供需总量的调控,即利用财税和货币手段,通过调节供需总量,影响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而影响经济行为,最终影响经济表现。换言之,在西方,只有政策对总量的调控,没有政策对结构的调控,结构调整是在总量变化的形势下,由市场自发完成的。因为市场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否则,还谈何“市场机制”?因此,按照西方的市场逻辑,需求变化了,供给自然会随之变化,不需要人为地“对准”,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但中国不同,其宏观调控从来不只是总量调控,同时还包括结构调整。最显著的,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计划”,现在已经到“十三五”了——如果只是调总量,财税和货币政策就足够;之所以需要每年、每五年确立产业发展计划,就是为了调整供给结构,明确什么是应该大力发展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应该弱化甚至淘汰的。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虽然新颖、醒目,但其实是中国一直都在做的事。只不过这一回,中央将之提得更突出,目标更明确,更重要的是手段更犀利。例如,明确提出不惜关闭“僵尸企业”;在“保增长”和“去杠杆”的选项中,明确倾向于“去杠杆”,无惧于后置“保增长”……凡此种种,都是此前的中央难下决心的。毕竟,无论从就业还是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各级政府都不愿意企业倒闭、经济下行。这样,就导致许多结构性问题久拖不决、周而复始。然而,这一届政府的调整决心,几可比拟朱镕基政府改革国企时期。但是,各级政府的顾虑也是有着客观依据的。所以,这种“不惜关闭企业”、后置“保增长”的主张,在实践中究竟能够做到哪一步,尚有待观察。
由此亦可见,所谓“调结构”、“结构性改革”,与政府的主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五年计划也好,一年计划也罢,或者是边计划边行动也好,都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即使计划已由指令性变为指导性,但其政策性和政府主导性仍然是无可置疑的。所谓“将供给对准需求”,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思路。面对质疑,“权威人士”解释说:政府之所以主导“去产能”,是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即政府造成的问题,需要由政府出手解决——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难道市场就不会造成结构性问题?难道市场导致的问题就不需要政府出手?恐怕越是“市场失灵”,越需要政府介入吧?
“权威人士”还说:“那些本身没有行政干预、市场机制发挥较好的领域,就别再去指手画脚了。比如,消费品领域市场化程度高、竞争相对充分,市场能够自动出清,他们去不去产能完全可以依靠市场调节。”——其实,如果市场能够“出清”、能够自动调节,就说明不存在结构性问题;真要被视为结构性存在问题了,就必定是仅靠市场调节不了,需要政府出手才能够解决的。而且,市场对供给结构的自动调节,往往具有时间滞后、代价太大等特性,这些显然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不能承受之重。
综上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政府主导。如此就产生一个问题:在政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工作主要重心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议》所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呢?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的就是资源配置,即哪里应该多配、哪里应该少配。而这种改革、这种配置需要由政府主导。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再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之提法,已经不合时宜。虽然人们可以辩解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后的经济运行中,不包括改革和调整本身。但如此一来,至少提法应该修正,使之逻辑更加清晰,也更能自洽。因此,不妨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在此目标实现之前,政府还经常要取主导性作用;什么时候市场真正可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完成了,不再需要了。
但是,如果下一回经济再遇到新的问题,或许又需要政府出手。换言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仅仅体现在前后两次改革或调整的间歇期,也即经济“正常运行”的理想状态之下。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比特币又爆了 超14万人爆仓 |
2 | 曾精准预测习极权之路 现在他做出更悲观预 |
3 | 习出访这几天 党媒报道现重大异常 |
4 | 中国首富轰北京失职 CNN:极罕见 下场往往 |
5 | 发生了社么?广东潮州、汕头一夜空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1 | 回复沽渎博:是的,普京希望尽 | 阿妞不牛 |
2 | 系列评论之五:川普能在上任24 | 雷歌747 |
3 | 与阿妞继续讨论:不听川普劝, | 沽渎 |
4 | 需要排查的是什么 | 倩影 |
5 | 境外势力让中国患上了精神分裂 | 文庙 |
6 | “請您放心,我們都很好!” | Winston Sm |
7 | 俄乌有可能停战吗? | 施化 |
8 | 李慎之谈钱锺书 | 壹嘉出版 |
9 | 十一月,暗无天日 | 赵州茶 |
10 | 懂王英明:人称川建军是也 | 随意生活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