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听到一位清华男生说:“每一个进清华的人都是他们家族的骄傲。”的确如此。同样,每一个上美国名校的人都是他们家族的一种荣耀。
据美国驻华大使馆签证处透露的数字,从1997年:至2001年,中国赴美国人数在逐年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2000年和年2001年,分别达到 269519人次和295147人次。由于“9.11”事件所带来的影响,2002年的赴美人数有所减少。在大使馆发放的签证中,Bl、B2类,即商务签证的比例最高,达到73%;F1、F2类,即留学及陪读类签证比例次之,达到12%;J1、J2类,即交换访问学者类.签证的比例是5%;其他类型的签证占10%。赴美签证总共有24种类型,过去三年签证的总数量持续增长,各类签证的增长比例基本相当。
从签证的数字比例可以看出来,留学及陪读类占总数12%。这说明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两万左右中国人去美国留学,而且这个数字有增长的趋势。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教育发达,科技先进,吸引着全世界优秀的青年学子去留学,中国的青年学子也不例外。能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又不能把“出国留学”当成是一个纯粹的求学问题来看,因为它牵扯到别的问题。看来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对于想出国的个人来说,就要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了,然后比较理智地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不是要出国留学?
我写《靠什么上美国名校》的初衷就是想帮助人们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书中写了20个人的出国故事,他们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而且去美国上的都是名校。
在《靠什么上美国名校》这本书里,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斯坦福不是梦”,写的是2002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一批人;第二部分是“梦想美国”,写的是1999年赴美国1O所名校留学的一批人。两批人出国留学相隔三年,对他们的不同心态以及所走的路进行比较,或许可以看出目前赴美留学的一种态势。
出国留学对许多中国学子来说是一种梦想,一种追求,或者是达到成功的一种捷径。能被美国名校录取是实力的证明,也是一种幸运。
有一位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北大女生这样说:“为什么要出国?除了干净的空气、琳琅的商品,美国还有什么?对于有志的中国青年来说,美国有先进的科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美国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们正年轻,为什么不到处走走?”
每个想去美国留学的人都有他充分的理由。其实对很多中国青年来说,出国留学已经不需要什么理由了,因为它已经成了一种潮流,我们已经被深深地影响了。出于对中国“青年精英”何去何从的忧虑,出于对“出国留学”热潮给社会带来影响的思考,我通过大量的采访写下了《靠什么上美国名校》这本书。
张宏杰
2003年6月于北京
靠什么上美国名校
目录
第一部分 斯坦福不是梦(2002年赴美留学)
第一篇 像恋爱一样对斯坦福一见钟情
王薇,女,23岁,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电子工程系,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工程系博士。
第二篇 最得意的时候要低着头走路
刘庆民,男,22岁,1998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风险管理保险学,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经济分析与政策专业博士。
第三篇 每走一步都要对自己负责
金巍,男,22岁,1998年保送北京大学数学学院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统计系博士。
第四篇 做喜欢的事情有满足感
屈强,男,22岁,1998年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物理系博士。
第五篇 懂得如何选择和把握
赵睿璿,女,20岁,1998年(16岁)保送北京大学地质系,同时获得经济学双学位,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地质与环境科学博士。
第六篇 一直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
祁冬涛,男,29岁,Ⅱ991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情报系,并获企业管理专业双学位,毕业后参加工作四年,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研究生,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社会学系博士。
第七篇 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勇气
李和杰,男,23岁,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本科毕业后直读本系研究生。2001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博士。
第八篇 找到一条有幸福感的出路
孙少华,女,25岁,199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9年直读该系博士,中途转读硕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现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电子系博士。
第二部分 梦想美国(1999年赴美国留学)
第一篇 上名校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
向荣,男,199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99年本科毕业,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专业,现为耶鲁四年级博士生。
第二篇 想明白读书是为了什么
郑晓超,女,1991年(14岁)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毕业后直读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一年后转读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物理专业,现为麻省理工学院四年级博士生。
第三篇 价值体现不该有统一的模式
陆波(化名),男,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1999年毕业,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工程专业,现为麻省理工学院四年级博士生。
第四篇 出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陈海峰(化名),男,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在系里任教两年,1996年就读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IUC)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
第五篇 不想再混下去
田健,男,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毕业后直读该系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赴美国伊利诺依大学(UIUC)攻读地质学专业,现为UIUC四年级博士生。
第六篇 为了生活得更好
朱岩,女,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年本科毕业,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攻读人类学系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
书摘
在紫霞BBS的“2002斯坦福通讯录”上找到赵睿蝰的手机号码后,就想马上跟她联系,而为了不至于把她的名字叫错,我还特地翻了翻《现代汉语词典》查看“璃”字怎么念,它跟“璇”同音同义,美玉的意思。见了她以后,发现果真有江南女子的那种美貌。
她很年轻。在北大毕业才20岁,16岁就上大学了,我不禁感慨她真厉害。她的性格并不张扬,而是文静大方,略带羞怯,说话声音甜甜的。
2002年7月10日下午,在她签完证的第二天,我俩在品醇咖啡馆碰面,进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访谈。
我的高中是在江苏苏州中学念的,那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当时北大在我们中学录取保送生只有地质系,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就上了北大的地质系,当然,如果有更好的系。我也是想上的。不过到现在也没什么后悔。事实证明。当年的选择还是比较明智的。我对我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在北大我也学到很多专业以外的东西。
当年进北大挺高兴的。心里一直觉得挺芙的,能进固内一流的大学也挺不容易的,就是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进来后不觉得地质系很冷门,像我们系的老师每年都拿很多经费。固家还是比较重视地质的。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容易成功。我读地质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很自豪。
一进北大就受了一些师兄师姐的启发,就觉得应该出去看看,多学一些东西。准备考托考G的时候,就下决心要出国了。有些人是赶时髦去考托考G的,我不是这样。我的GRE成绩是2340分。还是蛮高的;托福是660分,差7分就满分。
我问起她的本科成绩,她说:“年级第一嘛。奖也拿到了很多,我还做了很多社会工作,一直做到系的团委副书记。我获得了学校的三好学生,还拿了北京市的三好学生。奖学金也拿了很多……”我连连赞叹,然后佩服至极地说:“我终于明白了斯坦福为什么要录取你。”她笑了笑。
我在大学里发展比较全面,不像有的人只搞学术,忽视了别的方面。我也没学得很累,而各方面都兼顾到了。我在高中做了一些比如团支书之类的社会工作,到大学后,觉得北大的氛围很不错。很锻炼人,而且刚入校的时候,在北大三角地看到各个社团在招新,就很受鼓舞,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上大学了就应该多参加书本外的社会实践,如果只学书本上的东西,那就是个书呆子了。很多老师对我挺支持的。现在一碰面就问:“什么时候走呀?”
北大有几个发给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宣做科研的基金,比如有李政道博士的君政基金,我申请到的是香港泰兆基金,给一个人5000元.划到老师账上,当做科研经费,时间是一年。最近我还收到我们98级获得这个基金的全体成页通讯录。上面都写了各自的去处,有的去哈佛,有的去MIT……都是去好学校,大家都很牛。
我说。看来这5000元的回报还是挺大的,如果我是北大学生。申请不到这个基金的话,我宁愿省食俭用自己掏钱自费进实验室。
大二进实验室的确学了不少东西。而且对申请学校也有好处。当时申请这个基金的竞争很激烈,一个系差不多只有一个名额。我算是比较幸运,很多好机会都能争取上。
我可能在把握机会方面把握得比较好,很关键的是,我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是那种懵懵懂懂,别人怎么样我就随波逐流跟着干什么,这样可能就做不好事情。我刚进北大时可能比较好强,想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出色,同时也很清醒地知道哪些机会应该把握住。我想要出国,那我在英语方面多下点功夫,在科研方面多争取一些机会。如果想锻炼自己的能力,那在社会工作方面多做一些事情。我清楚自己做事情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
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过得很颓废,每天打游戏,睡懒觉,大好青春几年浪费掉了真的很可惜。北大有这么好的环境。他们也不好好利用,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我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跟我从小到大爱看书有关,看的书也比较多。这点给我帮助比较大,比如我爱看你写的这些纪实文学,也爱看一些伟人的传记,看看人家的经历,从中可以借鉴或学到一些东西,这样我想问题也逐渐成熟起来。当然有一个过程.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明白了往这个方向走比较适合自己。
还有,救力也很重要,确定方向后就要坚持下去。像考G考托什么的,我还是比较下功夫的。
我说,你的可贵之处在于自己敢作出选择,然后为之努力奋斗。你是北大的第一名,斯坦福才会要你,如果你是一所三流大学的第一名,那今天肯定去不了斯坦福,所以当年你选择进北大是人生最关键的一步。虽然念的是一般人不太感兴趣的地质专业。赵睿琅承认如果当年不是保送来北大,以后的人生会完全不一样。
能上北大或清华之类学校的人,大家的智商差别并不大,关键是如何把握机遇,如何选择自己谈做什么。往往人生最艰难的是在于选择,当你选择好了再去做就没那么艰难了。像在北大,同样一件事情,只要全身心投入去干,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把它干好。与一般聪明的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会做决策,而不仅仅是只会去做。一个人的人生也是这样,关键是在你把每个阶段的决策做对,之后自己去努力是另外一方面。
很多人在高中进大学的那个第一步没走好,这是我的个人感觉,他们会觉得进了大学就应该放松些,甚至前一两个月特别放松。学习方面也没弄好。在高中的时候。老师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可进了大学完全不一样了,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学,因为老师上完课就不理你了,你自己去看书和做题吧。很多人没有把握好这个转折。导致大一的成绩不是太好,恶性循环嘛,信心也没有了。也不会再去努力追人家成绩。
我刚上大学的心态比较好,我是保送的,老早就知道自己要上北大了。所以有比较长的时间去做进北大的心理准备。到北大后也没有狂喜,而是踏踏实实地学习,积极向上,很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情。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老照片:1946年北京通县,农村人的生活令人 |
2 | 政治局常委会细节曝光 出事了? |
3 | 张柏芝三胎改名谢振天?谢霆锋:欺骗大家对 |
4 | 境外电诈亲历者:没姿色女子 最后的归宿是 |
5 | 北京只剩最多10年时间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