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中华帝国遗产回光返照

www.creaders.net | 2016-05-17 11:44:59  万维读者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读者刘松原来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文革)已经偃旗息鼓四十年,其成因至今仍众说纷纭。

文革十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分。把文革放在中国近现代史框架内考察,可以看到文革是中华帝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消亡之后,其遗产借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名回光返照。

鸦片战争前,中国历史是一部打江山、保江山、丢江山的王朝更替史。打江山,靠枪杆子。保江山靠习文修武、清明吏治、调节税赋、改革土地关系等。

鸦片战争后,王朝更替依惯性持续而行。但是与鸦片战争前不同,传统的富国强兵策已不足以经邦济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中国沦为贫国弱国的现实,任何一个中国统治者不仅要考虑如何打江山、保江山,而且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现代化。

清王朝在保江山和现代化之间左右彳亍,尚未摸索出二者之间的平衡之道,被辛亥革命推翻了。

中华民国建立,形式上结束了帝国统治。但是,帝国垮台了,数千年间积淀的帝国遗产并没有随之立即消亡,而是顽强地根植于中国社会,深深地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些遗产包括但不限于:

皇权专制。

小农经济。

官僚体系。

宗法社会。

天朝意识。一方面妄自尊大,难以接受外来文明超过中华文明的现实,难以放下身段改弦更张;另一方面实现现代化、恢复昔日荣光的愿望和努力代代相传。

废黜百家独尊一术的意识形态传统。

庞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等等。

顺便辨明一下:中华帝国遗产或曰中国传统文化近代以来落后于西方文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华帝国遗产的许多内容以现代标准衡量必须摈弃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没有理由否认其在近代以前与农耕社会相适应的先进性,也没有理由否认其部分内容在现在和将来仍有其合理性。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应由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未能与时俱新负责,不应归咎于近代以前的中国传统文化。

北洋政府时期,猝然移植而来的、脆弱的民国政治制度未能在帝国废墟上扎根,导致军阀混战,现代化成效不彰。

国民政府时期,在日本和苏联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夹击下,内外交困,现代化有所进展,但低于国人期待。

旧的帝国体制已经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新的民国体制似乎也高明不到哪儿去。现代化的困境令士人阶层中一部分人把目光转向来自西方,但与西方主流社会对峙,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当大程度上不谋而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毛泽东的革命虽然借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党等西方政治理论和组织形式,但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道破了其革命不过是又一次打江山、又一次王朝更替。共产党取代国民党与明取代元、清取代明、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等没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夺取政权后,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一样,除了保江山或称巩固政权之外,也面临着如何实现现代化的课题。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且恐怖核平衡制止了新的世界大战,在毛泽东执政期间,中国的生存环境比晚清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宽松许多,正是实现现代化的天赐良机。

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一九五四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一九五七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和《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零年同尼泊尔首相的谈话等,都提及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此外,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分别在一九六四年三届人大和一九七五年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

也就是说,在整个执政期间,毛泽东一直念念不忘的 并不是阶级斗争、反修防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而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阶级斗争、反修防修、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之类的说辞,是其现代化路线失败,在共产党内外遇到挑战之后,为维护其现代化路线,击退反对派挑战的谋略而已。

毛泽东所说的现代化仅仅是指经济现代化。五十年代曾一度提到文化现代化,大约是出自不愿承认上层建筑落后的考虑,不久便销声匿迹。毛泽东从未言及政治现代化。

毛泽东如何实现他心目中的现代化呢?

第一招:反帝,即对西方闭关锁国。

执政前,毛泽东便宣称对苏联一边倒,与西方国家对立。执政后不久,毛泽东终结了执政前昭告天下的新民主主义,即政治上和民主党派分享政权,经济上允许农民、手工业者、工商业者保留资产的承诺,也就是某种程度上实行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承诺,政治上实行苏联式一党专政,经济上实行苏联式计划经济,与西方国家只有极其有限的政治经济来往。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着手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接着,缩短了原定十到十五年的过渡时期,用不到四年时间于一九五六年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通过工商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城乡户口二元机制、统购统销、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手段,建立了一套资本原始积累系统。

第二招:反修,即对苏联东欧闭关锁国。

毛泽东不完全满意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五十年代即有微辞,六十年代与苏联的分歧公开化,称苏联为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复辟、社会帝国主义。政治上批判苏联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经济上批判苏联的厂长负责制、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等。六十年代初期,基本上断绝了与苏联东欧的政治经济来往。

第三招: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

毛泽东相信,建立人民公社,即用行政手段把个体农民集中到一起;放手发动群众,即采用帝国时期征用徭役的人海战术;政治思想挂帅,大干苦干,即不计黎民百姓个体利益,经济就可以大跃进,超英赶美,多快好省地建成一个不需要民主法治、不需要市场经济、不需要科学技术、不需要思想自由、没有分工、没有现代管理制度,比西方和苏联更优越的共产主义社会,即天下大同。

第四招: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文革,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众所周知,毛泽东发动文革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打到刘少奇,是权力斗争。这一点显而易见,争议不大。问题是:毛泽东为什么要打到刘少奇?

文化大革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一九六六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以及一九六九年中共九大政治报告反复强调:文革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也就是说,毛泽东本人认为他和刘少奇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

毛泽东和刘少奇在什么问题上进行阶级、道路、路线斗争呢?

作为发动文革的第一步,一九六五年毛泽东怂恿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暗示刘少奇否定三面红旗。一九六六年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不点名指控刘少奇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实右的错误倾向。

可见,毛泽东要打到刘少奇原因是:三面红旗导致饿死数千万人,在如何认识和处理三面红旗失败的问题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结下了梁子。一九六二年七千人大会是祸根,一九六四年四清全国工作会议是导火索。其实,刘少奇基本上与毛泽东站在同一条路线上,只不过反对毛泽东过于极端的做法,有新民主主义倾向而已。

这下清楚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并继续推行其三面红旗式的现代化路线。文革中宣扬的五七道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等等,与三面红旗一脉相承。

三面红旗只是把帝国时期五斗米教之类的原始大同社会观念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类的名称,以帝国时期统治臣民的手段强制实施。其结果与现代化南辕北辙。干劲鼓得越足,离现代化越远。

三面红旗的实质是闭关锁国,背离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现代化先驱们反复摸索、逐渐达成的对世界开放、吸收各国先进经验实现现代化的共识。

正如土法炼钢、亩产万斤粮、公共食堂、割农民养猪养鸡的资本主义尾巴等等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苛政所暴露的,三面红旗是毛泽东对现代社会的愚昧无知,对如何致力中国现代化的愚昧无知。

现代社会是西方在几百年间不停地摸索、试错、改良而来的。与前现代社会相比,其最显著的外在特点是工业化生产带来大量财富。这一点是所有试图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希望达到并超越的。但工业化生产并非一个孤立存在,而是建立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上。近代科学技术依赖思想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依赖民主和法治。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业化生产、近代科学技术、市场经济、思想自由、民主法治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仅仅追求其中一个或两个部分而无视其它部分,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们已经达到了这个认识高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已经认识到闭关锁国固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但只搞洋务运动,只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仅仅变器,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在变器的同时,还要变制,变文化。只是由于帝国大树扎根太深,民国萌芽未能茁壮成长,使帝国遗产得以借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名,复辟回潮,喧嚣数十年。

毛泽东闭关锁国式的现代化路线与他本人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经历有关。毛泽东熟读中国经典,但他既不懂自然科学,也不懂社会科学;毛泽东熟知中国社会,但他从未接触过现代社会;毛泽东青年时期在北大的遭遇、江西时期被斥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的遭遇、入主中南海以后与归国学者交谈未受预期之膜拜的遭遇,令他敌视现代知识和知识分子,从而阻碍他认识现代社会,认清中国现代化之路。

但是,毛泽东能够在中国夺取政权,能够强制推行其闭关锁国式的现代化路线,能够成功镇压臣民们对其现代化路线的反抗,就不仅仅是毛泽东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经历的问题了。显然,古老的帝国遗产仍然深深根植中国社会,是毛泽东能够做到这一切的基础。

可以想见,揭示文革系中华帝国遗产回光返照将遭到中国左右两翼质疑。

左翼可能指出:文革中毛泽东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批孔等,是反封建主义的,怎么能把文革说成封建主义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众多侧面、众多内容。与所有的人一样,毛泽东不可能赞成或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有的侧面,所有的内容。文革中毛泽东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并不等于他没有继承四旧之外的五旧、六旧, 如旧政治制度,旧小农经济管理方式。毛泽东批儒,并不等于他没有尊法。所以仅仅破四旧、批孔并不能和反封建主义划等号。

右翼可能指出:文革中毛泽东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批孔等,几乎断绝了中国传统文化, 怎么能把文革说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确实,文革中毛泽东阶级斗争的理论摧毁了中国诸多优良文化传统,诸如中庸、和为贵、温良恭俭让等等。但是毋庸讳言,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皇权专制和小农经济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毛泽东虽然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部分侧面、部分内容,但他继承了中华帝国最主要的遗产:一、皇权专制,即人民民主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二、以管理小农经济的方式管理现代经济,即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所以,说文革是中华帝国遗产回光返照与毛泽东在文革中摧毁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并不矛盾。

厘清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原因,许多有关文革难以解答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譬如,文革中和文革后,许多人不解:毛泽东要打到刘少奇就打到刘少奇好了,为什么兴师动众伤及数以亿计和刘少奇不相干的无辜老百姓?毛泽东发动文革是要维护并继续推行其闭关锁国式的现代化路线,他不仅仅要打到刘少奇,即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且还要铲除一切妨碍他维护并继续推行其路线的障碍,即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所以,不管和刘少奇相干不相干,只要你的背景、思想、行为不合毛泽东的路线,或者毛泽东及其同党认为你的背景、思想、行为不合毛泽东的路线,你就是文革批判斗争的对象。

 

再譬如,一些评论者,甚至是大名鼎鼎的学者,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出自诗人气质浪漫情怀。由此产生一个悖论:美好的诗人气质浪漫情怀何以导致人间最大的悲剧?毛泽东发动文革出自于他对现代社会的愚昧无知,以及对如何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愚昧无知,而这些愚昧无知被毛泽东本人及其御用宣传机构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类的华丽辞藻,从而使一些评论者误以为是诗人气质浪漫情怀。毛泽东是一个政客,他的政治决策决不会出自诗人气质浪漫情怀,否则他既不可能打下天下,也不可能坐稳江山。

毛泽东是一个政治手腕高明的政客。他在人才济济的共产党党内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可争议的领袖;他在逐鹿中原时合纵连横,最终问鼎江山;他在制服臣属时纵横捭阖,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他在与国际强权打交道时能屈能伸,得以保全社稷。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间枭雄,倾其二十七年执政期间全力以赴,也未能成功推行他那条闭关锁国式的现代化路线。在他执政二十七年后撒手人寰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去世后,人亡政息。两度被他打倒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邓小平,解散了人民公社,否定了文革。

三面红旗和文革兴衰的轨迹表明,在一个具有数千年帝国传统的国度实现现代化极其困难。同时也表明,中国人立志现代化的韧性比帝国遗产盘踞中国社会的韧性更胜一筹。无论帝国遗产回潮如何雷霆万钧,无论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个人如何雄才大略,只能阻挡现代化潮流一时,最终逃不脱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命运。

而今在中国,毛泽东和文革仍然是研究讨论禁区。中共当局需要借助毛泽东这面旗帜来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邓小平及其后任者仍然抱着毛泽东的部分遗产,亦即中华帝国的部分遗产,在摸着石头过河。

近四十年后回首俯视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文革,可以看到历史在这里兜了一个圈,或称其为螺旋式上升曲线。

第一圈:帝国末期,民国时期。

鸦片战争前后,闭关锁国。

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引发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甲午、辛丑再次战败,引发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帝国崩溃,不稳定的民国震荡数十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第二圈:共和国时期。

毛泽东执政期间,三面红旗,文革,即新一轮闭关锁国。

文革浩劫引发改革开放,即新一轮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圈仍在进行中,尚未完成。

第一圈,进步的压力和动力是外患,因为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期。第二圈,进步的压力和动力是内乱,因为世界处于冷战和全球化时期。

随着新一轮洋务运动展示出其局限性,变制和变文化的共识正在酝酿中。一旦新一轮洋务运动遇到挫折,新一轮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势必水到渠成。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