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万维评论 > 正文  

川普攻击菁英学府 其实是出自阶级仇视

www.creaders.net | 2025-07-10 20:07:33  上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成为“进步”人士不仅是智力优越的标志,也是道德高尚的特征。

 ~《纽约书评》前编辑、作家 马毅仁(Ian Buruma)

美国副总统范斯(J.D. Vance)在2021年针对美国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引用了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一句话:“教授们都是敌人”,而他希望藉此表达的观点昭然若揭。 尽管范斯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但他一直是总统川普对美国菁英大学掀战的马前卒,作战内容包括剥夺它们的研究经费、禁止其招收外国学生,以及试图干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川普现正积极摧毁当初让美国变得伟大的一些机构。 然而,又是什么促使川普如此猛烈攻击这些孕育了医学和科技等各类突破的机构?

哈佛大学和其他顶尖学府是反犹太主义的温床,这样的指控出自一位声称在高举火炬大喊“犹太人不会取代我们”的新纳粹分子中发现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人”的总统之口,实在是有点太荒唐了。 事实上,MAGA派对反犹太主义的定义,似乎只限于批评以色列当前政府的人。 因此,在他们看来,那些反对内塔尼亚胡(Binyamin Netanyahu)的人或反犹太复国主义者一定都是反犹太主义者。

当然,在支持巴勒斯坦的学生抗议者中确实有一些反犹太主义者(也许在他们的老师中也有),但这并不能成为压制高等教育的理由。 宣称要在常春藤联盟校园内消除反犹太主义的目标,只不过是攻击学校左派和自由主义者的借口,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恰好是犹太人。 如果美国的大学系统在压力下崩溃,那么最有可能受到指责也是犹太人。

对知识分子(尤其是科学家)的仇视,一直是激进民粹主义的特色。 1930年代时,希特勒就声称德国人饱受教育过度之苦。 只有知识才能得到奖赏。 那些博学者是行动的敌人。”

纳粹将超越了民族和文化差异的科学,与犹太“世界主义者”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喜欢从种族简化论的角度来看待研究。 亲纳粹的德国物理学家史塔克(Johannes Stark)在1934年写道,“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科学职位不能由与大众格格不入的人担任,而只能由具有民族意识的德国人担任。 ”

MAGA世界对多元化和包容性计划的憎恶,与这种思想有一定关系,清除大学中“反美”元素的目标也是如此。 外国留学生为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利益,而对这些学生的敌意不仅是仇外心理,也对美国的软实力造成了巨大损害。

但是推动这一进程,或许更多是源自阶级怨恨,而非种族偏见,尽管种族和阶级常常相互重叠,尤其是在美国。 与西方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社会在过去一个世纪,变得越来越任人唯贤。 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其说取决于家庭背景甚至经济财富,不如说取决于更高的教育。

然而,受过高等教育并不仅仅是获得一个学位那么简单。 还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好还能掌握一门以上的语言。 川普非常富有,且毕业于著名的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但他并不以博览群书或知识渊博闻名,也许做交易是个例外,不过甚至连这一份长才,也被他惊人的商业失败玷污了。

MAGA派对高等教育的攻击,让我想起已故比利时汉学家和散文家李克曼(Pierre Ryckmans,笔名莱斯(Simon Leys))讲述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他坐在澳洲一家平凡的咖啡馆里,对收音机里传来的吵杂垃圾内容不以为意,其他人似乎也充耳不闻。 突然不知为何,一首莫扎特的美妙单簧管协奏曲响了起来。 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个人果断地换了台。 莱斯因此发现,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其实完全可以辨识美,而这正是他们必须调到其他频道的原因。 正如他所写的,“在人类奋斗的每一个领域,卓越的才华都是对一种对平庸的不可容忍的侮辱。”

但品味高雅且博学的李克曼还没发现,这种攻击还有另外一面的意义。 个人的平庸并不是川普、范斯以及他们的一些最狂热的支持者厌恶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唯一原因。 这依然是阶级问题。 学历,甚至是良好的音乐品味,都不足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这也要求对种族、性和性别的特定看法具备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成为“进步”人士不仅是智力优越的标志,也是道德高尚的特征。

因此,即使是一些最顶尖的大学也充斥着不宽容,这与学术自由背道而驰。 随着政治被视为神学的一种形式,信仰将教徒与异教徒区分开来。 受过教育的城市精英自认为比希拉里笔下的“可悲者”、热爱枪支的基督徒和从未读过一本好书的粗鄙商人更优秀,他们在道德上的自鸣得意,让保守派甚至MAGA运动的拥护者感到不快,而这种感受也不是完全错误的。

从这层意义来看(也仅仅是从这层意义来看),美国大学或许会从川普对它们发起的战争中获益。 它们可能仅是出于自保,不得不放弃一些已经渗透到校园文化中的道德主义,再次集中精力去完成发现和传递知识的基本任务,而没有了这些的话,我们的处境都将更加恶化。

【马毅仁(Ian Buruma),作家,最新著作是《斯宾诺莎:自由的弥赛亚》(Spinoza: Freedom's Messiah,暂译)】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坦克车队夜过长安街 北京果然出事了
2 影片疯传引联想 北京这下慌了
3 炸烂北京!录音曝光习一脸懵逼
4 蔡奇突然反水 和习唱对台戏
5 凯特王妃参加国宴美翻天 马克龙这表情…网
热门专题
1
美伊冲突
6
俄乌战争
11
大S
2
以伊战争
7
万维专栏
12
洛杉矶大火
3
四中全会
8
何卫东
13
叙利亚
4
中美冷战
9
AI
14
苗华被抓
5
川普
10
中共两会
15
美国大选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